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高堂

遂高堂

遂高堂位於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古村內,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是明朝正德年間宰相王鏊胞弟王銓的故居,也是陸巷古村中最為古老的一幢明朝古建築。原有東望樓、遠宣堂等多幢建築,現剩布局於一條縱軸線上的門樓、遂高堂大廳和後樓等建築。現被闢為洞庭商幫陳列館作為景點開放。

2019年3月,遂高堂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遂高堂
  • 別名:洞庭商幫陳列館
  • 年代:明代弘治年間
  • 地址: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古村內
  • 布局:門樓、大廳和後樓
  • 文物等級: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建築結構,

概述

遂高堂位於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古村內,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是明朝正德年間宰相王鏊胞弟王銓的故居,也是陸巷古村中最為古老的一幢明朝古建築。原有東望樓、遠宣堂等多幢建築,現剩布局於一條縱軸線上的門樓、遂高堂大廳和後樓等建築。
遂高堂
遂高堂現被闢為洞庭商幫陳列館作為景點開放,堂內展示的是王氏後裔經商場景,反映出洞庭商人經商的延綿不斷和世代相傳。
2019年3月,遂高堂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結構

遂高堂位於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古村橫金橋。原是明代隱士王銓的住宅。王銓,字秉之,東山人。曾被選為杭州府經歷,但他不願做官,不去赴任。時其兄王鏊在京任職致詞給他,其中有“輸與伊人一著高”之句,遂將第宅命名為遂高堂。原有東望樓、遠宣堂、遂高堂等多幢建築,現剩布局於一條縱軸線上的門樓、遂高堂大廳和後樓等建築。
門樓為磚石建造。門框上方,以手槍形的磚雕件出跳,併疊澀刨有梟混線的磚數層。上做花邊滴水屋檐和細巧的皮條脊。照牆渾水做,上方部飾有類似“盤腸”的菱形紋和“筆錠”圖案。
遂高堂
大廳面闊五間17.1米,進深8.2米,各間面闊分別為:明間3.8米,次間3.2米,梢間3.45米。通進深8.2米。其中前廓深2米,前後金柱間距離4.7米,後廓深1.5米,後廓一通五間,前廓僅明、次間有,梢間分別單獨隔成一室。明間和次間均以邊長0.32米的方磚斜紋鋪地。東梢間已改鋪地板,西梢間鋪墁小磚,明、次間檐口施青石陡板及壓沿石,明間正中設踏步兩級,踏步石長1.9米,寬0.33米。檐柱礎為青石杵頭式,前金柱礎為青石扁鼓墩,後金柱礎為扁圓木鼓墩,前後金柱型制亦不一,是後期維修時更換的。樑柱用料較粗壯,金柱直徑0.27米。柱頭施盧斗,有卷殺,上置抬梁。前軒後廊進深五架。抬梁為四架式,一頭串插在後金柱內。山架梁正中施矮柱,上置一斗三升拱和替木,承以脊檁,兩端各有一塊山霧雲。次間梁架為穿斗式,立柱六根,柱頭亦各施盧斗替木,承托檁條。各柱間均有月梁及穿插枋相連,組成大廳屋架,上附椽子,形成整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