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畲族鄉

三仁畲族鄉

三仁畲族鄉位於遂昌縣城妙高鎮西郊,距縣城6公里,東倚妙高鎮,南鄰安口鄉,西靠大柘鎮、金竹鎮,北毗新路灣鎮,鄉人民政府駐地高碧街村,海拔245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仁畲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遂昌縣城妙高鎮西郊
  • 海拔:245米
鄉鎮簡介,基本概況,行政區域,歷史沿革,區位經濟,鄉鎮企業,社會事業,旅遊文化,

鄉鎮簡介

據2003年底統計,全鄉總面積79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積505公頃,山地面積6462.5公頃,竹林面積1083.5公頃。全鄉轄行政村14個,自然村78個,生產隊101個。至2004年底,全鄉農村總人口8098人,戶數2410戶,其中:畲族人口2157人,占26%,分布於全鄉14個行政村,其中排前、好川、高碧街、大覺、坑口、石板橋6個村最為集中,分別占各村總人口比例30%~50%,是遂昌縣畲族人口比例最高的鄉鎮。

基本概況

三仁畲族鄉地處遂昌縣城西郊,距縣城6公里。全鄉總面積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81畝,山林面積10.7萬畝,其中竹林面積2.6萬畝。轄14個行政村其中少數民族村6個。全鄉農業總人口8122人,2450戶,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2059人,占25.35%。2007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175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7531萬元,農業總產值達42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83元。全鄉生態優良,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主導產業明顯,社會治安良好,農民生活水平較高。曾榮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生態示範鄉、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竹木強鄉、省毛竹之鄉、省教育強鄉、五好鄉鎮黨委、省民族團結先進模範集體等光榮稱號。
全鄉筍竹、茶葉、制種等農業特色主導產業明顯。尤其是筍竹業,占農村農民收入的60%以上。現有筍竹兩用林面積2.6萬畝,人均3畝多, 立竹量達330萬株,年可採伐毛竹50萬株。建立了浙江省竹子現代科技園區,全面推廣滴噴灌、林地覆蓋、平衡施肥、噴煙防治等高效經營管理技術,全鄉建立示範基地18塊,面積550畝,示範戶平均畝度產值超過3000元,最高達5109元,全鄉筍竹業年產值達2100多萬元。於2007年底成立了小忠龍藏竹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專門的行銷隊伍,有力地推動了竹產業的發展。同時加快了招商引資步伐,引進了一批生態環保型的竹木加工企業,如竹木旅遊用品、竹炭工藝品、竹拉絲、筍罐頭等,現有竹木加工企業20家,年產值4000多萬元。並注重規模以上企業和精深加工企業的培育發展,培育規模以上企業遂昌星宇旅遊用品有限公司1家,年產值1100多萬元,引進精加工企業1家,大大推動了竹產業的發展。
建立了浙江省優質高效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全鄉制種面積3100畝,實現產值610多萬元,人均750多元。茶葉生產已初具規模,全鄉茶葉種植達到4010畝,投產面積達3419畝,實現茶葉產量212噸,產值達705.5萬元。大力發展畜牧業,全鄉生豬飼養量0.81萬頭,戶均近4頭,人均1頭,母豬飼養量615多頭,年產仔豬1萬多頭,是全縣仔豬市場的重點產源地。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全鄉大力發展無公害西瓜、高山蔬菜、花卉苗木、根雕、小徑竹等效益農業,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發展模式。
全鄉實現了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全鄉康莊工程全面完成,村村通水泥公路,村村通廣播閉路電視,村村通電話。擁有鄉中心國小一所,教學設施完善,新建了學生公寓、食堂、操場、教學樓等設施。鄉中心衛生院一所,2007年4月開展了省級基層滿意站所創建活動,提出了農村“剃頭匠理念”,指引農村公共衛生工作,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民參保率達95.36%,進一步擴大了民眾參保面。

行政區域

所轄行政村是:上簟村 坑口村 際上村 葉塢村 沙口村 好川村 高橋村 排前村 小忠村 項村村 石板橋村 高碧街村 大覺村 十三都村 。

歷史沿革

明洪武十四年(1381),定遂昌為4鄉24都,三仁鄉為建德鄉所轄的十三、十五都。清雍正七年(1729),遂昌縣設5鄉22都,三仁鄉為西北鄉十三、十五都。宣統三年(1911年)5月,實行地方自治,全縣設10個自治區,三仁鄉屬保仁區管轄範圍。民國時期,先後為大柘區益三鄉、一五鄉和城區保仁鄉、大柘區保仁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沿用大柘區保仁鄉鄉名,1951年保仁鄉分為保仁、益三兩鄉,其中益三鄉屬城關區。1965年城關、大柘兩區撤銷,益三(除魁川村外)、保仁兩鄉合併取兩鄉尾字為三仁鄉,歸縣直屬。1958年李家山等6個自然村劃歸城鎮(現妙高鎮),稱曙光公社三仁管理區(生產大隊),1959年改稱城關公社三仁管理區(生產大隊)。1961年7月稱三仁公社,屬城關區。1983年10月政社分設,三仁公社改稱三仁鄉,1985年三仁鄉改稱三仁畲族鄉,屬城關區。1992年6月,浙江省境內實行“撤區、擴鎮、並鄉”,遂昌縣設20個鄉鎮,保留三仁畲族鄉。

