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拓三國三體石經《尚書》,《春秋》殘碑

近拓三國三體石經《尚書》,《春秋》殘碑

三體石經《尚書》、《春秋》殘碑,三國魏正始年間(204-249年)刻,墨拓,碑陽碑陰各一紙,裱為對屏。每屏縱245cm,橫110cm。馬衡先生捐贈品。
碑陽鈐鑑藏印章:“光緒壬辰黃縣丁氏乾圃購得曹魏三體石經”、“凡將齋藏魏石經殘字”、“馬衡叔平”。另有馬衡題:“魏正始石經尚書無逸、君奭殘碑未斷時拓本。十二年秋得於洛陽,翌年冬裝成。此石今已鑿而為二,損君奭篇題一行六字,及前一行七字,後一行十一字。”王國維題跋:“千載何人知拓墨,二經全帙溯蕭梁。開元零落十三紙,皇祐叢殘百數行。豈謂風流仍正始,直將眼福傲歐黃。尚余君奭篇題在,梅本淵源待細商。叔平四兄屬題。觀堂王國維。”
碑陰馬衡題:“魏三體石經春秋僖公、文公殘碑。今鑿損第十六行二十六字,及前一行四字、後一行十七字。”另有民國十四年(1925年)春馬衡跋:“此碑正面刻尚書無逸、君奭三十四行;陰刻春秋僖公、文公三十二行。十一年冬出於洛陽城東卅里之朱圪壋村。出土時拓工趙道傳拓十二本,次日即為村人白姓者鑿成二石。此為初拓十二本之一,餘三至洛陽始求得之。其後又出此碑之殘字數石,今悉依其原有行次補於闕處。尚書……補三石,春秋……補五石。其尚書‘嗣前’等字一石則黃縣丁氏舊藏,廿年前出土者也。此本在今日可稱為此碑之足本矣。他日更有所出,當續補之。”
民國十八年(1929年)三月馬衡再跋:“此本既裝成,又得殘石拓本甚多。其可確知為此碑之碎塊者……凡十六石。皆依其次第補裝之。蓋裝成以後,先後補字已三次矣。”
據馬衡先生題跋可知,這塊魏三體石經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在洛陽出土後的第二天就被鑿成了兩段,因此未斷時的原拓本更顯珍貴,而馬衡先生三赴洛陽才求得此本。此石碑陽刻有《尚書》的《無逸》篇結束與《君奭》篇開頭的部分文字,碑陰刻的是《春秋》中《僖公》、《文公》部分文字。但在此拓本上,除大塊殘石外,馬衡先生還將蒐集到的多塊細小殘石拓本考訂其文字先後位置,儘量地拼合復原裱在軸上,可謂極費苦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