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景花園

適景花園

什錦花園的小巷東頭被稱為適景園或適景花園。什錦花園的早期記載,可追溯到明王朝時期。明朝時屬仁壽坊的範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適景花園
  • 位置:什錦花園的小巷東頭
  • 最早:明王朝時期
  • 明朝時:仁壽坊的範圍
簡述,明朝,清朝末期,民國時期,

簡述

在現代化高樓林立的北京城區內,有一條幽靜的胡同,那就是毗鄰育群胡同(原稱馬大人胡同)和魏家胡同的什錦花園胡同。這條被東城區政府修繕一新,不足700米的胡同,以它花團錦簇的名稱,超過500年的歷史神韻,不盡的傳說、歷史故事,以及遺存的人文景觀,吸引了無數歷史、人文學者的關注。
適景花園

明朝

明朝稱適景園。最早的主人是朱能,他因輔助明成祖朱棣有功而封為“成國公”,歷代世襲。據《細說明史》中記載,朱能為朱棣武臣,明成祖奪取天下主要靠“燕山三護衛”,朱能為左護衛統帥,功勞最大,明成祖手下第一猛將,驍勇善戰,常轉敗為勝。1399年,為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立下首功。永樂二年,曾從重圍中將朱棣解救,入京封為“成國公”,年祿2200石,授號“奉天靖難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左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軍。永樂四年,奉命率80萬大軍討伐安南,不幸戰死在廣西龍州,年僅37歲。後追封為“東平王”,予溢“武烈”。第二代“成國公”朱勇,繼承父親風範,永樂年間,統領大軍北上漠北,戰功顯赫,是仁宗、宣宗、英宗三朝大將軍,世襲“東平王”。崇禎年間,後代朱純臣已成為崇禎貼身大臣,主管京營(相當禁軍和衛戍司令)。經“成國公”幾代人的擴充和修繕,“適景園”可稱萬花博覽、蝶飛蜂舞、雀鳴柳翠、殿堂林立,成為僅次於皇室的殿堂和花園。明朝很多文人、雅士為“適景園”作詩立賦。明代文學家李東陽曾作賦《成國公槐樹歌》:“東平王家足喬木,中有老槐寒逾綠。拔地能穿十丈雲,盤空卻蔭三重屋。”
適景花園
適景花園記錄了明王朝血火飄搖的悲劇。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40萬農民起義大軍圍攻京城,明王朝在血火中飄搖。農曆3月17日,崇禎面對群臣潸然淚下,午時,廣安門、西直門、阜成門炮聲大震,崇禎登景山觀望,京城風煙突起,人聲鼎沸。痛感大勢已去的崇禎急書“上諭”,讓愛卿“成國公”朱純臣負責督軍衛戍京城並輔佐太子。明朝將士已數月沒有銀餉,“上諭”無人接應,無法傳送。崇禎設法送太子出城,逼迫皇后懸樑自縊,親手殺死嬪妃、幼女,砍傷公主,又攜貼身官宦數人,直奔“適景園”,親自扣門,無人應駕。安定門農民起義大軍殺聲震天,崇禎已覺眾叛親離,大勢已去,返回乾清宮。五更時分,崇禎出神武門,北上景山,自縊而亡,在位17年,終年34歲。
一部明王朝的興衰背景,也訴說了適景園滄桑的風雨歷程。

清朝末期

明朝滅亡之後,清朝初期適景花園被大清王朝皇親、正白旗重臣享用。悠悠小巷被分割成座座獨立的四合院和花園,歷經興建重修,主人更換,買賣上市,雕欄玉砌猶在,適景園風韻猶存,成為緊鄰東皇城的世外桃源,乾隆時代稱石景花園。
清代末期,適景園逐漸被興起的巨商,及有錢有勢的官宦,從破落的皇親和八旗子弟手中購得,變成連鄰的座座獨立的四合院。清朝末期溥良,是當代著名書畫家啟功的曾祖父,光緒六年(1880年)考中進士,曾任察哈爾都統,戶部右侍郎等高官,在光緒二十九(1903年)至宣統元年(1909年)任禮部大臣,曾在此居住過,宣統時稱此園為十景園。

