邛笮山

邛笮山

邛笮山位於今四川省雅安市南部,滎經、漢源兩縣邊境,延伸至洪雅縣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雅浪子
  • 外文名:yllz
地理位置,歷史記載,歷史真相,歷史意義,

地理位置

邛笮山位於今四川省雅安市南部,滎經、漢源兩縣邊境,延伸至洪雅縣境內。
略呈東西走向,長約110公里,寬25—50公里,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大雪包、疙瘩包、背後山、老金頂、團寶山、轎頂山、簑衣嶺、大瓦山、尖頭山、七星台等諸山。山勢雄偉險峻,平均海拔3000米,最高點轎子頂3552米,為大渡河與青衣江分水嶺。
邛笮山也叫邛崍山、大相嶺,又叫泥巴山,《山海經》稱崍山,《華陽國志》叫長嶺。據《一統志》記載:“大相公嶺在雅州榮經縣西一百里,相傳諸葛公征西南夷經此。上有諸葛廟。”又據《諸葛亮集》引《太平寰宇記》記載:“相公山,漢相諸葛亮常駐兵於此。”因此,邛笮山除了被稱大相嶺外也叫相公山,相公嶺。
邛笮山山勢崎嶇,起伏難行,上下山即有百餘里路程。雖然如此,邛笮山卻是古代交通的必經之地,南方絲綢之路即取道於此,稱邛笮古道。據傳,諸葛亮南征時走的就是邛笮古道。後來明代文人楊慎被貶雲南,亦曾由此古道入滇,並留下《過大相嶺九折坂》“九折刺史坂,七擒孟獲橋”的著名詩句。
漢時王陽為益州牧,至九折坂,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後王尊至此,曰:“此非王陽所畏處耶?”乃叱其御,歷險而上。後人以王陽不失為孝子,王尊不失為忠臣。此“九折回車”典故就發生邛笮山,即今天的大相嶺,

歷史記載


  華陽國志:“邛崍山,山上凝冰夏結,回曲九折,王陽去官之所”。
郡國志注引《華陽國志》曰:邛崍山本名邛筰山,故邛人莋人界也。山岩阻峻,回曲九折,乃至山上。凝冰夏結,冬則劇寒。王陽行部至此退。

歷史真相

史學界一直認定邛笮山(今滎經和漢源的界山)是今天的大相嶺,清溪24盤為漢之“九折坂”。滎經烈士鄉何君尊楗閣刻石發現後,部份鄉土人士對邛筰山是大相嶺的說法提出質疑,通過改寫大相嶺資料,人為改變史書記載的邛水和邛笮山位置,引申出南方絲綢之路走向未經大相嶺,走的是大礦山九把鎖線路,這是錯誤的。
民國四年版滎經縣誌記載:邛崍山一名相公嶺,……因與崍山相屬故名邛崍山,九折坂在其上(231頁);滎水古名邛水,漢志邛崍山邛水所出東入青衣,在今漢源之相嶺下(255頁)。該縣誌還記載:舊志碑在縣西富林壩,明季為巡按吳某取去,不知何物也。按此碑暨尊楗閣記何君閣碑。省志分為二、郡志分為三,細釋原文實一碑也(226、227頁)。滎經民國版縣誌由乾隆及更早版增修,並附明代人士序言。根據該縣誌記載,目前新發現刻石並非史料記載的原碑。

歷史意義

 邛笮山、九折坂、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的地理標記,是研究氂牛道走向、氂牛治所位置、“筰”人的分布區域的重要的依據。今天大相嶺泥巴山隧道建成通車,讓人們穿越地理阻隔的同時,也穿越歷史,感受到邛笮山獨有的歷史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