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損傷現場自救與互救

運動損傷現場自救與互救

《運動損傷現場自救與互救》2009年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龍元,本書從生活實際出發,介紹了多種體育運動突發傷害的常用急救知識。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掌握常見運動損傷的現場救護要領,從容應對突發傷害。本書還可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鄉村基層醫務人員的急救實踐提供指導。

基本介紹

  • 書名:《運動損傷現場自救與互救》
  • 作者:蔣龍元
  • ISBN:9787502362508
  • 頁數:252頁
  • 出版社:科技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2-1
內容簡介,目錄,套用,

內容簡介

近年來,隨著體育運動的普及,運動損傷的發病率有所提高。同時,由於人們缺乏運動損傷發生、預防、自救知識,運動損傷後處理不當,診斷、治療不及時,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傷者及相關人員如能多了解些施救知識,採用正確的急救措施,就能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就能轉危為安,同時為後送醫院治療做好準備。

目錄

1 運動損傷概述
現場急救的原則
生命體徵的觀測
(一)意識(二)呼吸
(三)脈搏
(四)血壓
(五)瞳孔
(六)體溫
撥打急救電話
2 運動損傷的急救方法與技巧
人工呼吸術
心肺復甦術
止血法
包紮術
固定術
搬運傷者法
斷肢的轉運
輸氧法
保持支持帶法
熱敷法
3 常見症狀的急救
休克
虛脫
中暑
昏迷
運動暈厥
運動抽筋
腦震盪
中風
運動性心律失常
低血糖症
高原病
上呼吸道感染
破傷風
心源性猝死
運動性心絞痛
運動性腹痛
顱腦外傷頭痛
頸部疲勞性疼痛
滑囊炎
腱鞘炎
岡上肌腱炎
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
肱骨內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
紫外線眼炎
腰肌勞損
髕骨勞損
骨骺損傷
冷敷法
……
4 外傷的急救
5 脫臼與骨析的急救
6 出血的急救
7 其他損傷的急救
8 運動傷害的康復調理
附錄一 體育運動損傷的預防
附錄二 災難逃生術

套用

一般損傷的自救與互救
出血和止血
出血的分類
止血方法
(1) 冷敷法:冷敷可使血管收縮,降低組織溫度,抑制神經的感覺,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腫的作用,常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2)抬高傷肢法:用於四肢出血,如手,足部的出血,應儘量抬高出血的肢體,減低出血速度和減少血量.這種方法對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出血很有效,而在動脈和較大靜脈出血時,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方法.
(3)加墊屈肢法:用於前臂,手和小腿,足部出血.其方法是將棉墊放在肘窩或腋窩,把肘關節或膝關節儘量屈曲起來,再用繃帶作"8"字形纏好.
(4) 繃帶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於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出血.其方法是用無菌敷料覆蓋傷口,再用繃帶稍加壓力包紮,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5)手指直接指壓止血法:用手指直接壓迫出血動脈的近心端.考慮到用手指直接接觸傷口,容易引起感染,故宜用消毒敷料,清潔的手帕或清潔紙片蓋在傷口上,再進行指壓止血.
(6)間接指壓法:在出血動脈的上方,用拇指或其餘四指把出血動脈管壓迫在相應的骨面上,以阻斷血液的來源而達到止血的效果.這種方法,操作簡便,如運用正確,可使動脈出血立即停止.在動脈行走中最容易被壓住的部位叫壓迫點.常用的壓迫止血部位及其方法有:
①顳淺動脈壓迫止血法:將該動脈壓在顳骨上,此法適應於同側額部,顳部出血的止血.
②頜外動脈壓迫止血法:在傷員同側下頜骨角前1.5cm處,用拇指將頜外動脈壓在下頜骨上.此法適用於一側眼以下面部出血的止血.
③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法:傷員頭轉向健側,在鎖骨上緣中點用拇指模到鎖骨下動脈搏動後,將該動脈壓在第一肋骨上,向第—肋骨的下內後方向用力.此法適用於肩部和上臂出血的止血.
④肱動脈壓迫止血法:傷臂稍外展,外旋,在上臂中部肱二頭肌內緣中點模到肱動脈搏動後,用拇指將該動脈壓於肱骨上,此法適用於前臂和手出血的止血.