區位經濟

三仁畲族鄉地處甌江水系,松陰溪支流的源頭之一,該鄉地理條件相對優越,一直是浙南的糧、木材、竹筍生產基地之一。1999年通過麗水地區驗收組的驗收,成為遂昌縣第一個小康鄉。2004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8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25元。
201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預計達26100萬元,比2012年增4847萬元,增長22.81%;其中工業總產值達18500萬元,比2012年增4357萬元,增長30.81%;農業總產值達7600萬元,比2012年增490萬元,增長6.89%;財政收入929萬元,比2012年增234萬元,增長33.67%;農民人均收入11008元,比2012年增1431元,增長14.94%。
1、調優產業結構,農村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圍繞“調優產業結構、發展效益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主線,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農業收入。積極加大水稻優質品種的推廣,落實糧食播種面積7604畝,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積極發展高效優質農業,今年制種種植面積1631畝,外出承包種值1783畝,實現產值991萬元。畜牧業發展態勢良好,大覺生態養殖場漸成規模,成為我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點,投資新建的興飛屠宰點順利動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擴大茶葉種植面積達6975畝,實現產值4191萬元。積極發展果蔬產業,種植西瓜115畝,四季豆292畝,三葉青200畝,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
2、加大科技創新推廣力度,生態林業穩步發展。一是依託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建設要求,進一步加強與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含量,開展冬筍覆蓋、測土配方施肥、竹腔施肥、大徑材培育等新技術。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切實提高竹農的生產經營水平和標準化生產意識。二是全面抓好竹山道路、小忠竹筍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2013年完成竹山道路建設12條11.57公里,開展送有機肥助農扶農服務,全面提升了毛竹示範園區的經營水平,實現冬筍、春筍、竹鞭筍一年四季產鮮筍。三是充分發揮“小忠冬筍”品牌效應和“小忠龍藏”竹筍等專業合作社作用,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坑口親農谷休閒旅遊有限公司深入挖掘竹文化和酒文化,開發出一種“活化、生態、天然”的活竹酒,並利用網路平台的認養模式,把農產品推向市場。今年4月,我鄉竹農葉樟富參加在龍泉市舉辦的筍王擂台賽,其選送的奇筍獲第一名。四是實施興林富民工程,2013年造林計畫200 畝,實際完成並通過驗收的 208畝,完成率 104%。五是進一步做好林權抵押貸款的增量擴面,今年發放林權抵押貸款2303.3萬元,269戶,較去年增長481.75萬元;六是強化責任,進一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3、努力培育綠色工業,生態工業得到較快發展。以綠色生態理念為指導,堅持“工業強鄉”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目前全鄉有各類企業52家,其中500萬以上規模企業2家,竹木加工企業15家。依託浙江省現代竹子科技園區,充分發揮毛竹加工企業龍頭作用,因地制宜做好竹加工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培育區域特色企業,以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為代表的羽峰食品廠、遂昌張記食品有限公司都得到較快發展。注重選商引資,目前我們確定了“竹業加工、農業開發、旅遊開發”三個選商引資重點方向。大力發展來料加工業,全鄉來料加工經紀人13名,加工隊伍740人,實現加工費1194萬元,其中竹製品加工854萬元。
(二)依託項目促發展,鄉村面貌發生顯著改善。始終把爭取項目作為加快發展的首要任務來抓,牢固樹立“大項目促進大發展”理念,著重抓好相關政策處理,抓好項目落實推進,依託項目建設促發展。一是抓住三墩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發展的機遇,全力做好石板橋區塊土地征遷工作。二是實施土地整治開發項目,提高土地綜合效益。切實加強領導,對村級落實責任到人,積極主動參與日夜攻堅,目前土地整治開發各個項目快速推進。三是加快推進通村聯網公路建設,坑口村忠村自然村至好川村際上自然村聯網公路路面硬化已完成。大覺村至十三都村聯網公路硬化工程已啟動。四是切實加強農田水利、河道建設,對小忠、高碧街、好川等村3個山塘水庫的修復工程及溢洪道改造工程已完成。五是加大危舊房改造和整村搬遷工作力度,小忠村中心村建設基本完成,積極籌備上田等自然村下山移民安置高碧街廟下小區建設,前期工作穩步推進。六是依託縣農辦、林業局等部門特扶項目,抓好小忠村筍竹市場建設,目前已完成土地徵用、規劃,相關審批手續正在協調辦理中。

