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洛陽

遠古洛陽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南臨伊厥,背靠邙山,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四周為群山環繞。這裡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巨龍般的黃河穿過山陝峽谷,奔騰咆哮,經洛陽之北滾滾東流,而洛陽恰似一顆珍珠系在這條巨龍的腰間。自古以來,洛陽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歷代帝王爭相建都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遠古洛陽
舊石器遺址,古史傳說,大禹神功,

舊石器遺址

洛陽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的蹤跡,在洛陽市區及周圍各縣發現了不少舊石器遺址,如凱旋路遺址、北窯遺址等,出土了古生物化石和石制生產工具。新石器的遺址更多,據統計,洛陽市區有六十餘處。舉世聞名的仰韶村,據洛陽僅50餘公里。

古史傳說

相傳黃帝東巡河洛時,黃河中浮出一匹似馬非馬、似龍非龍的神物,背負一幅“河圖”,游到岸邊,把“河圖”獻給了黃帝。圖上有赤文綠字。又傳說黃帝過洛陽時,河中浮出一隻似龜非龜的神物,背負一份“洛書”,游到岸邊,把“洛書”獻給了黃帝,“洛書”上也是赤文綠字。這便是《周易·繫辭上》說的“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一掌故。在《禮記》的《禮運》篇中說是“河出馬圖”,因為這龍的形象有些像馬,所以稱為“龍馬負圖”。

大禹神功

傳說中都認為,大禹劈山、導水,治理了全國的河山。但從遺蹟看,大禹治水主要還是在黃河中下游,特別是洛陽地區。可見大禹治水對伊洛地區的影響是深遠的。民間相傳洛陽市南的龍門伊闕是大禹時開鑿的,又說今偃師縣東南的軒轅山也是禹開通的。東漢袁康所撰《越絕書》也說“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以鑿伊厥,通龍門,決扛導河,東注于海。”後來在相當於中原仰韶文化晚期的甘肅東鄉的馬家窯文化遺址中,出土有青銅刀。在山東膠縣三里河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兩件鑄制的黃銅錐。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也發現了銅器。這說明大禹當時率眾治水取得很大的成績,應當說還是具備一定的社會條件的。
大禹以前實行禪讓制,堯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這就是所謂“公天下”制。但社會越進步,剩餘產品越多,私有制也就越明確,因而禪讓制度漸漸被破壞。禹把王位傳給啟,從此以“家天下”製取代了“公天下”制,人類社會終由原始氏族社會跨入了奴隸社會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