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婚俗

達斡爾族的民間,青年男女要想結為伉儷,首先要經過媒人搭的喜橋。有意思的是,媒人去提親搭橋時,頭上要戴一頂帽子,帽子右邊掛一塊兒紅布條,手裡還要拎著“提親酒”。別人一看這種裝束,就知道是到女方家提親說媒的媒人。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親,往往得不到明確的答覆,因為女方家必須經過一番認真的考慮。所以,媒人至少還得去第二次才知分曉。假如女方家認為這門親事值得考慮,女方的父母就要對未來的女婿進行一番必要的“考察”。此後,未來的新郎官要跟隨父母到女方家去兩次,接受未來的岳父岳母的考核,如同過去應考的秀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達斡爾族婚俗
  • 類型:傳統婚俗
  • 地點:黑龍江省境內
  • 特色:具有達斡爾民族特點
新疆達斡爾族婚俗,端盅,送親歌,罕伯舞,婚俗特點,

新疆達斡爾族婚俗

新疆的達斡爾人主要聚居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縣的一些鄉村,人口只有6300多人(1997年的統計),是自治區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就像他們獨特的民族文化一樣,也有著獨特的婚姻習俗。
男方第一次去女方家主要進行“面試”,在女方家門口迎接他們的是一位長者,其實就是一位大“主考官”,他負責考核年輕人的智慧型、教養和人品。當比較滿意時,才允許進屋並待為上賓,這說明這門親事已有了八九分成功的把握了。男方第二次去女方家時,則是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商議完婚的日期和有關事宜。

端盅

達斡爾人和其他民族一樣,也以豐盛的酒宴、舞蹈、唱歌等形式慶祝婚禮,但有趣的是其具體形式又有不同於其他民族的地方。在舉行婚禮的前幾天,男方要帶上酒和肉去女方家認親,這種儀式叫“端盅”。在這儀式中,男女雙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向女方的雙親和家庭成員一一敬酒、行拜禮,熟悉被此間的血緣關係和稱謂。

送親歌

在婚禮的前一天,新娘家殺羊宰牛大擺喜宴,熱情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並唱歌跳舞,一直熱鬧到深夜甚至破曉天明。第二天,新娘家組織送親隊伍,護送新娘到婆家。新娘在一群男女青年朋友的簇擁下坐上送親的馬車,一路上歌聲、笑聲、呼叫聲不絕,走一路把喜慶的歡歌笑語撒一路。在送親的路上要唱“送親歌”,讚美新娘找到了好婆家,嫁給了好兒郎,祝願他們幸福美滿,白頭偕老。
這一天,新郎家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準備酒宴。新郎穿戴一新,喜形於色,等待送親隊伍的到來。新郎家早已派出兩名素諳禮俗、辦事幹練的小伙子,端著雙杯酒迎候於村頭。喜車一到,他們就迎上敬酒,為新婚夫妻祝福,隨即一同進村。喜車來到新郎家門口時,地上早已鋪好了地毯。新娘在伴娘的攙扶下,蒙著紅色的頭巾,踏著地毯緩緩邁進新家的門。進屋後,新郎親手掀掉新娘的紅蓋頭,讓新娘“亮相”。這時,人們向這一對新人身上紛紛拋撒五穀雜糧,祝願他們婚後的生活甜蜜幸福,多子多孫,人丁興旺。然後,新娘步入洞房,由新郎的嫂子給新娘梳頭,表示新娘已被正式接納為新郎家族裡的一員。與此同時,來賓紛紛入席,頻頻舉杯,暢飲喜酒,祝賀這對青年的結合。
第二天,還要舉行賽馬等傳統的娛樂活動,人們盡興玩耍以示歡慶賀喜。娛樂活動結束後,新郎要給岳父岳母準備酒肉等禮品,請送親人帶迴轉交。

罕伯舞

達斡爾族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通常習慣於在部落內部通婚,但是同宗男女嚴禁通婚。不反對同其他民族通婚。認為離婚很不吉利。締結婚姻要經過訂婚、過禮、迎娶三個程式。 達斡爾族青年男女的提親,要由媒人出面。通常由男方請一位德高望重、能說會道的媒人前去探問女方家父母的意向。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多以姑娘還小來推託。若是有意,則留一活話,進而了解對方的情況,並與媒人約定下次見面的日期。按照達斡爾族人的習慣,即便雙方滿意,往往媒人也要往返數次後女方父母方可答應。女方家長同意婚事後,媒人向其長輩敬酒叩頭,表示感謝和祝賀。同時女方家也請媒人留下吃飯。婚事說定後,男方向女方送兩次禮。第一次要送一匹好馬,表示訂婚的兩家象馬的韁繩一樣被聯繫起來。第二次禮在結婚前一、兩個月,男方將衣料、被褥等與婚事有關的東西送到女方家,並商定婚期。送禮的車到女方家不能馬上進家門,因為早在女婿到來之前,岳家已關閉大門,由一位長者守在門外。長者向過禮的人提很多問題,對方須很好的答覆,直到長者滿意為止。進屋後,男方依次向女方家人一一叩拜,逐一敬酒。結婚的頭一天,朋友們紛紛到姑娘家祝賀,跳“罕伯舞”,唱“贊達仁”,通宵達旦。結婚這天,有女方組織送親隊伍。要推選一名有威望的人擔任總領隊,有一男一女做副領隊,並選男女青年五至七人陪同。清晨,裝上姑娘的嫁妝,給新娘蒙上紗巾,一路上拉著四弦琴,唱著“贊達仁”。在路旁或村莊遇到水井要用布將其蒙好,如遇到大樹、廟宇都要給披掛紅布條,象徵新婚夫妻一生中沒有坎坷。按照舊俗,送親車途中要休息,生起篝火,吃點心,喝酒。遇到路人,不論相識與否,都要熱情相邀,請吃請喝。送親車行至男家住屯二三里停車,新郎家派出一老一少兩名騎手前去迎接。送親車從東面進屯,取喜事從光明方向臨門之意。一旦日落,須在大門西側掛一面鏡子,象徵太陽未落,以圖吉利。來到新郎家門口,人們都要出院迎接,由主婚人宣布婚禮開始。新郎用準備好的地毯三四張,輪流倒換著接新娘入室。走至門後時揭去新娘的頭紗,人們紛紛將五穀雜糧撒向一對新人,祝福他們和和美美,白頭偕老。達斡爾族的迎婚大宴一般上席三種,首上酒席,再上肉席和飯菜席。其中肉席是以手把肉為主。當晚,由男女雙方各有一名長輩到洞房,陪新郎新娘吃“拉里”,在盤子裡放兩個酒杯,以紅線相連,夫妻同飲,意為“白頭到老,兒女雙全,永不分離”。女方來的人當晚留宿在男方。第二天早晨,男方給送親人吃肉湯餃子,以解酒。午宴之後,送親車返回,新郎家要往車上裝些酒和肉,捎給女方家。按照習慣,女方家送親者要在新郎家“偷”個碗、碟、酒盅之類,帶回新娘家