⑤股動脈壓迫止血法:傷員仰臥,大腿稍外展,外旋並伸直.在腹股溝中點摸到股動脈搏動後,將兩拇指重疊壓迫該動脈於恥骨上.此法適用於大腿和小腿出血的止血.
⑥脛前或脛後動脈壓迫止血法:脛前動脈在脛骨遠端的前方,脛後動脈在內踝後方.足部嚴重出血時,可同時將這兩個動脈壓迫在脛骨上,此法適用於足部出血的止血.
休克是人體遭受體內外各種強烈刺激,如大面積的外傷或嚴重運動損傷後發生的全身性綜合症.表現為微循環或組織代謝障礙和細胞受損的綜合症.休克時組織缺氧,代謝紊亂,如不積極搶救,進而致使組織細胞功能衰竭,甚至會導致死亡.
引起休克的原因
運動損傷中並發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劇烈疼痛,通常伴有一定量的失血,如骨和軟組織損傷,腦脊髓損傷等.由於強烈的神經刺激,可引起反射性的中樞抑制,使血管擴張,血液分布的範圍增大,造成有效血容量相對減少.其次是大出血,引起血容量突然降低,如腹部挫傷,肝脾破裂時的腹腔內出血,致使有效循環血量不足也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發生休克的同時,如果患者伴有呼吸障礙,循環功能障礙,疲勞,飢餓,劇痛等情況時可加重休克.
休克的徵象
早期出現興奮不安,脈搏稍快,體溫和血壓可正常或稍高,此時易被忽略.隨後病人可能出現意識模糊,表情淡漠,全身軟弱無力,面色蒼白,口渴,四肢發冷,氣促,出冷汗,脈搏細弱,血壓下降(收縮壓降至l0.67KPa(80mmHg)以下,脈壓小於2.67KPa(20mmHg)等情況),進而出現昏迷,甚至死亡.
抗休克基本措施
(1)讓病人安靜平臥,嚴重者頭部放低,如頭部受傷,呼吸困難者,應稍抬高頭部,松解衣領,保持呼吸道暢通,並給予親切的安慰和鼓勵,以消除傷員思想上的緊張和恐懼.神志清醒又無消化道損傷時,可給以適量的薑糖水,熱茶等飲料,以減輕傷員口渴,並應注意保暖.
(2)針對病因進行處理,如因外出血引起的休克,要立即選擇適宜的止血法,使出血停止,內出血時可做冷敷.由於外傷,骨折等劇烈疼痛引起的休克,應給以鎮痛劑止痛.對骨折者還要保持傷肢安靜,以夾板或其他方式固定傷肢.如有呼吸障礙,可進行人工呼吸.對於出現意識模糊的休克傷員,可指掐人中穴,湧泉穴促使其甦醒. 休克是一種嚴重而危險的病理狀態,因此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送往醫院或請醫生來處理.
關節脫位及其急救
關節脫位的徵象
脫位時傷員聽到關節處有一響聲,受傷關節劇烈疼痛並有明顯壓痛,主要是由於關節位置的改變使神經和軟組織受到牽扯和損傷.由於周圍軟組織內血管撕裂出血和軟組織損傷後出血的炎症反應,導致局部腫脹.若移位較小者,腫脹也較輕,可以清楚摸出關節的骨性外形;移位大者,腫脹明顯.關節脫位後肢體的軸線有改變,與健側肢體比較傷肢有變長或縮短的現象,正常關節隆起處塌陷而塌陷處則隆起突出.通過x線檢查還可發現脫位的方向,位置及有無骨折存在.
關節脫位急救
理想措施是立即施以整復手法,病人痛苦少,成功率高,但沒有整復技術和經驗的人做整復手法會引起更嚴重的損傷和影響以後功能的恢復.因此,傷後應立即用夾板和繃帶把脫位的傷肢以原來的姿勢固定.若肩關節脫位時,可取三角巾兩條,分別將頂角向底邊對摺,再對摺一次成寬頻.一條用以懸掛前臂,懸臂帶斜挎胸背部於健肩上縛結,另一條繞過傷肢上臂於健側腋下縛結.
