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真寺

通真寺

通真寺位於山東省泰安市,當地民眾稱之為北大寺(另有南大寺,位於玄家樓村,現今為玄家樓幼稚園),寺院始建於唐,2017年9月,古寺大殿重新修建。現已挖掘發現萬曆二十四年、乾隆八年、同治十一年、光緒二十七年重修碑記,發現古寺名為通真寺,在萬曆年間常住僧人50多人,碑記為當時領袖聚集會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通真寺
  • 外文名稱:TongZhen Temple
  • 地理位置: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河窪村
  • 氣候類型: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 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年
  • 門票價格:0元
地圖信息,
通真寺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河窪村,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東臨鳳凰山,西臨蟠龍山,北面為南白樓水庫,距離最近的村莊後河窪村約300米。
通真寺
當地民眾稱之為北大寺(另有南大寺,位於玄家樓村,現今為玄家樓幼稚園),寺院始建於唐,後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1965年左右被改建為初級中學,後學校搬出後寺院一直閒置,寺院僅存三間大殿幾經風霜,破敗不堪。2017年9月,古寺大殿重新修建。蒙三寶加持,眾緣和合,河窪村禮請道見法師住持道場,古剎重光眾望所歸。現已挖掘發現萬曆二十四年、乾隆八年、同治十一年、光緒二十七年重修碑記,發現古寺名為通真寺,在萬曆年間常住僧人50多人,碑記為當時領袖聚集會所。 
通真寺
《泰安府志》卷六:“通真寺:城西五十二里曠洞堡西北。”其故址在夏張鎮河窪村,俗稱北大寺。出土萬曆二十四年、乾隆八年、同治十一年、光緒二十七年碑記,備述通真寺歷代沿革與重建情況。其中萬曆碑石中有泰安知州趙弘訓題名,可與史志互證。
根據碑文記載,通真寺歷史悠久,始建於唐。萬曆年間寺院常住僧人眾多,同治和光緒年間碑文記載了寺院占地壹佰余畝,土地四至標註清晰,根據周圍村莊健在的老人回憶及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期間寺院為戰士及傷病員提供居住及辦公場所,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凌晨泰西抗日武裝起義烽火點燃後,通真寺與西鄰的儀陽鄉空杏寺共同作為敵後抗日根據地,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歷史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寺院常住釋隆舉法師於一九七二年正月初二在寺內圓寂,葬於寺院西北側寺院墓地中。後通真寺作為周圍村莊學生就讀的初級中學,直至一九八七年學校合併,遷入況洞村北鄰的夏張第四中學。寺院三間大殿保存至今,殿內壁畫清晰可見,寺院歷史碑刻及原寺院設施部分遺存物品保存完好。
今逢國運昌盛,人心向善,古剎重光乃眾望所歸。重修通真寺,於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政府宗教政策落實均大有裨益。歷經千餘年興衰的通真寺,於二0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農曆八月初九)禮請釋道見法師住持道場,重修修繕,二0一七年十月,達照法師為通真寺題寫“通真寺”,寺名碑刻於二0一八年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立於通真寺大門口。
通真寺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河窪村西北3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