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惟道是從

本詞條主要針對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一章作簡要解析,闡述老子“惟道是從”的主張。

基本介紹

  • 書名:道德經
  • 又名:道德真經
  • 作者:老子
  • 頁數:81章
作者,原文,譯文,導讀,

作者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像老子像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譯文

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實物。它是那樣的深遠暗昧啊,其中卻有精質;這精質是最真實的,這精質是可以信驗的。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萬事萬物開始的情況呢?是從“道”認識的。

導讀

古中國人的“道”法的徫大之處在於發現了宇宙的邏輯定律“箭頭‘一”。宇宙中的種種狀態,不管是多么簡單,也不管是多么複雜,只要從整體上來看,就都可以用一個箭頭來表示。這就意味著,宇宙的最大態可以是一個箭頭,宇宙的最小態也可以是一個箭頭。雖然都是一個箭頭,然其每一個箭頭的具體內涵卻各有不同。老子的方法是舍大求小。本章講的就是宇宙中最小的箭頭。而且老子將這最小的箭頭作了進一步的解析。這種解析比現在所流行的超弦理論來得更為細膩。現代超弦理論的眼光著眼於“物”,而老子的眼光已超越了“物”的羈畔。從這一點而言,可以把老子的“道”稱之為“前超弦理論”。
老子是把“怳忽”放到一個過程之中,這是一個可分為五個階段的“道”的過程,即:道 ﹦恍惚 = 象 ← 物 ← 精 ← 真 ← 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