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實用新技術:高寒區麥類栽培技術

農業實用新技術:高寒區麥類栽培技術

《農業實用新技術:高寒區麥類栽培技術》主要內容簡介:春小麥是高寒地區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發展春小麥生產是提高高寒地區糧食產量、提高細糧比例、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莜麥的營養成分既全面又合理,被譽為完美食品,有很高的醫用價值,對預防人體衰老和緩解高血壓病有一定作用,是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的最佳營養保健食品。另外,莜麥的秸稈和稃殼也含有豐富、容易消化的營養物質,是優質飼料。

基本介紹

  • 書名:農業實用新技術:高寒區麥類栽培技術
  • 出版社: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04頁
  • 開本:32
  • 作者:段玲玲 王月芬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753776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農業實用新技術:高寒區麥類栽培技術》:新農村書屋

圖書目錄

春小麥
一、概述
二、春小麥栽培生物學基礎
(一)種子
(二)幼苗
(三)分櫱
(四)根系
(五)莖
(六)葉
(七)穗
(八)抽穗、開花與授粉
(九)籽粒形成、灌漿與成熟

三、春小麥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一)溫度
(二)水分
(三)光照
(四)養分與土壤

四、春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一)播前準備
(二)適期播種
(三)合理密植
(四)田間管理
(五)春小麥優良品種介紹

五、春小麥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一)概況
(二)主要優點
(三)適宜栽培範圍
(四)春小麥地膜覆蓋穴播栽培技術
(五)春小麥地膜覆蓋膜側栽培技術

六、冀北春小麥夏播高產栽培技術
(一)種植夏播小麥的意義
(二)適宜夏播小麥的自然條件
(三)夏播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七、春小麥間套複種栽培技術
(一)春小麥間作黨參
(二)春小麥間作春玉米
(三)春小麥間作菸葉
(四)春小麥複種芹菜
(五)馬鈴薯套作夏播春小麥
(六)春小麥、春玉米、大豆間作套種

八、春小麥特殊栽培技術
(一)溝播栽培技術
(二)抗鹽鹼栽培技術
(三)抗風蝕栽培技術
九、春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黏蟲
(二)草地螟
(三)麥蚜
(四)麥稈蠅
(五)小麥鏽病
(六)麥類黑穗病
(七)小麥根腐病

莜麥
一、概述
(一)莜麥的起源
(二)栽培莜麥的經濟意義
(三)莜麥的生產概況和發展前景
(四)莜麥的種植分區

二、莜麥栽培生物學基礎
(一)根
(二)莖
(三)葉
(四)穗
(五)花
(六)果實

三、莜麥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一)溫度
(二)光照
(三)水分
(四)土壤與養分

四、莜麥的階段發育特性
(一)春化階段
(二)光照階段

五、莜麥的生長發育進程
(一)發芽出苗
(二)分蘗紮根
(三)拔節孕穗
(四)幼穗分化
(五)抽穗開花
(六)灌漿與籽粒成熟

六、莜麥優良品種
(一)特早熟高產品種
(二)早熟高產品種
(三)中早熟高產品種
(四)晚熟高產品種

七、莜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一)合理輪作倒茬
(二)實行保墒耕作
(三)選用優良品種
(四)確定適宜播期
(五)合理密植
(六)播種技術
(七)科學施肥
(八)田間管理

八、莜麥主要病蟲草害及其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二)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三)化學除草技術
(四)莜麥的花梢

序言

春小麥和莜麥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高寒地區。河北省北部張家口及承德兩市的壩仁地區,地處北緯39度30分~42度60分,海拔1350-1600米,年平均溫度-0.3-3.5℃,無霜期77-120天,≥0度的積溫為2100~2800度,≥10℃的積溫為1600-2200度;地勢高、氣溫低、熱量少,屬高寒地區。但因該地區日照長(年日照時數達2800-3100小時)、晝夜溫差大,很適宜春小麥和莜麥的生長發育。
春小麥是高寒地區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發展春小麥生產是提高高寒地區糧食產量、提高細糧比例、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莜麥的營養成分既全面又合理,被譽為完美食品,有很高的醫用價值,對預防人體衰老和緩解高血壓病有一定作用,是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的最佳營養保健食品。另外,莜麥的秸稈和稃殼也含有豐富、容易消化的營養物質,是優質飼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