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奴淚

農奴淚

話劇《農奴淚》雛形《舊社會的苦》是1968年——1976年期間,為鼓勵廣大民眾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建設社會主義西藏,當時克松人民公社組織民眾編排的。話劇以民主改革以前克松莊園農奴的生活為縮影,由克松村的民眾為演員,自編、自導、自演了這部話劇,在1968年到1976年間,曾在西藏的廣大農牧區進行多次演出。

話劇《農奴淚》共分九幕(即引子、秋收之後、赤來多吉遭受酷刑、赤來多吉死後、三個孩子長大後、達瓦被捕後、多吉朗追返鄉傳喜訊、多吉朗追被割舌、噶廈政府瓦解,農牧民翻身得解放),通過農奴赤來多吉一家三代為奴的悲慘故事,再現了黑暗的封建農奴制度下農奴們的悲慘生活,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和實行民主改革,封建農奴制度被推翻,農奴翻身得解放成為西藏真正的主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奴淚
  • 編演人員:乃東縣克松村村民
歷史背景,拉薩演出,

歷史背景

克松居委會位於山南地區乃東縣澤當鎮以南7公里處,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克松居委會叫克松莊園,是舊西藏農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莊園之一。克松居委會現有農戶216戶,人口847人,2010年居委會農村生產總值為1447.6萬元,人均總收入7865元,人均現金收入5427元。是西藏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的村莊,建立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個農村基層黨支部、第一個農民協會、第一個人民公社、第一個完全國小等諸多第一,一直以來被譽為“一塊紅色的土地”。2009年10月,克松居委會大學生村官張小波了解到居委會曾經排練過這樣一部反映歷史的話劇後,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商量要重排話劇並得到了全村民眾的一致同意。乃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話劇的重排工作,希望通過真實故事的再現,教育人們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不忘歷史,讓廣大農牧民特別是青少年懂得愛國主義,珍惜民族團結。通過走訪村裡的幾位當年參加演出的老人,調研話劇重排的可行性,並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此事,很快得到時任山南地委委員、宣傳部長晉美旺措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乃東縣委宣傳部為克松居委會提供了1萬元經費用於購買相關服裝和道具。
話劇《農奴淚》話劇《農奴淚》
2010年12月,經過一年多的各方論證,在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後,克松居委會正式成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邊巴次仁為總負責人,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小波為具體負責人和協調員,白瑪雲旦為總編導,多吉、索朗、次仁拉姆、達瓦(女)、洛桑,土旦等人共同組成了話劇排演小組,開始恢復話劇排練工作。因為沒有劇本,所有的台詞只能依靠幾位當年參與排演的老人回憶,經過一次次反覆的回憶與推敲,歷時兩個多月,幾百次的反覆排練,後期還邀請了山南地區群藝館江白老師作為藝術指導對話劇恢復排演工作全面指導。全長70分鐘的話劇《農奴淚》於2011年3月25日,在克松居委會“慶祝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設立3周年”活動中首場演出。
話劇《農奴淚》話劇《農奴淚》
自首場演出以來,克松居委會演出團隊接到了來自西藏社會各界的邀請,邀請去演出話劇《農奴淚》,目前,話劇《農奴淚》已經在山南地區學校、機關單位以及瓊結縣曲松縣扎囊縣、貢嘎縣昌果鄉等地共演出20餘場,共有4萬多民眾、幹部、學生觀看了演出,受到了地區各單位幹部職工、各縣幹部民眾的一致好評。這部由克松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反映該村舊社會真實歷史的話劇《農奴淚》對廣大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教育意義是十分突出和直觀的,使年輕一代人更加了解西藏舊社會廣大農奴的生活狀況,更加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
據悉,克松居委會村民正在籌劃續排《美好生活》,再現民主改革以後克松居委會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取得的各方面建設成就,以新舊對比的形式,教育廣大青少年珍惜民族團結、珍惜當前美好生活,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拉薩演出

5月23日晚,由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克松居委會農民自編自演的話劇《農奴淚》在拉薩人民會堂演出。話劇《農奴淚》講述了西藏和平解放前,克松莊園農奴赤來多吉一家三代六口人遭受農奴主殘酷迫害的故事。這是話劇《農奴淚》中控訴萬惡的舊社會的場面。
話劇《農奴淚》話劇《農奴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