肩關節脫位整復法
使肩關節脫位者仰臥,施術者站於傷者患側,以兩手緊握傷肢腕部,以足底蹬患肢腋窩,慢慢用力牽引,然後內外旋轉及內收患肢,同時用足將肱骨頭推向外側,當感到滑動響聲時,表示肱骨頭已入肩胛盂,脫位已經整復.術後患側肘關節取屈曲90°位,以三角巾懸吊胸前2—3星期,其後逐漸恢復活動.
肘關節脫位整復法
肘關節脫位者坐在椅子上,施術者屈一膝踏在椅上,用此膝自屈側頂住脫位的肘關節,一手握患肢上臂,—手握其腕部,一面牽引,一面將肘關節屈曲,感到關節復位的響聲時,表示已經復位成功.復位後,將患肢肘關節屈曲達90°,懸吊胸前,休息2星期後開始功能鍛鍊.
髖關節脫位整復法
使髖關節脫位者俯臥床上,傷肢懸垂於床邊,膝和髓關節各屈90°,施術者用手握住傷員的小腿,以膝頂住傷員膕窩並向下重壓牽引,同時輕輕旋轉大腿,即可復位.復位後患肢行皮牽引3星期.其後持拐下地作不負重活動.3個月後,練習負重活動.
骨折及其急救
骨折的徵象
(1)碎裂聲,骨折時傷員偶能聽到;完全骨折時移動骨折端會出現骨擦音
(2)劇烈疼痛, 骨膜撕裂,腫脹,斷端對軟組織的刺激和局部肌肉痙攣所引起.骨折當時疼痛較輕,稍停即加重,動則痛,並常常引起休克.
(3)腫脹及皮下淤血,骨折周圍軟組織損傷,血管破裂所引起.在肌肉組織厚大部位的骨折,腫脹及皮下淤斑不明顯.
(4)功能喪失,骨完全折斷後失去槓桿和支持作用,肢體不能運動,站立,行走.
(5)畸形,由於外力及肌肉痙攣,使斷端移位,重疊,變形,出現縮短,假關節等現象.
(6)壓痛,骨折端或撕脫處,有明顯壓痛.
(7)震痛和擠壓痛:有時在遠離骨折處輕輕震動,捶擊或進行直軸,橫軸方向擠壓骨端,則骨折處會出現疼痛.
(8)x線檢查常能對骨折作出正確的判斷
骨折的臨時固定原則
固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骨折端刺傷血管,神經及周圍軟組織預防休克,減輕疼痛,避免再損傷和便於轉送.
固定的原則為救命在先,注意抗休克的措施,取平臥位,保暖,迅速請醫務人員到現場給氧或鎮痛藥.固定應在受傷後立即就地施行,並要暴露傷口.暴露時要小心謹慎,必要時應剪開衣服,以免因不必要的移動而增加傷員的痛苦和傷情.有傷口或有穿破骨折的病人.套用無菌紗布敷料儘快包紮,以免感染.
暴露在傷口外的骨折端,未經處理不應復回傷口內,而要蓋上無菌敷料包紮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制動而不是整復,如有畸形可順傷肢長軸方向稍加牽引後,即用長短寬窄合適的夾板或代用品(樹枝,木棍,雨傘,硬紙板等)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或把傷肢與傷員的軀幹或健肢固定在一起.固定肢體時鬆緊要合適,牢靠.並要隨時注意遠端是否發涼或變紫,繃帶若過緊須松解重新固定.
鎖骨骨折
用兩個棉墊分別置於雙側腋下,再用"8"字包紮法或雙環包紮法固定,如脈弱,手指發麻則須放鬆.
上臂骨折
有夾板時,用兩塊長短合適的夾板,放在傷臂的內,外兩側,再用兩條繃帶將骨折的上下部綁好,屈肘90°,用小懸臂帶將前臂掛於胸前,不要托肘,最後用繃帶把上臂固定於胸廓.無夾板時,用一寬布帶將上臂固定於胸側.再用三角巾將前臂懸吊於胸前
前臂骨折
兩塊夾板分別放置在前臂及手的掌側和背側,加墊後用三角巾或繃帶固定.肘關節屈曲90°,用三角巾將前臂吊於胸前
手部骨折
傷員手握紗布棉花團或繃帶卷,然後用一塊有墊夾板放在掌側固定,用三角巾將前臂掛在胸前.
