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2016版電視系列紀錄片)

過年(2016版電視系列紀錄片)

2016年,全新一季電視系列紀錄片《過年》,歷經春、夏、秋、冬四個不同季節的大跨度拍攝,記錄了三十餘個東北鄉村家庭一年當中的原生態生活,從長白山峽谷中的朝鮮族農家到赫圖阿拉老城舊址上的滿族小院,從黑龍江三江口的赫哲族聚居點到黃海之濱的漁民家庭,從額爾古納河流域的俄羅斯族村落到遼東灣漂浮的漁船上,系列片《過年》用一系列溫暖的家常故事為載體,集中體現了這裡的人們在春節當中的感懷與期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年
  • 出品時間:2016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地點:東北地區
  • 導演:李想
  • 編劇:李想
  • 集數:5集
  • 每集長度:50分鐘
  • 製片人:李想
  • 主要獎項:謝芳
內容簡介,主創人員,分集目錄,分集簡介,央視播出,

內容簡介

2016年,全新一季電視系列紀錄片《過年》,歷經春、夏、秋、冬四個不同季節的大跨度拍攝,同時拍攝足跡遍布整個東北三省,以三十餘戶百姓農家為故事背景,用一系列溫暖的家常故事為載體,集中體現了這裡的人們在春節當中的感懷與期待!電視系列紀錄片《過年》擬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版共五集,每集時長50分鐘。

主創人員

總製片人:趙大為
製片人:李想 謝芳
導演:李想(《自然的積蓄》《守候的心意》《勞作的收成》)
謝芳(《家傳的手藝》《團圓的味道》)
攝像:王濤 孫雨佳(《自然的積蓄》《守候的心意》《勞作的收成》)
於寞涵 李振宇 宋彥巍(《家傳的手藝》《團圓的味道》)
撰稿:李想(《自然的積蓄》《守候的心意》《勞作的收成》)
謝芳(《家傳的手藝》《團圓的味道》)
製片主任:盧光熠
解說:李立宏
原創音樂:王利夫

分集目錄

  • 《過年》第一集:自然的積蓄
  • 《過年》第二集:守候的心意
  • 《過年》第三集:勞作的收成
  • 《過年》第四集:家傳的手藝
  • 《過年》第五集:團圓的味道

