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為作者即席為孔巢父所賦,詩中對其歸隱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對其遠行寄予了真誠的祝福,並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歷代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人海隨煙霧。
詩卷長留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樹
深山大澤龍蛇遠,春寒野陰風景暮
蓬萊織女回雲車,指點虛無是歸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
蔡侯靜者意有餘,清夜置酒臨前除
罷琴惆悵月照席:“幾歲寄我空中書
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孔巢父,《舊唐書》有傳。他早年和李白等六人隱居山東徂徠山,號“竹溪六逸”。謝病,是託病棄官,不一定是真病。李白這時正在浙東,詩中又懷念到他,故題用“兼呈”。
⑵這句寫巢父無心功名富貴。掉頭,猶搖頭。“不肯住”三字要和下文“苦死留”對看。朋友們要他待在長安,他總是搖頭。
⑶這句有兩層意思:一方面表明巢父不僅不戀宮貴,連自己的詩集也留在人間不要了;另一方面也說明巢父的詩可以長留不朽。巢父詩今不傳,這句贈詩倒成了杜甫的自評。
珊瑚樹生熱帶深海中,原由珊瑚蟲集結而成,前人不知,見其形如小樹,因誤以為植物。上言巢父入海,故這裡用珊瑚樹。
⑸此二句寫東遊的境界。上句,字面上用《左傳》“深山大澤,實生龍蛇”,但含有比意。巢父的遁世高蹈,有似於龍蛇的遠處深山大澤。下句兼點明送別是在春天。
⑹此二句寫東遊時的遭遇,是幻境。蓬萊,傳說中的三仙山之一,在東海中。織女,星名,神話中說是天帝的孫女。這裡泛指仙子。虛無,即《莊子》所謂“無何有之鄉”。歸路,猶歸宿。
⑺知其故,指棄宮訪道之故。
⑻這是一個轉折語。代巢父點醒世人,也可看作轉述巢父本人的話。草頭露,是說容易消滅。這句和李白詩“功名宮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同意。但世人不知,故苦苦相留。苦死留,唐時方言,猶今言拚命留。
⑼此二句寫蔡侯餞行。侯,是尊稱,杜甫嘗稱李白為“李侯”。靜者,恬靜的人,謂不熱衷富貴。別人要留,他卻歡送,其意更深,所以說“意有餘”。除,台階。
⑽唐時宴會多用妓樂,送巢父卻不合適,所以只用琴。罷琴,彈完了琴。酒闌琴罷,就要分別,故不免“惆悵”。下面三句都是臨別時的囑咐。
⑾空中書,泛指仙人寄來的信。把對方看作神仙,故稱為空中書,杜甫是不信神仙的。“幾歲”二字很幽默,意思是說不知你何歲何年才成得個神仙。
⑿這兩句是要巢父見到李白時代為問好。“問訊”一詞,漢代已有,唐代詩文中尤多。如韋應物詩“釋子來問訊,詩人亦扣關”,杜詩如“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並含問好意。禹穴有二,這裡是指浙江紹興縣的禹穴。

白話譯文

孔巢父搖頭不住長安,將去東海隨煙霧飄流。
將詩卷永遠留人世間,放竿垂釣采珊瑚求生。
隱居深山般遁世高蹈,時值春寒冷峭景凋零。
仙女們駕著雲車而來,指點虛無的歸隱之處。
自以為他有仙風道骨,誰知離長安歸隱之因?
愛惜巢父想苦苦相留,應知富貴像草尖露水!
蔡侯是淡薄名利的人,趁涼夜庭中擺酒餞行。
失意停琴見孤月殘席,何年從仙界寄我書信?
向南找禹穴若見李白,代我問候他現在怎樣!