民國時期

斗轉星移,時過百年。民國時期改稱什錦花園。1965年,改稱什錦花園胡同。目前,可以尋覓到歷史中適景園所描繪的有山有水的庭院,現今留下的比較完整的花園庭院,應該是從魏家胡同18號院到什錦花園胡同19號,南北連成—片的北京市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的“舊宅院”和“四合院”,該宅院稱“馬輝堂花園”。什錦花園胡同19號,日偽時期為漢奸居住,抗戰勝利後成為軍統特務頭子戴笠公館。還有什錦花園胡同16號到什錦花園18號,以及什錦花園23號,以上兩庭院原系北洋軍閥吳佩孚官邸和宅院。“什錦花園”超過百年殘缺蒙塵的庭院文化遺蹟,和近代風風火火的歷史過客,也構成“什錦花園”起伏跌宕的歷史故事。
據考證,什錦花園胡同19號向北到魏家胡同18號,清末民初稱“馬輝堂花園”。南北長300多米,東西寬200多米,院中有花園和山石,園中有殿堂和亭閣,花園錦繡,潺潺流水,美不勝收。花園的建造滲透了中國傳統庭院文化色彩和人文景觀,讓人仿佛進入《紅樓夢》中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馬輝堂,清末營造家,又名馬文盛,生於同治年間,卒於1939年,祖籍河北省。馬先祖,在明代營造過北京皇室,參加興建承德避暑山莊。馬幼年隨長輩來京學習木匠技藝,後來成為專為皇家、官宦人家作木工活的領工。光緒年間,馬為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的泥瓦木匠總管。傳說,馬家世代皆為營造家,清末民初為京城八大富家,有多處房產和建築工廠。“馬輝堂花園”,於1915年建成,已用上自來水、抽水馬桶、電燈、地板磁磚、吊燈、馬賽克等,很多內裝修材料是從外國進口。“馬輝堂花園”是馬家為自己購買和重新修建的中西合璧花園住宅。新中國成立,1950年後,據馬家後人馬旭初先生說(馬輝堂孫子),此花園賣給了國家。
民國時期,庭院曾居住過北洋軍閥高官,敵偽時期被漢奸占用,也曾是國民黨軍統特務局的辦公地點,戴笠曾經在什錦花園胡同19號辦公和居住。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政府接管這片庭院,為中央調查部辦公地點。1955年,改為中央辦公廳直屬機關幹部的宿舍。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筆者曾經在此院住過,秀外慧中的庭院景色歷歷在目。
從魏家胡同18號大宅門進去,迎面一山石翠嶂擋住視線,假山上山石崚嶒,苔蘚成斑,藤蘿掩映,羊腸小路穿山而過。下小山,順遊廊而行,一座殿堂呈現眼前。這是坐北朝南的五間正屋,南北12根朱紅大木柱,雕樑畫棟,如飛鷹展翅翹起的房檐伸向四周,同遊廊相連。殿堂恰好建在山腳下山石之上,岩石圍繞房基縱橫而立,更襯托出房屋的雄偉。屋前—棵棵鬱鬱蔥蔥的核桃樹,與山石疊翠掩映。傳說,這組建築是用來供養財神和魯班師祖的。
在假山東側,走進圓形月亮門,是相連的三套庭院,互相由走廊連結,每院均有東、西、南、北房,為主人的家眷、客人、家丁和傭人居住。
順西邊遊廊向南而行,眼前又是一座花園式庭院。坐北朝南正房5間和左右耳房相連,又同遊廊相通。屋頂像“山”字形,硬山合瓦鞍子背,更顯房屋的深長寬大。朱紅色的柱子間,是梅花木格的綠色窗框,正南方向屋檐下雕樑畫棟,灰色的牆磚上雕刻蝙蝠和花瓶。正南方向,穿過一片草坪,是—座遍布奇石,花草林木茂盛的山丘。從海邊遷來的礁石中點綴蘭草花、爬山藤;低矮榆葉梅、迎春花、紅果樹依山而生;香椿和槐樹挺拔而立,石徑可攀,登高觀景。山丘和正房之間,長滿了馬蘭花,隨風飄搖;屋前杏樹成行,花如彩雲,香如醇酒。
向東邊而行,同遊廊相連的又是—座殿堂,是主人的客廳和佛堂。高大的台階,朱紅色大柱子和雕樑畫棟的前廊,更顯得這座南北朝向的殿堂壯觀高雅。房前漢白玉砌成的花壇中種滿了國色天香的牡丹花。
在正南方向,有一四角雨亭,碧綠的琉璃瓦閃爍彩光,高高的底座周圍用漢白玉石欄圍繞,亭內有青石桌凳,便於入亭休憩避雨。緊鄰亭子東面有一潭池水,池邊青石砌成,池中有白色大理石雕琢的女子,身姿婀娜,手捧大壽桃,膝下靈巧的小鹿欲跑欲跳。據說,這座麻婆獻壽的雕像,是主人專為前輩祝壽而立。
在水池正東面,一座東西朝向,中西合璧的庭堂展現在眼前。八根大紅柱子之間鑲滿了花格玻璃,正南側房和西面正房全部沐浴在陽光之下。庭堂高出地面,門楣、門坎、台階周圍被奇石包圍,山石嶙峋,房屋猶在山石上而建。房屋周圍竹林茂密。竿竿青竹欲滴水,颯颯作響是竹葉,一派“蕭湘館”雅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