分集簡介

【第一集 《自然的積蓄》】
當中國東北的土地迎來最後的雪白時刻,貓冬的人們便要為了春節而展開忙碌,即將用來過年的年貨,都是故鄉自生自長的珍貴風物:人們在春天採摘野菜的芳香,在盛夏捕撈江河的魚鮮,在秋季收穫山林和海洋的豐饒,也在寒冬享受森林裡的奇珍——經過一年的辛勞,人們在春節打開一季一會的天然積蓄、分享每時每地的美妙物產,希望把隨之而來的福氣,帶到新的年頭。
春節來臨,二道白河藥水村的崔花子,用春天採集、留存四季的山野菜迎接韓國打工歸來的女兒;松花江畔的魚館老闆張欽嶺,把江水裡積蓄的“三花一島”,製作成了慰藉家人的全魚宴;長白山下的姜雲芝在秋天採集森林裡的榛蘑,曬乾後留到春節,在兒女歸來的時刻製作小雞燉榛蘑這道親切的家常菜;遼寧東港的漁民苗乃夫結束一年的出航,母親和妻子用當季的海貨寄託情意,祈盼兒子來年出海平安;撫松的參把頭崔長安則在白雪覆蓋的森林裡採集人參,用人參泡酒、製作人參菜餚,是采參人家的有趣習俗。
年復一年的春節,記錄著人們有山則采、有水則漁的生活方式,這些來自山林、洋流的福分被人們悉心收藏,依然保持著原初的生命力,它們來自時節,來自四季,自然力的聚合,最終成為人們在春節中熱烈的分享。
【第二集 《守候的心意》】
過年,人們得以有更加充足的時間,來表達積攢了一年的豐富情感:母親在爐子上小火慢煮的食物、父親在海港孤獨的等候、廚房裡瀰漫的灶香和老人吟唱的曲調,所有的生活細節,都蘊含著縝密的心思和柔軟的感傷,這些來自於鄉愁、思念,以及對往日的種種情結,都因過年而得到最安穩的守候。
儘管村民越來越多地進城務工,但留守故鄉的鄒積友一家,依然在長白山腳下的錦江木屋村享受著春節的溫馨和踏實;遼寧蓋州的姜成利,終於等回了出海長達半年之久的二字,漁船是姜成利寄托在兒子身上的希望,是一家人的生計;吉林柳河的二人轉老藝人尹玉貴和蘇蘭亭,每到春節就會和全村的老人們一起表演傳統的二人轉曲目,這是老兩口一年裡最重要的大事;吉林省東豐縣八歲的留守兒童楊珺婷,一直等候著父母在春節回家,而這一年的春節,父親只能獨自回家和女兒團聚;吉林琿春的李虎春,在春節喜上添喜,兒子要為他張羅一場隆重的花甲宴席,而奶頭山的老人韓東姬,決定帶著全村的留守老人共同過年。
望眼欲穿的日子,總是帶來油然而生的幸福,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那些寄托在春節之中的理想,是守候著年復一年的小日子太平安康——年味,是一種安全感,是令人踏實的溫情和心意。
【第三集 《勞作的收成》】
雪的覆蓋,讓繁忙一年的火熱田地,在東北的寒冬里歸於沉寂。
田地,是世代農人的命根子。一年開始,它便向人們隱藏起一個關於收穫與回報的秘密;這個秘密,要等著人們依靠辛勤耕種和漫長的守候,才能在秋天最終揭曉:田園間生長的菌類、稻田下隱藏的河鮮、飽滿的果實與甜蜜的美酒,時刻提醒著人們,在城市之外,這片田地的存在——農民們依靠勞動收穫物產、用汗水換來安心的生活。一張飯桌,承載著萬家燈火和喜怒哀愁,春節,既然是冬日的慶典,就應該地取材,讚美一時一地的豐饒。
經歷過春節的短暫閒暇,人們都要提前回到山嶺、池塘、森林和田地,這片正在解凍的土地,成了他們對來年的念想。那些正在蒼老的面孔,表情平實,又開始了一年的忙碌,而生長自大地的物產,卻都有各自豐富的表情。時節的變化,帶來物產的變化,飯桌上的食物也隨之變化,這似乎是從前的事了,然而人們從未忘卻播種與收穫的道理,依然眷戀著收成帶來的年味,在平淡、瑣碎乃至艱辛中,等待下一個禾熟的新年。
【第四集 《家傳的手藝》】
手藝人,帶著世襲的意味,傳承著家族與民族的故事,傳承著手工技藝的方法,即使最後隱退為時代更迭的記憶符號,他們還依然在堅守家傳。
民間制酒作坊的秘密、朝鮮族特色小吃“掛珠粒”、日漸式微的鬥神年畫、寒冬臘月的婚宴走席、古老的赫哲族魚皮服飾、海邊人家的老味道蝦醬和蝦油,滿族農家小院的東北大醬,這些來自鄉野民間的家傳手藝,就是對生活最原始的渴望。他們在生活中不斷沉澱,凝結為智慧,又回饋於生活。
然而有些傳統技藝已不能成為一種生存技能,只在時移境遷中留下了時間和歷史,或者是回憶和心愿。可老祖宗的手藝卻沒有失傳,仍然隱匿在手藝人獨守的那方天地里。無論外界如何變化,手藝人仍在堅守著自己內心的原則,專注於寧靜的光陰歲月,
伴隨家傳的手藝背後無法忘卻的故事,這些都將在人們即將忘卻的記憶中再次呈現。
過年,東北人的生活情趣、民族記憶、文明積累,在喜慶團圓中代代傳承,而平淡的生活本身,就是人們悉心維護的手藝。
【第五集 《團圓的味道》】
家讓每個人眷戀,過年就是帶著鄉愁與牽掛回家團圓。年夜飯充溢家的味道,對於食材和菜品的選擇,標準,仍是回歸傳統。一道道年菜,包含人們對自然的依賴、對味道的追尋、對故人的懷念。年年有相聚,歲歲有除夕。從古至今,年夜飯講究寓意和彩頭:日月升輝,吉(雞)祥如意,年年有餘(魚)。大年夜,至親好友,圍爐取暖;佳肴盛饌,共享團圓。
鴨綠江畔的冷水魚、蒙古族大塊頭手把肉、大興安嶺的散養野豬、額爾古納的俄式菜品、近海不靠海的琿春大板蟹,經過時間沉澱的特色乾菜;
這些熟悉又遙遠的味覺記憶,從孩提時代一直延續至遲暮老人,有些口味,一輩子不會變,一輩子也吃不膩。儘管有些習俗或被遺忘,或轉換了形式,但是,大致的時序和規矩都還在遵守。在冬盡春來的自然時節里,團圓,就是和記憶、成長、離開、歸來有關的故鄉的味道。
過年,四處奔波的人們,終可靜心圍坐,一同體會“家”的含義。或許只有“團圓”才能令人心安,令人感到溫暖。

央視播出

首播日期:2016年2月7日—11日《特別呈現》時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