婚俗特點

達斡爾族傳統婚俗,是居住在黑龍江省境內的達斡爾族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具有達斡爾民族特點的傳統婚俗。這種民間文化現象能延續下來,不僅是對人類文明的充分體現,同時也反映出達斡爾族人對人類繁衍的推崇、對大自然的崇尚與尊重,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達斡爾族人聚集的村落富拉爾基罕伯岱村,是黑龍江、嫩江流域最早的達斡爾族原始部落。從清初落居嫩江流域到現今,300多年漫長的歷史空間,讓以漁獵、放牧為生的達斡爾族人既創造了本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也形成了獨特的達斡爾民族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其中極具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的達斡爾族傳統婚禮,就是達斡爾族先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其婚禮儀式程式猶如一部史詩般的生動畫卷,婚禮前後的整個過程無不蘊含著達斡爾民族傳統文化的元素。
按照傳統習俗,達斡爾族人的婚禮要經過提親、定親、過彩禮定結婚日子及結婚四個步驟。從男方提親開始,融入了古老的信仰文化、民族文化、性文化、道德文化等婚俗禮儀的達斡爾族傳統婚俗便開始顯現出其獨特的風格。
一般來說,“提親”時要由族內德高望重的長者或族長(莫坤)來為青年人做媒,而且媒人要給女方家帶上見面禮坨煙和壇酒。對方同意提親後,便會用酒敬天、敬地、敬神,並與媒人飲酒相互祝賀。等到“相親”時,男方就要帶上“定親禮”或大牲畜等,而且必須要叩拜女方長輩,並接受長輩們的品評和教誨。到了“過彩禮、定結婚日期”的日子,男方可視自己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大到車馬牛羊,小到豬羊肉及新娘所需衣物均可。但結婚日期一定要請陰陽先生根據雙方的生辰八字來定,有禁忌屬性的人則要排除在外。
到了結婚那天,新娘要梳洗打扮絞臉修鬢,並接受媽媽的婚前囑託。然後由嫂子蓋蓋頭,哥哥背上車,並且是由女方家組織車隊送新娘到新郎家。為辟邪,新娘所經之路的水井要用紅布或紅毯蓋上,以示安全。到男方家後,新郎會把新娘背下車,到院中西南角擺設的供桌前舉行拜天地儀式。拜天地儀式結束後,新郎要攙扶新娘進新房,等到了新房門口時,新郎會用“騎馬鞭”挑下新娘的“蓋頭”扔到房上,以示新生活的開始。新娘進屋後,還要在炕上面朝南“坐福”。
婚宴開始後,要由娘家人先用餐。期間不僅有歌舞相隨,新娘還會收到給長輩點菸敬酒的“點菸錢”和親朋送上的“彩禮”。而公婆在接收新娘拜見時,“改口錢”則是一定要給的。等到新郎、新娘吃團圓飯時,除了新娘要吃麵條表示地久天長外,有一道菜也必不可少,那就是豬頭菜,因為新郎、新娘要各切下一支豬耳朵以表示當家立業。席後新娘要由娘家嫂子陪同入洞房,而且新娘要由娘家嫂子陪住三天,以便進行婚前教育及培訓新娘婚後照顧公婆等相關生活常識和禮節。三天后,娘家嫂子與新娘新郎一同“回門”。至此,整個婚禮程式才算圓滿結束。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罕伯岱村是達斡爾族傳統民歌的故鄉,人人都能歌善舞,因此達斡爾族傳統婚俗中還穿插著大量傳統民歌。像提親時唱的“提親歌”、相親後唱的“思念歌”、出嫁時媽媽唱的“囑託歌”、婚宴中的“祝酒歌”、“醉酒歌”以及回門時唱的“回娘家”等等,這些針對達斡爾族人婚禮不同階段創造出來的傳統民歌,體現的不僅是達斡爾族人的文化特色和智慧結晶,亦襯托出達斡爾族人濃烈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情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