創作背景

朱鶴齡認為,此詩為杜甫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在京師長安所作。當時蔡侯餞別孔巢父,杜甫在筵席上賦此詩。
仇兆鰲在《杜詩詳註》中說:巢父在天室間嘗游長安,辭官歸隱,史不及載耳。舊注云:巢父察永王必敗,謝病而歸,公作此送之。大謬。
蕭滌非考證出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是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春,地點在長安,它是杜甫集中最早的一首七言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寫孔巢父執意離開長安,蔡侯為之設宴餞行,杜甫在宴上賦此詩以表達依依不捨之情,並在詩中讚揚了孔巢父的高風亮節。
此詩大致分四個層次。第一層:“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人海隨煙霧。詩卷長留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樹。”這四句敘述孔巢父辭別長安去往江東。孔巢父東遊,志在遁世求仙,因此這幾句多提到神仙之事。
第二層:“深山大澤龍蛇遠,春寒野陰風景暮。蓬萊織女回雲車,指點虛無是歸路。”這四句寫的是詩人對孔巢父此去途中的想像之情境。龍蛇山澤,狀其歸隱之跡。春寒野陰,記其別去之時。蓬萊征路,預言其當有志同道合之人指點。
第三層:“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這四句言孔巢父對人生有獨特的見解,對功名利祿看得很淡,且歸隱之心已決。世人不了解孔巢父才作出愛惜而苦留的舉動。說富貴如草露,說明孔巢父獨有仙骨。
第四層為最後六句。“蔡侯靜者意有餘,清夜置酒臨前除。罷琴惆悵月照席:‘幾歲寄我空中書?’”四句寫蔡侯置酒為孔巢父餞行的情景;“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兩句寫請孔巢父轉達對李白的問候,點明題中的“兼呈李白”,從側麵點出了李白與杜甫之間的深厚情誼。置酒者是蔡侯,惆悵者是杜甫,寄書道訊者是孔巢父,賓主一齊點明收尾。
全詩結構嚴密,句式富於變化,意蘊悠長。正如謝榛所說:“拙句不失大體,巧句不害正氣,鋪敘意不可盡,力不可竭,貴有變化之妙。”孔巢父此去,意在求仙訪道,故詩中多縹緲恍惚語,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但也可以看出杜甫早期所受屈原的影響。

歷代評價

唐詩品匯》:劉云:七字浩然,以其將隱也(首句下)。不必有所從來,不必有所指。玄又玄,眾妙門(“深山大澤”二句下)。劉雲:其迭盪創體,類自得意,故成一家言。
《杜詩解》:句法奇“巢父掉頭”一句下)。“深山”句只換得一“遠”字,便成妙句。《列仙傳》寫不出此七字(“指點虛無”句下)。將沒下落人,結有下落人,妙絕。反結(“南尋禹穴”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楊慎曰:“深山”兩句佳。“織女”數言近誕,故為高公所不取。周珽曰:說透歸隱人心曲。真空中打撲,骨節都作龍鳴,而婉韻之致,又自朗然。
杜臆》:孔游江東,故“東海”、“珊瑚”、“龍蛇”、“大澤”、“蓬萊織女”皆用江東景物,而牛、女乃吾越分野也。“深山大澤”指江東,而“龍蛇遠”以比巢父之隱。“野陰”、“景暮”,以比世之亂。劉須溪云:“不必有所從來,不必有所指,玄又玄”,此不知其解,而故為渾語以欺人,往往如此。……此篇宛然遊仙詩,但人能超出塵氛之外,便是仙人,非必乘鸞跨鶴也。巢父何減仙人?
義門讀書記》:似用太白體,虛景作襯(“深山大澤”四句下)。
杜詩詳註》:別本止十二句,語雖簡淨,然少宕逸風神;不依諸家本為正。
《而庵說唐詩》:下句何等瑰麗(“釣竿欲拂”句下)!
唐宋詩醇》:遠性風疏,逸情雲上,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也。李因篤曰:《寄元逸人》得超忽之神,《送孔巢父》極狂簡之致。
唐詩別裁》:飄忽(“巢父掉頭”句下)。李、杜多縹緲恍惚語,其原蓋出於《騷》(“深山大澤”六句下)。巢父歸隱學仙,故詩中多縹緲欲仙語。
讀杜心解》:起四句,作一冒。“山澤龍蛇”、雖用《左》語,實暗用老子猶龍意,見此等人定應遠引也。“春陰景暮”,點綴行色。……“回車”、“指點”,仙侶導引也。“惜君苦留”,正指不知仙骨之世人。此處反筆頓住,……呈李白只一點,“今何如”者,前此贈白詩,一則曰“拾瑤草”,再則曰“就丹砂”,至此其果有得乎否也?亦非止平安套語,正與全篇贈孔意打成一片。
網師園唐詩箋》:“詩卷”七句,飄飄欲仙。
杜詩鏡銓》:李云:此作極狂簡之致。邵云:寫景杳冥,迥非人境(“深山大澤”四句下)。張上若云:帶處煙波無盡(末二句下)。王士禛雲;李受籙於高天師,言丹砂瑤草其事何如也?正與中間“有仙骨”句照應。
《峴傭說詩》:起筆“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入海隨煙霧”,突兀可喜。下接“詩卷長留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樹”,一句應“不肯住”、一句應“入海”,整束有力;自此便順流而下矣。直起不裝頭之詩,此最可法。收筆“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只作一點,確是“兼呈”,題中賓主分明。
唐宋詩舉要》:吳曰:造思奇偉,句法瑰麗,光采陸離(“釣竿欲拂”句下)。吳曰:二句乃開拓之筆(“深山大澤”二句下)。吳曰:加入二句,尤覺奇幻,匪夷所思(“蓬萊織女”二句下)。吳曰:再加二句,尤為酣恣沈著,得未曾有(“惜君只欲”二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