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歷史看女人

透過歷史看女人

《透過歷史看女人》中講述了109則歷史故事。在編排上分為8個類別,即教子、相夫、慧智、忠勇、孝義、貞節、狡詐和余編。採取這樣一種編排方式,意在把女人的言行見識這個主題具體化,從上述幾個類別中具體地體現出來。最初,本來是打算按照時間為序進行編排的。在做了兩種編排上的對比以後,覺得還是分成幾個類別更有利於讀者閱讀和思考,於是在脫稿後做了上述的編排。在寫作方式上,一是將所屬各篇定格在兩千字左右,二是對史籍有載的歷史故事進行儘可能準確地複述,三是在講述故事之後略加引申發揮,說明筆者的觀點看法,進行簡短的點評,以期收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基本介紹

  • 書名:透過歷史看女人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頁數:364頁
  • 開本:16
  • 作者:恢嘉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207054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透過歷史看女人》由恢嘉所著,“溫故可以知新。”從這個角度來看,塵封已久的歷史故事並非只是暫存在故紙堆中的陳年爛賬,一旦進入時人的視野,便立時變得鮮活起來,成為人們借鑑的教材。“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問題的全部關鍵就在於人們肯不肯閱讀,會不會思考。人生而平等,但在見識上卻存在著千差萬別,想弄清楚緣由何在嗎?請從閱讀和思考入手。

