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體論

道體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用以說明世界的本源、本體、規律或原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體論
  • 外文名:Treatises on Taoist Noumenon
  • 所屬國家:中國
  • 作者:通玄先生
簡介,作者,

簡介

《道體論》(Treatises on Taoist Noumenon),中國道家論著。唐通玄先生述。一卷。
書中分《論老子道經》、《問道論》、《道體義》三篇,以自設問答形式,闡述道體本義。作者認為:道是萬物的本體。萬物與道,同中有異,二位一體,即一不二;以“兼忘二邊,雙泯有無”為悟得道體之終極玄旨。是唐代重要道家哲理著作。

作者

《道體論》署名“通玄先生”。嚴靈峰先生疑是五代時期的張薦明。但唐代還有至少兩位通玄先生:一為張果,《舊唐書·玄宗本紀》、《舊唐書·隱逸傳》均載玄宗授張果銀青光祿大夫,號日“通玄先生”;一為張通玄,據馮宿《大唐升玄劉先生碑銘》稱,劉從政,緱氏人,歷高、玄兩朝,“始事河內張通玄,次師中嶽邢歸一”。張果本傳說他著《陰符經玄解》,未言其他。張果的行為,更像方士,所以後來不少煉丹著作都託名張果。張通玄事跡不可考,但據馮宿說,劉從政“洞達玄解,知來藏往,體於虛而觀其妙,守其朴而返於機”。劉的思想,很可能和他的老師有關,又合於《道體論》的精神。《道體論》不署名姓,卻署通玄先生,很可能是劉記述他老師的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