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注

道德經注

《道德經注》來源於《老子》,收藏人是洗馬劉權。本書主要內容是其訓詁推求古義,取其上下融貫者。附載《陰符經注》一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經注
  • 來源:《老子》
  • 主要內容:其訓詁推求古義,取其上下融貫者
  • 收藏人:洗馬劉權
四庫提要,後世紀念,

四庫提要

國朝徐大椿撰。大椿有《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已著錄。是編以《老子》舊注人人異說,而本旨反晦,乃尋繹經文,疏通其義。仍分上下二篇,而削其道經、德經之目。仍分八十一章,而削其章名,但以每章第一句標題。其字句參考諸本,取其詞意通達者。其訓詁推求古義,取其上下融貫者。其所詮釋,主於言簡理該,大旨與張爾岐《老子說略》相同,而研索較深,發揮較顯,在《老子注》中,尚為善本。附載《陰符經注》一卷,詁以易理,義亦可通。惟其凡例詆呵古人,王弼注謂之膚近,河上公注謂之文理不通,未免過當。又謂老氏之學與六經旨趣各有不同,六經為中古以後文物極盛之書,老氏所云養生修德,治國用兵之法,皆本上古聖人相傳之精意。故其教與黃帝並稱,其用甚簡,其效甚速。漢時循吏,師其一二,已稱極治云云。亦未免務為高論。夫老子生乎亂世,立清淨之說以救之,特權宜拯弊之一術,猶曰不藥得中醫耳。蓋公以是術教曹參,亦適當秦虐之後,人思休息,猶適當靜攝可愈之病耳。必謂老氏欲以此術治萬世,非老氏之本意。至於黃帝以七十戰定天下,一切禮樂刑政無一非其所製作,古書具在,班班可考,必謂黃帝以無為治天下,尤非黃帝之實事。大椿此書,於《老子》之學不為無見,而躋《老子》於六經上,則不可以訓。故錄存其書,而附辨其說如右。

後世紀念

《道德經注》碑
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里的太清宮前,唐開元神武皇帝立。碑高3米,寬1.1米。碑首呈半圓形,碑座為一臥龜。碑身兩面刻有隸書字型,每面22行,每行51字。現因年代久遠,碑石風化,碑文漫漶過半,但從唐代皇帝親作《道德經》注釋以及殘留的部分碑銘看,仍為我國珍貴文物。《道德經》為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經》指出,各種事物都有對立面,如有無、生死、貴賤、高下、強弱等.都是對立的雙方。對立的雙方會互相轉化,所以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但他忽視鬥爭在轉化中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