圖書目錄

序言
編一 教子
能如是乎 與汝偕隱——介子推的母親
天報之福 汝不死也——母親對叔孫敖的開導
子非吾子 無入吾門——楚子發母閉門訓子
不孝之子 非吾子也——田稷母嚴辭訓子
孟母三遷
善事漢王——王陵母的叮嚀
掃墓望喪——西漢嚴延年母一語成讖
巾幗而有鬚眉氣——東漢末姜敘母勉子
事君盡忠 立名千載——唐王義方母勉兒
順死賢於逆生——唐董昌齡母的見識
能立長君 社稷之福——宋趙匡胤母杜太后的政治交代
爾亦都人子——明孝定李太后衝冠一怒
以減賦為第一緊要之事——清馮智懋妻謝氏的囑託
編二 相夫
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曹大夫僖負羈妻
人知其一 莫知其他——柳下惠妻
有什麼理由洋洋自得——齊相御妻
夫負妻載——楚接輿妻
甘天下之淡味 安天下之卑位——魯黔婁妻
該出走就出走 當挽留便挽留——漢傳奇女子卓文君
奈何忘宿志而慚兒女子——漢隱士王霸妻
良妻勝良友——東漢樂羊子妻
人患無德義 不患無富——吳李衡妻習氏
老物可憎——司馬懿夫人張春華
君好色不好德 何謂皆備——北魏許允妻阮氏
何用言之 徒令帝憂煩耳——隋蕭皇后
身穿朝服賀夫君——長孫皇后規勸唐太宗
速去 勿留——唐侯敏妻董氏
男兒須自勵——唐湛賁妻
妾為宋先生作福事也——明孝慈高皇后馬氏
編三 慧智
不可讓趙括做大將——趙國趙括母
母智若此 其子必不愚——楚江乙母
醜女無鹽自為媒
貌不修飾 不見君父——漢武帝愛姬李夫人
為何還要厚葬——西漢張湯母
修正尚未蒙福 為邪欲以何望——西漢班婕妤
再實之木 其根必傷——東漢明德馬皇后
傾巢之下 安有完卵——孔融的一雙小兒女
怒不變容 喜不失節——魏曹丕母卞太后
讓惡人先告狀——魏鐘會母張昌蒲
只知其一 不知其他——晉杜有道妻嚴氏
一時之榮 不若長久之樂——北魏宦官符承祖之“痴姨”
人才流落誰之過——武則天的眼界
姨止一子 不欲令其事女主——狄仁傑姨母問答
富貴何足驕人——唐郡主李楚媛
絕不效仿武則天——唐郭子儀孫女郭太后
何必妄毀形發——後周宣懿皇后符氏
該放手時須放手——宋章獻明肅劉皇后
滴蠟捕盜——宋王氏婢女藍姐
厭魅不若禮法——遼耶律奴妻蕭氏
編四 忠勇
事在王門 何關他族——東晉王凝之妻謝道韞
必欲詐君 共為反耳——嶺南聖母冼英
寧死不誣服——前燕慕容垂元妃
不勝即殺我——宋曹氏婦晏
妾雖賤妓 不能事叛臣——南宋名妓毛惜惜
獨恨與邵公同死——明女將軍秦良玉
吾力尚能殺爾曹——清鄂對妻熱依木
欲全此三十餘人而救其死——清無為曹氏女
血書求援 解圍廣信——清沈葆楨夫人林普晴
編五 孝義
明君治國 不以物害人——齊婧女諫槐救父
義姑有節 棄子抱侄——魯義姑姊
緹縈救父
若皆從死 誰當養孤——東吳何姬忍死養孤
為何要叩拜無知的神明——唐高愍女妹妹
吾雖不敏 安敢忘義——唐鄭宗義妻盧氏
崔氏的奉獻與犧牲
父母可自逃難 勿以我為憂——元李讓女李順兒
非死無以全節——明唐方妻丁錦孥
不欲為仇人婦——明新昌孝女石氏
何物賊奴 敢作此語——明吳道震妻姚氏
未亡人終一死耳——清徐明瑛妻吳宗愛
請勿再言——清郝小車妻單氏
其意在我——清萬某妻曾氏
編六 貞節
自刑明志——梁寡婦高行
生既不得從夫 死乞葬於柳氏——隋蘭陵公主阿五
推舉一人過來——唐符鳳妻玉英
存亡兩字實哀哉——南宋王貞婦
生為李家人 死為李家鬼——金李英妻張氏
但知守節而死 他皆不知也——元趙洙妻許氏
亟懷之去——明餘姚吳江妻李氏
其如平生何——明女楊玉英
悲情女子郝節娥
死於火中不受辱——明清之際烈女項淑美
我不累若輩——清黃晞妻周氏
安能俯首求旦夕活——清鄒延玠妻吳氏
編七 狡詐
季子位高而金多——蘇秦的嫂子
禍福無門 唯人所招——西漢高祖戚夫人
機關算盡 害人害己——西漢霍光夫人顯氏
就是不交玉璽——西漢太后王政君
別拿村長不當幹部
系狗當系頸——西晉皇后賈南風
羊車望幸——晉貴嬪胡芳 劉宋潘淑妃
先下手為強——張貴人弒殺東晉孝武帝
眼下豈是保養的時候——唐廢后張良娣
汝何不為我復仇——元忽都皇后奇氏
余編
吳起吮子母哭泣
恣君之所使之——趙太后兼聽則明
吾哀王孫而進食 豈望報乎——淮陰漂母
一朝權在手 便把令來行——西漢呂雉的人生哲學
得其善言不足喜 惡言不足怒——西漢呂太后的胸懷
薄命的女人最幸運——西漢薄姬
永遠的心痛——曹操原配丁夫人
國家之事 焉可顧私——隋文獻獨孤皇后
不誠不孝 何以為人——隋上黨陸讓母馮氏
離心離德之人 絕不能留——武則天誅殺劉禕之
非我有 不願也——宋謝泌妻侯氏
汝來何為?——宋“女中堯舜”高皇后
何忍取一物——元昭睿順聖皇后察必
汝自為之 勿以累我——元徽仁裕聖皇后伯藍也怯赤
夫人安在——清張英妻姚氏
後記