小腿骨折
用兩塊夾板,一塊自大腿外側中部至足部,另一塊在內側腹股溝至內踝,並用寬頻於膝下和踝部固定.
頸椎骨骨折
頸椎骨折頸椎損傷時,如果搬運不當,可引起脊髓受壓發生軀幹和四肢的高位截癱,甚至影響呼吸造成死亡.搬運時,頭部固定,與身體成直線,不屈不伸,不旋轉,數人合力搬至木板上.頭頸兩側墊以軟物,防止頭部左右搖動.
胸腰椎骨折
如疑胸腰椎骨折者,應儘量避免骨折處移動,千萬不能讓傷員坐起或站起,以防止脊髓受壓迫.搬運時要用硬板擔架,置於病人體側,一人穩住頭,再由兩人將傷員推滾到木板上.如用帆布擔架,患者要俯臥,使脊椎伸直,禁止屈曲.絕對禁止一人拖肩,一人抬腿或由一個人背送等錯誤搬運方法.
人工呼吸
利用人工操作,使已經停止呼吸的傷員維持肺臟被動氣體交換,並促使其恢復自主呼吸的手段,稱為人工呼吸.適用於溺水,電擊,外傷,休克,顱內壓增高,麻醉或手術意外等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停止.人工呼吸的方法較多,經實踐證明,最為簡便有效且不妨礙其他急救操作的人工呼吸是口對口吹氣法.口對口吹氣法施行時傷員仰臥,頭部儘量後仰使頸部充分仲展,在口部蓋上1—2層紗布,急救者左手
拇,食兩指捏住鼻子以免漏氣,同時用右手掌推壓下頜,拇指扳開嘴,以中等程度吸氣後緊貼患者口,緩慢均勻不漏地向傷員口中吹氣.吹完後,急救者頭稍側轉,並立即鬆開捏鼻的手,讓氣體從傷員的肺部自行排出,以上反覆進行,頻率以成人每分鐘吹氣16——18次,兒童20—22次為宜.
施行人工呼吸前,首先要清除口腔內的假牙,嘔吐物或雜物,同時應將傷員衣領解開,褲帶和胸腹部衣服鬆開.不可向傷員突然強烈地吹氣,人工呼吸一經開始要不間斷地進行,直至傷員恢復呼吸或確定死亡為止.若對心臟已停跳的傷員,則人工呼吸應與胸外心臟擠壓術同時進行.
胸外心臟擠壓術
操作時,傷員仰臥在平地或木板上,術者立即用拳扣擊心前區,擊力中等,一般可連續叩擊3—5次,若心音,脈搏恢復,即復甦成功.此法適用於心臟剛剛停搏,應激性增強的時候.若此法不成功,可採取胸外擠壓術.方法是: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貼於傷員胸骨下半段,另一手掌壓在該手的手背上(若是兒童少年,只需用一隻手,要壓在肋骨中部),肘關節伸直,藉助體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適度用力,有節奏並帶有衝擊性地垂直向下按壓胸骨下段,使胸骨下段及其相連的軟骨下陷3cm
—4cm,達到間接壓迫心臟的作用.每次下壓時用力要均勻,緩慢,鬆手要快,在兩次擠壓動作的間歇期間,掌根不要離開患者胸部,以免慌亂中移動按壓的正確位置.按壓頻率以成人擠壓60次/min—80次/min,兒童80次/min—100次/min為宜.擠壓時,應能模到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如擠壓時模不到大動脈搏動,就應減慢擠壓速度,使心臟舒張期延長,再進一步觀察效果,直至自主心跳出現或確診死亡為止.
如果是一人槍救,應先施兩口氣,再做胸外按壓15次,依次重複,每分鐘60次胸外按壓,8次人工呼吸.進行5min後,停手檢查心跳,若沒有脈搏,再繼續搶救.如果兩人同時搶救,一人按壓胸廓4次,另一人口對口吹氣一次,比例為4:1,兩人要緊密配合,在做口對口吹氣時,絕不能同時做心臟擠壓,以免損傷臟器.在做胸外按壓時急救者手掌根部按壓部位要正確,垂直對準脊柱不能偏斜,用力不可過猛.如果部位過低,容易造成劍突骨折;部位過高,不會有足夠的血量擠出,同時可能會損傷大血管.如果按壓部位不在胸骨上,或不是垂直施力,可能會造成肋骨骨折.
