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與海岸帶地質災害

近海與海岸帶地質災害

《近海與海岸帶地質災害》是2010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培英、張海生、於洪軍。本書系統介紹了近海與海岸地進行調查、監測、預警預報和防災減災的預防措施。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插圖,

內容簡介

當前,我國近海與海岸帶面臨著嚴重的災害問題,既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又有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疊加其上,愈顯複雜而重要。其中,地質災害作為不可逆轉的近海與海岸帶的嚴重災害,應該在發展海洋經濟的同時,全面系統地進行調查、監測、預警預報和防災減災的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特別是近十多年來,近海與海岸帶開發日趨增強,圍海養殖、填海造地、大型海洋與海岸帶工程規模型建設,沿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在制定和大力推進近海與海岸帶開發規劃,並逐步上升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所以說,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沿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內,地人口向沿海規模遷移,大量工礦企業向沿海集聚,對近海與海岸帶資源環境形成了巨大壓力。因此,在海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同時,也會因人類活動與自然變異的雙重作用,導致近海與海岸帶系統格局或要素的巨大改變,將直接影響到沿海人民的生存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近海與海岸帶作為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四大層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關鍵地帶,陸海相互作用過程複雜,具有對環境變化反應敏感和對災害抵禦脆弱的特點。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強度的大幅度增強,對近海與海岸帶作用的強度也越來越大。這種作用為我們帶來了利益,同時也帶來了明顯的負面效應。

目錄

波流聯合作用下呂四海岸的侵蝕特徵
遼東灣東部典型砂質海岸岸灘沖淤演變特徵
長江口南匯邊灘季節性沖淤演變特徵研究
遼東灣濱海地區海水入侵特徵研究
萊州灣沿岸地下水水化學特徵分析
萊州灣南岸海陸互動相沉積中的海侵沉積記錄
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的發育與演變
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景觀結構變化
崇明東灘沉積物重金屬污染評價
鹽城濱海濕地退化評估及分區診斷
鹽城濱海濕地景觀演變及主要控制因素
珠江三角洲濱海濕地退化與原因簡析
近百年來珠江口淇澳島濱海濕地的沉積環境
珠江口濱海濕地沉積物重金屬污染現狀及潛在生態危害
廣東省海岸帶地質災害類型與分布特徵

插圖

插圖:風暴潮等海洋動力要素是塑造三角洲濱海濕地的主要動力條件。20世紀以來,隨著沿岸人類活動的增強,人為作用也成為濱海濕地演化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在黃河三角洲的陸地徑流中,黃河是塑造濱海濕地最重要的陸域動力條件,它為三角洲造陸提供了足夠的物質來源,其泥沙量的變化直接決定著三角洲的淤進或蝕退,維持著三角洲環境的穩定,影響著濱海濕地的發育和演化過程。相對陸地動力條件,海洋水動力在黃河三角洲地區主要起著破壞作用,它將由陸地輸送來的泥沙擴散到外海,在與陸地徑流相互作用時,抵消其向海的淤漲,促使能量向岸擴展,導致岸線蝕退。本區主要的海洋水動力因素是波浪、潮汐、沿岸余流。近年來,隨著黃河水沙量的減少,海洋動力逐漸增強,尤其是風暴潮的頻繁發生,對沿岸輸沙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日益加劇,人為作用在濱海濕地的發育過程中影響程度不斷增大。在油田開採過程中,建立了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這些設施和生產過程改變了原有的地貌形態和地表結構,使得濱海濕地的自然發育過程受到干擾或中斷。近年來,隨著農作物經濟效益的增長,大量的濕地被墾殖。這些墾殖活動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使濕地功能逐漸退化或喪失;蝦池、鹽池等的開挖,阻斷了沿海地區的潮汐通道,改變了濕地的自然發育過程;此外,過度放牧、旅遊業的發展也都直接影響著濱海濕地的發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