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季之江東

送二季之江東

送二季之江東

初發強中作,題詩與惠連⑴。

多慚一日長,不及二龍賢⑵。

西塞當中路,南風欲進船⑶。

雲峰出遠海⑷,帆影掛清川。

禹穴藏書地⑸,匡山種杏田⑹。

此行俱有適,遲爾早歸旋⑺。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二季之江東
初發強中作,題詩與惠連⑴。
多慚一日長,不及二龍賢⑵。
西塞當中路,南風欲進船⑶。
雲峰出遠海⑷,帆影掛清川。
禹穴藏書地⑸,匡山種杏田⑹。
此行俱有適,遲爾早歸旋⑺。

作品注釋

謝靈運有《登臨海嶠初發強中與從弟惠連》詩。劉履曰:強中,地名,今山下有強口,疑即此也。
⑵《世說新語》,謝子微許子將兄弟曰:“平輿之淵,有二龍焉。”
楊齊賢曰:西塞山,在鄂州。陸放翁入蜀記》:晚過道士磯,石壁數百尺,色正青,了無竅穴。而竹樹迸根交絡其上,蒼翠可愛,自過小孤,臨江峰嶂,無出其右。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張志和)《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飛”者。李太白《送弟之江東》云:“西塞當中路,南風欲進船”,必在荊楚作,故有中路之句。張文潛云:“危磯插江生,石壁劈青玉”,殆為此山寫真。又云:“已逢嫵媚散花峽,不怕艱危道士磯”,蓋江行惟馬當及西塞最為湍險難上。
⑷謝靈運詩:“滅跡入雲峰。”
⑸《太平御覽》:《九土文括略》曰:會稽山,有一石穴委曲,黃帝藏書於此,禹得之。施宿會稽志》:陽明洞天,在會稽縣宛委山龍瑞宮。舊經雲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也。洞外飛來石上,為禹穴,傳雲禹藏書處,一雲禹得玉匱金書於此。薛方山《浙江通志》:宛委山上有石匱壁立,中有孔穴,號陽明洞,即舊經所謂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也。夏禹發之,得赤珪如日,碧珪如月,又於中得金簡玉字之書,悟百川之理。賀知章《纂山記》曰:黃帝號宛委穴為赤帝陽明之府,於此藏書。大禹始於此穴得書,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謂之禹穴。
⑹匡山,即廬山。《廬山記》:匡續結廬于山,故號匡廬山。《神仙傳》:董奉還豫章廬山下居,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載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餘萬株,鬱郁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遊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杏子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谷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少而取杏多青,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旁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齧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
⑺《韻會》:“遲,待也。”謝靈運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云“臨江遲來客”是也。《詩經·小雅》:“言旋言歸,復我邦族。”謝靈運詩:“三載期歸旋。”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