擦傷
小面積的皮膚擦傷,先用消毒棉蘸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清潔傷口,然後塗上2%紅汞(紅藥水),或1%龍膽紫溶液.整個傷口不必包紮,使之在空氣中很快形成乾痂,避免細菌侵入和繁殖.但需注意紅汞與碘酒不能同時使用. 面部擦傷最好不用龍膽紫等染色劑塗抹,因為用後可能在數月內染色不退,有礙美觀.如系關節處皮膚擦傷,先要洗淨,然後用消炎軟膏塗抹,蓋上無菌紗布,粘膏固定,必要時纏上卷帶.大面積的皮膚擦傷時,應由醫生處理.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1.急性損傷
指人體組織受到強度較大外力的作用而形成的突發性損傷,發病急,病程短,病理變化,臨床症狀,體徵等都較明顯,如處理不當,常可演變成慢性損傷或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根據損傷的病理髮展過程,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大致可分為早,中,後三個時期.
(1)早期.也稱急性炎症期,指傷後24小時—48小時以內,組織出血和局部出現紅,腫,痛,熱,以及功能障礙等徵象,處理原則主要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和減輕炎症.治療方法可採用冷敷,加壓包紮,抬高傷肢,局部制動休息等.這套方法在傷後立即運用,有止血,鎮痛,防腫,制動的作用.冷敷一般可使用冰塊,冰袋,氯乙烷等,然後外敷新傷藥.新傷藥一般是涼性藥物,具有止血,消淤,消毒等作用,使用後可收到迅速消腫,止痛,減輕急性炎症的效果.此外,疼痛較重者,可服止痛片.在損傷急性期,傷後一般不做按摩,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液滲出,使腫脹加重.
(2)中期.指傷後24—48小時以後,傷部出血停止,急性炎症逐漸消退,但仍有淤血和腫脹.處理原則主要是改善傷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使淤血與滲出液迅速吸收,使其加速再生修復.因此,可採用理療,按摩,針灸,藥物等綜合治療,同時根據傷逐情逐步進行功能鍛鍊,以促進受傷部位早日康復.
(3)後期.損傷組織基本修復,腫脹,壓痛等局部徵象已經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鍛鍊時或運動後有時仍感疼痛,酸脹無力,個別嚴重者出現傷部僵硬或活動受限等現象.處理原則是恢復和增強肌肉,關節的功能.治療方法以按摩,理療和功能鍛鍊為主.
慢性損傷
慢性損傷可由急性損傷處理不當轉變而來,或因局部長期負荷過度,由微細損傷的積累而形成.慢性損傷的處理原則,主要為減輕患部肢體負擔,調動機體內在因素,加速損傷部位的功能恢復.在治療方法上,以按摩,理療,中草藥熏洗及使用保護支持帶等,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和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患部的功能鍛鍊,做到"練治結合".
運動損傷的一般處理方法
冷敷法
1.使用方法
四肢受傷一般可將傷肢浸泡在冷水中或用自來水沖淋,冬天時間可短些,夏天應先把傷肢加壓包紮後再浸泡或沖淋效果更好,時間要長些.頭與軀幹部損傷,可將毛巾浸透冷水後放在傷部,2min左右更換一次,或將冰塊裝入塑膠袋內,局部進行外敷,時間約15min左右.
2.適應症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如挫傷,關節韌帶扭傷,肌肉拉傷等)的早期.在冬季使用冷敷法時,對非損傷部位要注意保暖,以防受涼感冒.
熱敷法
1.使用方法
將傷肢浸泡在溫水中,或將毛巾浸透熱水放於傷部.無熱感時應立即更換,每次30min左右,每天1——2次.此外,還可用熱水袋進行熱敷.
2.適應症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期和後期,慢性損傷.熱敷時要防止燙傷,對癱瘓的部位和小兒治療溫度要稍降低,並要隨時觀察.
藥物療法
常用的幾種外用西藥
紅藥水為2%紅汞溶液,消毒防腐作用較弱,對組織刺激性小,常用於皮膚擦傷.
紫藥水為1%龍膽紫溶液,消毒作用比紅藥水強,對組織無刺激性,無毒,常用於皮膚損傷.紫藥水收斂作用較強,塗後傷口結痂較快,不宜用在關節部位.