序言

“人為萬物之靈長。”對於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可以做各種不同的區分:種族的、膚色的、宗教的、年齡的、職業的、地位的,等等。但是,整個人類又可以簡單地區分為兩大類別:女人和男人。不論在什麼樣的區分里,都可以看到是由女人和男人兩大類別組成。世界是如此之大,人類是如此廣袤,構成又是如此之簡單。
從脫離動物界成為人類算起,歷史學就告訴人們,人類首先經過了一個母系氏族社會的發展階段。在女人過足了主宰社會的癮頭以後,才把接力棒扔給了男人,人類才進入了男人主宰天下的新時期。從此以後直至封建社會終結,女人便成了男人的陪襯和附屬物,在斑駁陸離的社會歷史上只能充當似有若無的配角。中國的古代社會尤其是如此。遍覽二十五史,女人所占據的篇幅少得可憐,只是在后妃傳、列女傳和個別的公主傳中三言五語一帶而過,語焉不詳,大多身份高貴的傳主們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來。說起來這真是女人的悲哀,人類的不幸。
中國的文化是聞名於世的,但是這源遠流長的東方古代文明中間卻包含了一個輕視女性的嚴重缺陷。不論是正統的綱常倫理學說,還是民間的通俗理解,女人只能是男人的附屬物。由“男主外,女主內”,到“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由“女子無才便是德”,到“頭髮長,見識短”、“婦人之見”,“女人”一詞總是或多或少含有貶義,總是很難與政治權力、社會地位、文化修養、智慧見識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女人長得嬌艷美麗,便說人家是紅顏禍水;女人才幹超群,便說人家是不祥之物;女人見識平常,便說人家是頭髮長見識短。總之,說來說去都是男人的道理和偏見。
古人云:“事實勝於雄辯”。透過歷史的記載,從史書堆里查找有關女人的故事,說明女人的智慧和見識問題,應當是最有說服力的。出於這種好奇心理,筆者在一段相對閒暇的時間裡,集中精力瀏覽了中國古代史籍中關於女人的傳記。雖然在男子主筆編纂的史籍中,大多女傳主的文字被簡約得不能再簡約,許多關鍵之處語焉不詳,雖然歷代列女傳中的記述選材太過雷同,甚至千篇一律,語言乏味,面目可憎,但是畢竟給閱讀者提供了沙裡淘金的機會和空間。經過一個埋頭書本、潛心閱讀、反覆查證、精心遴選的過程,我終於藉助古人的學識,在浩如瀚海的書籍中找到了本書的基本素材。
書中講述了109則歷史故事。在編排上分為8個類別,即教子、相夫、慧智、忠勇、孝義、貞節、狡詐和余編。採取這樣一種編排方式,意在把女人的言行見識這個主題具體化,從上述幾個類別中具體地體現出來。最初,本來是打算按照時間為序進行編排的。在做了兩種編排上的對比以後,覺得還是分成幾個類別更有利於讀者閱讀和思考,於是在脫稿後做了上述的編排。
在寫作方式上,一是將所屬各篇定格在兩千字左右,二是對史籍有載的歷史故事進行儘可能準確地複述,三是在講述故事之後略加引申發揮,說明筆者的觀點看法,進行簡短的點評,以期收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僅就本書所選擇歷史故事而言,並非只是為了論證女人的見識高低。有些故事千古傳唱,“巾幗不讓鬚眉”已成共識;有些故事則因為傳主的淺陋,而印證了“女人頭髮長見識短”;有些故事則大可以見仁見智,各隨尊便。從遠古走到如今,人類的腳步已成定格,客觀的呈現只是為了引發人們的關注和重視而已。 記得列寧曾經說過:從全部事實的總和中得出的結論才是可信的正確的結論,如果離開了全部事實的總和而各取所需,那么,事實就是兒戲,甚至連兒戲都不如。用這樣的觀點來看問題,才能確有成效地避免和克服人們認識上的偏頗和誤區。雖然古人所講的“女人頭髮長見識短”,有其一定的依據,比如女子在古代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如男子,女子長年被關在家中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女子一向被擯斥在決策層之外等等,都是影響和制約女子見識的重要因素。“人是環境的產物。”脫離了特定的社會環境,勢必會陷於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空談之中,而這樣的空談便只能是連兒戲都不如。
“溫故可以知新。”從這個角度來看,塵封已久的歷史故事並非只是暫存在故紙堆中的陳年爛賬,一旦進入時人的視野,便立時變得鮮活起來,成為人們借鑑的教材。“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問題的全部關鍵就在於人們肯不肯閱讀,會不會思考。人生而平等,但在見識上卻存在著千差萬別,想弄清楚緣由何在嗎?請從閱讀和思考入手。
是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