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茵紅椒

遵義茵紅椒

遵義茵紅椒,芸香科花椒屬植物,多年生落葉小喬木,是在遵義本土長期馴化栽培並經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科研團隊和遵義椒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優選培育而成的一個本地紅花椒品種。經改良後,樹高約2.5m,莖稈有增大皮刺,枝條呈紅褐色;其葉片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無柄、卵狀長圓形,邊緣呈鋸齒狀,葉軸、葉片、葉脈有微刺著生;椒果為球型,果色呈半紅半綠。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病蟲防治,

形態特徵

優選培育改良後,樹高約2.5米,莖稈有增大皮刺,枝條呈紅褐色。小葉9-11片,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柄極短,近於無柄,卵狀長圓形,邊緣呈細鋸齒狀,葉軸、葉片和主脈有微刺著生,椒果為球形,果色呈半紅半綠。

生長環境

貴州遵義處於黔北丘陵山地,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溫14.7℃,氣候宜人,降水量充足,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時,無霜期270天。具有花椒生長的優越氣候條件及豐富的種植資源,夏熱冬冷更有利於喜溫作物的生長成熟,花椒主要分布在600-1300米之間,背風向陽的肥沃沙壤土。

分布範圍

目前該品種在遵義市處於零星種植,沒有形成規模,在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舟鎮、蝦子鎮、三渡鎮、仁懷市等地區具有一定的種植面積,但市場需求量大,多用於火鍋、小吃等餐飲調料,產品供不應求。

繁殖方法

花椒屬於無融合生殖,遺傳性狀相對較穩定,遵義茵紅椒生產上常採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是種子繁育和嫁接繁育,其中種子繁育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等特點,受到多數椒農的青睞;而嫁接繁育優勢在於抗性較種子繁育好,根系發達,缺點是以種子繁育為基礎,繁殖環節複雜,技術要求高,成本偏高,不宜推廣。

栽培技術

通過遵義市農科院科研團隊和遵義椒峰公司技術人員開展多年試驗研究,總結出了一套適宜遵義茵紅椒的栽培技術,共11個步驟,具體步驟如下:1、犁地;2、開溝 ;3、打窩;4、施肥; 5、拌肥; 6、起堆; 7、施藥 ;8、浸根 ;9、定值 ; 10、澆水 ;11、蓋遮陽布。種植規格為3mx3m,密度74株/畝。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栽種後第三年每株可結果1-2kg,第四年始逐步進入盛產期,可持續盛產10-15年,畝產500kg以上,椒樹壽命可達20-30年。近年來,鮮椒價格長期保持在100-200元/kg,每畝產值可達50000-10000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營養價值:該品種葉片和果皮的香氣及麻味物質含量高,具有“風味純正、香麻怡人”的獨特品質,是製作花椒油、花椒粉等調味品的上乘原料。

病蟲防治

花椒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要綜合利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防治措施。
1、花椒鏽病:鏽菌目,柵鏽菌科,鞘鏽菌屬真菌引起,6月中下旬開始發生,7~9月上旬為發病盛期。降雨多,雨量大,降雨頻繁,病害容易流行。從樹冠下部葉片開始發生,並由下向上蔓延,花椒果實成熟前病葉大量脫落,至10月上旬病葉落光,新葉陸續生長。
防治措施: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 晚秋清潔椒園,減少越冬菌源;根據危害情況施用12.5%腈菌唑乳油1500-2000倍液、43%戊唑醇懸浮劑6000-8000倍液、29%吡萘.嘧菌酯懸浮劑2500-3000倍液。
2、花椒黑脛病:又稱花椒流膠病,乾腐病,是柑橘褐腐疫霉侵染所起。
防治措施:要及時防治害蟲,避免病害傳播,同時加強水肥管理。發病初期用以下藥劑噴霧樹幹及植株根莖部,施用50%烯醯嗎啉可濕性粉劑72%霜霉威水劑 、68%精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交替使用2-3次。
3、花椒根腐病:腐皮鐮刀菌所引起,危害花椒根系,使根部鬚根變黑,皮層脫落腐爛。
防治措施:注意開溝排水,減少土壤濕度;及時挖除病死根,死樹,並燒毀,消除病原;增施微生物菌劑提高植株抗病性;發病初期用30%甲霜惡霉靈水劑500倍液或灌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