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四大移民潮

近代中國四大移民潮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四次大的移民潮,共同的特點是謀生的非官方行為,分別是蹚古道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基本介紹

概述,蹚古道,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概述

明朝時為了解決大批軍隊的軍需問題,在陝西等地實行“食鹽開中”政策,茶葉、鹽等國家統管和物品得以流動,陝西商人充分利用大好政策,在康定一帶與藏族同胞做生意,民間稱為蹚古道,形成了以鍋莊為主要市場的交易場所。 蹚古道最早,因各種原因,大家熟知的卻最遲。而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等是從清朝開始的。

蹚古道

陝西商人主要有三大歷史貢獻,一是“絲綢之路”,與中外商人開闢通往世界的商業大道;二是康定茶馬古道之行,民間稱為“蹚古道”;三是去蒙古做生意稱為“走西口”。除此之外,陝西商人還去揚州、雲南、安徽、寧夏、甘肅、新疆、河南等地做生意,河南做生意的陝西商人以党姓最為有名。
關陝商賈“蹚古道”的歷史無人提起,幾至擠進歷史的夾縫被人們淡忘,慶幸的是引進了學術界的重視。
秦蜀古道”是從長安(今西安)到成都的古道,全長1000多公里。從長安出發,分別經長安子午古道、周至黑峪口、周至辛口、駱峪口的儻駱古道、眉縣褒斜道出發,到達漢中,再由漢中到達成都。
寶雞陳倉道出發的路線經廣元也可到達成都。
陝商最早走的路線是經過“秦蜀古道”,走向巴蜀(主要是康定,也有商人走向西亞、印度和東南亞。),因是在古道之間來回走,“趟”是次數之意,稱為“趟古道”,“趟”還包含有踩山踩水路、試探、隨大家一起之意,“趟”的異體字是“蹚”,所以書面上寫為“蹚古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用詞的巧妙。
陝商“蹚古道”康定茶馬交易之行最繁忙的路線是儻駱古道和褒斜道,儻駱古道是關中以東的商人常走的路線,褒斜道是關中以西的商人常走的路線。清未後由於國家動盪、匪患不斷,從子午古道出發的路線成了古道主幹線。

闖關東

“闖關東”有廣義的與狹義的兩個概念。有史以來山海關以內地區的民眾出關謀生,皆可謂之“闖關東”,此為廣義。狹義的“闖關東”僅是指從清朝順治年間到中華民國這個歷史時期內,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及皖北、蘇北等地的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我們通常所說的“闖關東”是狹義的。
“東北”一詞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東北曰幽州,其鎮山曰醫巫閭。”醫巫閭山位於今遼寧北寧與義縣交界處,主峰海拔866.6米。山之東麓有山神廟——“北鎮廟”。當地迄今流傳著關於醫巫閭山的眾多傳說。當時。 戰國時,燕國在今遼東半島一帶設遼東郡(郡治襄平,今遼寧遼陽),秦漢魏晉因之。隋代遼東郡治移至通定鎮(今遼寧新民東北)。元代於至元四年(1267年)設遼東路,治所在黃龍府(今吉林農安)。朱元璋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設“遼東都指揮使司”,治遼陽(今屬遼寧)。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段,人們就用“遼東”來稱呼東北地區。因此,著名學者、作家、報人曹聚仁先生《萬里行記》說:“古代的"東北",乃"遼河流域"的東北。”
“關東”一詞本指函谷關以東。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縣坡頭鄉王垛村,東自崤山,西至潼津,從西周以來便是溝通關東、關中的門戶,乃兵家必爭之地。“關東”與“山東”同義,這裡的“山”指崤(yao)山,“山東”指崤山以東。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徐達建山海關城堡一座,山海關扼東北與中原之咽喉,東北一帶因此被稱為“關東”。山海關以內,俗稱“關里”。
闖關東,作為一種社會習俗而被廣泛接受。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背井離鄉的山東人等關內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清入關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頒布禁關令。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
滿人傾族入關,關東人口劇減,藉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關東實行封禁政策。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餘公里“柳條邊”籬笆牆——東北長城(柳條邊牆、柳牆、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曰“老邊”;自開原東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邊”(《辭海》)。故,在民間有“邊里人”、“邊外人”的說法。
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清朝政府卻依舊禁關。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著被懲罰危險,“闖”入關東,此為“闖關東”來歷。至1840年關東人口突破300萬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國人口達四億多。清末,沙俄侵略滿洲。清於1860年在關東局部馳禁放荒,1897年全部開禁,1910年關東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年間(1912年——1949年),“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地理》,張善余)。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留住的山東人達 到792萬之多,“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 因此,關東大多數漢族居民的先祖大多屬於山東、河北、山西等省份——黃河下游地區的。
關東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指越過山海關以東到東三省。舊中國,山東人口稠密,災害頻發;關東則地廣人稀,沃野千里,而清政府禁止漢人入山海關。是逃荒農民闖關東成為主流。

走西口

“西口”指通過長城沿線關隘。去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帶謀求生計。走西口商人來自山西、陝西、河北,我們不能因為電視劇是山西的,而評斷山西人是主流、認為陝北民歌是山西民歌

下南洋

南洋包括東南亞各國。指廣東、福建等地民眾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