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入蜀

送客入蜀

《送客入蜀》是中唐詩人楊凝的詩作。

此詩作於長安。首句寫前路迢遙,以“夢想”出之,有力。次句忽出“歸路”,“饒”字依依思戀。前二句對比之中寓含友人進退兩難的心情。但無論如何也要前去,後二句預擬明日路途之景,鮮明真切,暗示詩人對友人孤獨遠行的牽念。四句全為友人著想,正見詩人殷殷情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客入蜀
  • 創作年代:中唐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楊凝
作品原文,原文注釋,作品鑑賞,文學鑑賞,藝術特色,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客入蜀
劍閣迢迢夢想間,行人歸路繞樑山
明朝騎馬搖鞭去,秋雨槐花子午關

原文注釋

①迢迢:道路遙遠。
②梁山:此處指今陝西南鄭境內的梁山。
③子午關:亦稱子午谷,在今陝西秦嶺山中,是川陝交通要道。《長安志》載,谷長六百六十里,北為子口,在西安府南百里;南為午口,在漢中府洋縣東一百六十里。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此詩作於長安。首句寫前路迢遙,以“夢想”出之,有力。次句忽出“歸路”,“饒”字依依思戀。前二句對比之中寓含友人進退兩難的心情。但無論如何也要前去,後二句預擬明日路途之景,鮮明真切,暗示詩人對友人孤獨遠行的牽念。四句全為友人著想,正見詩人殷殷情意。

藝術特色

這首送行詩,藝術上有三點特色:
首先,唐人多送行詩,其寫法,或寫離筵、臨歧之際的別緒,或抒送別之後的離情,或淒別後。楊凝這首詩卻獨具匠心,寫臨別前日之預想次日的送行——別在明朝,今日卻已在想像明日送別處、行人途經處、入蜀處,亦即未曾相別而別緒已先縈懷,如此構思,更見別情深摯,故而於送行詩中,可謂別開生面之作。
其次,唐人送行詩,述及友人別後所經旅途,往往由近及遠,而此詩則另闢蹊徑,敘寫客人的行程由遠而近:劍閣,又名劍門關,在今四川劍閣縣北——客人入蜀處;梁山,在今陝西南鄭縣東南——客人中途所經之地;子午關,《元和郡縣誌》:“子午關在京兆府長安縣南聚力”——明日臨歧處,亦即客人初發之地,詩人以想像之詞,將旅程一一逆向寫來,其旨在既著意突出了行人去處的迢遙感——空間距離之大,送者唯夢想間方能去得,又渲染了關山的阻隔感——由“迢迢”蜀路而“繞”梁山而方至相別處,從而表達了相憶路漫漫、相聚難上難,因而更加難捨難分的惜別意緒,章法之奇絕,用意之婉曲,較之順路寫去,更具一種別離的沉重感。
最後,這首詩敘寫離情別緒,既未作哀傷之語、發唏噓之聲,亦無一覽無餘的直說,然而其深摯之情愫,不但見於前日之縈懷中、迢迢之夢想間,且亦見於送行者在秋雨槐花背景下目送行者“騎馬搖鞭去”的特寫鏡頭中,通篇不明言離情而悵別之情溢於字裡行間,既含蓄蘊藉又基調明快,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語似淺而情愈深。

作者簡介

楊凝(?—802)唐代詩人。字懋功,虢州弘農人,楊憑之弟。生年不詳,約卒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訓。長善文辭,與兄憑、弟凌皆有名。大曆中,踵擢進士第,時號“三楊”。凝由協律郎三遷侍御史,為司封員外郎。坐釐正嫡媵封邑,為權幸所忌,徙吏部。稍遷右司郎中。宣武董晉表為判官。亳州刺史缺,晉以凝行州事,增墾田,決淤堰,築堤防,水患為息。時孟叔度縱橫撓軍治,凝亦荒於酒。董晉卒,(公元799年)凝走還京師,闔門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