碘酒為2%碘酊,消毒作用強,對組織刺激性大,不宜直接塗在傷口上,常用於皮膚消毒,如蟲咬傷部位的消毒.
酒精消毒用的酒精為70%—75%的乙醇溶液,濃度過低或過高,消毒作用都會減弱.酒精對傷口有刺激性,只作傷口周圍消毒.
生理鹽水為0.9%食鹽溶液,對組織沒有刺激性,有抑制細菌和促使肉芽組織生長的作用,適用於清洗傷口.
雙氧水為3%的溶液,與組織或膿液接觸後,能分解成水及新生氧,有較強的殺菌作用,適用於清潔感染的傷口和厭氧細菌感染的傷口換藥.
繃帶包紮法
環形包紮法
環形包紮法為包紮法中最簡單的一種,多用於包紮肢體粗細均勻的部位,如額部,手腕和小腿部.其他包紮法的開始和結束,也採用環形包紮法.包紮時張開卷帶把帶頭斜放在受傷部位,然後用左手拇指壓住帶頭右手放出卷帶,將卷帶繞肢體包紮一圈後將帶頭小角反折,然後繼續繞圈包紮,第二圈蓋住第一圈,包紮3—4圈即可,最後固定卷帶末端
螺旋形包紮法
螺旋形包紮法用以包紮根細均勻的肢體,如上臂,大腿下部和手指等.包紮時以環形包紮法開始,然後將卷帶向上斜行纏繞,後—圈須蓋住前—圈的1/2—2/3,以環形包紮結束
轉折形包紮法
轉折形包紮法亦名反折螺旋形包紮法.適用於包紮粗細不勻的肢體,加前臂,大腿和小腿等處.包紮時以環形包紮法開始,然後用左手拇指壓住卷帶,將其上端反折,避開傷口,壓住前一圈的l/2—2/3,每圈之轉折線應互相平行
"8"字形包紮法
"8"字形包紮法適用於包紮關節部位,包紮方法有兩種:
①從關節遠端開始,先做環形包紮法,然後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地來回作"8"字形纏繞,最後在肢體上部以環形包紮法結束.
②從關節正中開始,先做環形包紮法,然後將卷帶斜行纏繞一周在關節上方,一困在關節下方,兩圈在關節凹面交叉,反覆進行逐漸離開關節,最後在關節的上方或下方做環形包紮結束.
回反包紮法
回反包紮法此法為一系列的反折,第一周在中央,以後各周分向左右,直到該處全部包蓋後,再作環形包紮固定(圖9-12).常用於頭部和四肢殘端.
三角巾包紮法
頭部包紮法
用以固定頭頂部或上額部的敷料.包紮時將大三角巾底邊拆疊成3cm—4cm寬,底邊正中放在前額眉上,然後把兩底角經兩耳上方別繞至枕後交叉,壓住頂角再繞至前額縛結,最後把枕後部頂角拉平塞入絆結內
面具式包紮法
三角巾頂角打一結,提起左,右兩底角,套住下頜,底邊拉向枕部,左右底角拉緊交叉壓住底邊,再繞至前額打結.在眼,口,鼻處各剪一個小洞
肩部包紮法
三角巾折成燕尾式,燕尾夾角朝上放在傷肩上,后角大些且后角壓前角,燕尾底邊包繞上臂打結
胸背部包紮法
三角巾蓋在傷側胸部,頂角朝上越過傷側肩上,兩底角包繞胸部在背後打結,再和頂角作結.背部包紮法與胸部相同,但結應打在胸部
腹部包紮法
三角巾頂角向下蓋住腹部,兩底角繞至腰後部打結,頂角經兩大腿間拉向後面,再和底角結在一起
膝(肘)部包紮法
三角巾摺疊成適當寬度的帶狀,帶的中段斜放在傷部,兩端分別壓住上下兩邊,包繞肢體一周打結
腹部包紮法
手足部包紮法
手指對向三角巾的頂角,手掌和手指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邊橫放在腕部,把頂角祈回,提起兩底角在腕部壓住頂角並交叉,環繞一周,在腕部打結,頂角折回掖入結內或以別針固定.同法包紮足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