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石窟

邛崍石窟

四川邛崍市成都地區現存摩崖造像最集中、規模最大的石刻分布地區。其佛教石刻藝術體現了唐代中、晚期的不同風格,可謂承載著唐代佛像藝術靈魂。主要有邛崍大同鄉石筍山摩崖造像臨邛鎮磐陀寺摩崖造像、花置寺摩崖造像等。它們布局嚴謹,反映故事情節生動,是摩崖造像中罕見的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邛崍石窟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屬地區四川邛崍市
  • 石刻藝術風格唐代中、晚期
主要景點,造像精美,雕刻高超,合理利用,

主要景點

造像精美

50餘精美造像 屹立上千年
據悉,這三處石窟共有50餘龕摩崖造像,均始刻於唐代,經歷了1000多年的風雨。石筍山摩崖造像位於大同鄉景溝村,有造像33龕。磐陀寺摩崖造像位於臨邛鎮磐陀村,現有造像總計6龕。花置寺摩崖造像位於臨邛鎮柏樹村竹溪湖景區,由原長安御賜敕授上京章敬寺僧馬采創刻,現有造像13龕。據調查,它們是成都地區現存摩崖造像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
花置寺摩崖造像花置寺摩崖造像
這些石窟,從唐代中期到晚期,延續時間較長,反映佛教題材較多、內容豐富。特別是天王、金剛力士的造像肌肉遒勁,浮雕“飛天”飄逸、佛塔清晰可辨,佛教人物造型豐滿,比例勻稱,衣紋、瓔珞線條流暢。尤以菩薩像體態婀娜、面相嫵媚溫柔,為其精華,頗具藝術魅力。現存龕窟中樓台、亭閣等佛教題材和建築雕刻可窺視古代建築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想像力,是再現古建築精湛工藝的藝術創作品。

雕刻高超

佛像活靈活現 雕刻技藝超出想像
磐陀寺摩崖造像磐陀寺摩崖造像
走進小山丘上的磐陀寺摩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塊巨大的石頭,旁邊有一龕通高2.88米的“一佛二菩薩”。主佛左右的觀音和大勢至菩薩,分別立於蓮座上,頭戴寶冠,身披瓔珞和披帛。主佛蓮座下須彌座正面一組樂伎(四人),各持琵琶、長笛、檀板排簫等樂器作彈奏狀。
攀登至明代大殿後的崖壁上,一龕內正壁雕有一佛二菩薩三尊坐像,三尊坐像周圍雕著唐代建築風格的空中樓閣、亭台、天橋,梯上、橋上有人行走,亭台里人們談興正歡,空中飄著祥雲,雲中刻坐佛,靠近檻頂部飄著不鼓自鳴的琴、簫和飄逸的“飛天”。穿過山水叢林,乘船便到藏身於竹溪湖一座島上的花置寺摩崖。這裡的千手觀音造像和兩龕相連的千佛龕最是引人注目。約1600尊均為25厘米高的小佛像形態各異,活靈活現,雕刻技藝之高超、細密超出想像。

合理利用

保護前提下 合理利用珍貴遺產
花置寺摩崖造像花置寺摩崖造像
據邛崍市文管所所長何吉明介紹,近10年來他們對幾處摩崖造像進行了開鑿排水溝、保坎等維護。在每龕前都做了保護鐵欄桿,設了專職文保員看管。不過由於風雨侵蝕等,目前部分造像風化比較嚴重,一些佛像的頭部、手臂有殘損。升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他們將按照相關規定,協助做好文物的保護規劃,在技術、人力上加大力度,保護好文物。目前正在與邛崍相關部門協調擴大文物周邊保護範圍,並準備安裝攝像監控設施。與此同時,在規劃中,他們還會根據“營造生態文化邛崍,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的思路,在保護的基礎上考慮合理利用這些文化遺產,通過適當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珍貴精深的佛教雕刻藝術。

邛崍石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