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與市場:中國基層政權與鄉鎮企業

農民與市場:中國基層政權與鄉鎮企業

《農民與市場:中國基層政權與鄉鎮企業》是2003年1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農民與市場:中國基層政權與鄉鎮企業
  • 又名:Politics of Marketization in Rural China
  • ISBN:9787100039260
  • 頁數:445頁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3年1月1日
  • 開本:32開
  • 版次:1
  • 條形碼:9787100039260
  • 尺寸:20 x 13.8 x 2.2 cm
  • 重量:499 g
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內容簡介

作者是本書以市場化為框架,以中國農村工業的興衰史為線索來研究當代農村。作者指出,在市場化過程中,中國基層政權承擔了國家不可能承擔的責任,為中國農民走向市場架起了一座精緻的橋樑,扮演了市場中介的角色。。
政治學的經典文獻早已論證了市場經濟的興起同爆發農民革命和工人運動的因果關係。然而,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止,中國的市場化在農村沒有引發普遍的農民抗議運動,反而促成了中國特有的“鄉村工業”。而且,新興的鄉村工業也沒有催生早期歐美式的工人運動。相反,市場化時代的小農為中國的繁榮和穩定做了重大貢獻。為什麼?
潘維以市場化為框架,以中國農村工業的興衰史為主線索來研究當代農村。他指出,在市場化過程中,中國基層政權承擔了國家不可能承擔的責任,為中國農民走向市場架起了一座精緻的橋樑,扮演了市場中介的角色。在基層政權的帶領下,億萬農村人以小型農村集體為單位,扶老攜幼闖蕩工業市場,保障了自身的安全,贏得了全世界市場對手的尊重,換取了本地社區的文明與進步,乃至全中國的穩定和繁榮。
一個地區的基層政權能否扮演農民與市場之間的中介,決定這個地區的農民在市場中的命運。農民在市場中的不同命運則決定中國社會的現狀。潘維指出,基層政權能否發揮市場中介作用,取決於繼承回歸家庭耕作之前的基層政權組織形式和團隊精神精神,在於農村社區的凝聚力,也在於國內的主流意識形態。
對於中國農村問題,學界有兩種不同的思路。一是主流思路,視基層政權為農民貧困的原因,號召通過“轉制”、“海選”、“費改稅”來削弱基層政權。另一個是此書表達的思路,即視基層政權為農村社會的脊樑,認為農民、農村社區、農村基層政權三位一體,不可分割,所以號召信任、加強、和改善基層政權。
潘維警告說,抽掉了基層政權這根脊樑,農民就會重新淪落成一盤散沙,變成億萬條蠕蟲,積累貧困;農村社會就會退化,甚至變成不安定因素的沃土。繼承在共產黨領導下組織起來的傳統,在基層政權的領導下組織起來,農民是千萬條龍,是中國現代化列車的發動機。

媒體評論

書評
本書以市場化為框架,以中國農村工業的興衰史為主線索來研究當代農村。作者指出,在市場化過程中,中國基層政權承擔了國家不可能承擔的責任,為中國農民走向市場架起了一座精緻的橋樑,扮演了市場中介的角色。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 論
一 農村集體,鄉鎮企業及產權
二 全書章節介紹
三 資料來源
第二章 市場化與農民
一 國家與社會兩分法
二 “市場化”框架里的農村基層政權
三 市場化與市場中介
第三章 農村的社會主義傳統
一 公社企業的興衰
二 社隊企業的興起
三 社會主義傳統
四 “河邊”的危機
五 小結
第四章 進入市場的農民——輸家
一 仁壽事件
二 失敗的中介
三 生產責任制、農村幹部、鄉鎮企業及市場化
四 小結
附錄:小崗農民訪談錄
第五章 進入市場的農民——贏家
第六章 同一主題內的變奏曲
第七章 鄉鎮企業死了,鄉鎮企業萬歲
第八章 結論
附錄:鄉鎮企業之後的“三農”問題
文獻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