鄉鎮企業

浙江永新化工有限公司坐落在十三都村,1965年開始籌建,是省屬的重點民爆骨幹企業,其生產的“雙力”牌民爆產品覆蓋全省各地,改革開放以來,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由於看準市場的需求,該產品迅猛發展,實現資產增值,企業增盈,職工增收。其乳狀炸藥生產線達到“國內率先,國際先進”水平,是全國同類生產企業的樣板線。企業利稅總額、科技創新水平、人均創利均列全國同行業的首位。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被全國總工會、國家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局表彰為“優勝企業”,是省經貿委、省機電集團的“先進基層黨組織”,是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省模範職工之家”,連續多年榮獲“麗水市工業20強企業”,是遂昌縣優秀工業企業,連續六年名列遂昌縣納稅大戶前五名。2003年產值達1.22億元,上繳利潤3096萬元。國稅、地稅每年平均超1200萬元。

社會事業

改革開放以來,三仁的各項事業發展迅速,1984年經驗收已達九年義務教育示範鄉。該鄉教育事業歷史悠久,早在光緒三十年(1904)判川(今石板橋村)清例貢生王鎬(良卿)在家中創辦改良私塾,1907年,改為判川初等國小堂,費用由其籌付,為縣內創辦最早的村級國小。2004年共設國小12個班級和1個幼兒班,在校學生460人,教職工3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在校學生鞏固率達100 %。2003年,開始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2004年全鄉收繳醫療保險金12.7860萬元, 農民參保率達87.82%以上。1993年,三仁畲族鄉政府和頂林有限公司安裝程控電話以來,全鄉各村安裝程控電話,在全省18個民族鄉最早實現村村通電話。2004年,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公路硬化率達100%。

旅遊文化

白馬山森林公園:位於該鄉十三都村北麓,海拔1621米,從十三都村出發徒步登山可達主峰和白馬山莊所在地太平殿。上世紀三十、四十年代,中共遂昌地下黨組織先後在縣委書記曾友席(曾鐵民)、殷鐵飛帶領下,以白馬山為據點,開展地下活動。1965年,縣林業部門在三仁鄉、新路灣鎮和應村鄉建立白馬山造林隊,後改為國有林場。內有林地795.67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46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4.1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6%,此地林木蔥蘢,山霧繚繞,景色宜人,氣候涼爽(6月—8月平均氣溫20.4℃),在主峰可望及遂昌、龍游、松陽縣城和衢州市區,白馬山莊可接待縣內外會務和貴賓在此旅遊,是人們旅遊和避暑的好地方。
好川文化墓地:位於好川村嶺頭崗頂。1997年3月,該村從吳處水庫修水渠引水發現,共清理髮掘墓葬80座,沿西北——東南走向分布於起伏平緩、地面開闊的崗頂中部,引起國家和省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廈門、中山等大學考古專家的重視並實地考察,80座墓葬中有隨葬品762件,其中已修復492件,有陶系,分泥質陶、夾砂陶、印紋陶、文飾,裝飾手法有素麵抹光、鏤孔、塗施彩繪、附加堆紋、刻劃、戳點(孔)、拍印等多種;器形:除陶紡綸外,以盛大器為大宗,炒器較少,這是繼浙江省良渚、河姆渡文化發掘後,在浙西南考古的一個重大發掘,是距今4500年前百越族先民聚落文化素地。
重陽畲族民歌聯歡會:自1985年成立畲族鄉以來,每年逢重陽節即農曆九月九日晚,三仁畲族鄉都要在民族村舉辦一年一屆的重陽畲族聯歡晚會。畲族歌手引吭高歌,歌唱黨的好領導,歌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好政策,歌唱改革開放以來的好形勢等等。毗鄰的松陽縣板橋畲族鄉、龍游縣沐塵畲族鄉的歌手也來參加歌詠比賽,縣分管民族宗教的領導及有關部門領導也來參加助興或參加賽歌。
白馬山森林公園:位於該鄉十三都村北麓,海拔1621米,從十三都村出發徒步登山可達主峰和白馬山莊所在地太平殿。上世紀三十、四十年代,中共遂昌地下黨組織先後在縣委書記曾友席(曾鐵民)、殷鐵飛帶領下,以白馬山為據點,開展地下活動。1965年,縣林業部門在三仁鄉、新路灣鎮和應村鄉建立白馬山造林隊,後改為國有林場。內有林地795.67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46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4.1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6%,此地林木蔥蘢,山霧繚繞,景色宜人,氣候涼爽(6月—8月平均氣溫20.4℃),在主峰可望及遂昌、龍游、松陽縣城和衢州市區,白馬山莊可接待縣內外會務和貴賓在此旅遊,是人們旅遊和避暑的好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