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戈莊村

辛戈莊村位於即墨市區北部,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丘陵地勢,西部是平原地勢,各占二分之一。村子南靠城區中心,北靠青威路,與鋪下村為鄰,東與宅子頭村接壤,西依龍泉河,與黃家西流村隔河為鄰。全村轄區總面積30.6公頃,其中工業用地13.3公頃,居民用地17.3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辛戈莊村
  • 所屬地區:墨市區北部
  • 地勢:東高西低
  • 地形特點:東部為丘陵地勢,西部是平原地勢
村莊由來,政區人口,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社會福利,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現在的辛戈莊村被命名為辛哥莊村。據傳說,當初村名叫辛哥莊,是因為一位姓辛的大哥,首先認識了這片熱土,來開荒種地居住下來。後來的村民就把村名定為辛哥莊村。
繼後,張、郭、李等姓人家,相繼前來落戶,關於村名由辛哥莊演變為現在的辛戈莊,同治版《即墨縣誌》標有此名。現隸屬即墨經濟開發區。

政區人口

村西的龍泉河,早年既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保證,同時又是人們休閒的良好場所,進入2000年以後,河西岸電鍍工廠的廢水直接排放的污染,致使河內生態環境發生劇烈改變,現如今,由於市政建設,使得河內環境得到一定的改善。村東北0.5公里處的於家溝水壩,是1958年建的人造水壩,水域面積雖然較少,也為農業灌溉和淡水養殖起了一定的作用。村東、村南是一條季節河,夏季多水,兩岸有大橋相通。截止2009年底,村莊四周已經全部建設成為商品房小區,南面為萬科的“四季花城”,還有“上海花園”,東面為高檔別墅小區“名都苑”,北面為“明水苑”。
1949年,全村有居民150戶,人口502人。2003年全村有居民457戶,總人口1511人。村內現有張、郭、趙等30姓,均為漢族。

經濟發展

194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萬元,人均收入36元。197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4.2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1.9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82.2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0.16萬元。200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700萬元,固定資產511.6萬元。
第一產業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糧食總產量為3.6萬公斤,全村農業總產值為0.75萬元。建國後逐步實行一年種兩季莊稼,水、肥科學施用,改良種植方法,種子最佳化選擇,糧食產量大面積豐收。1976年全村總產量達到57.6萬公斤,平均畝產480公斤,人均糧食500多公斤,這一年,村里向國家交售糧食21.15萬公斤,其中交售小麥19.95萬公斤。1978年糧食平均畝產436公斤,總產量46.42萬公斤,全村農業總產值為11.95萬元。2001年末全村有耕地490畝,糧食平均畝產600公斤,總產量202噸(2001年因國家征地1074畝,總產量減少),全村農業總產值為19.66萬元。
第二產業方面,1971年投資0.2萬元,建立第一個村辦集體企業辛戈莊紙箱設備廠,有職工20餘人,年產值2萬元,利稅1.2萬元。2001年,村集體企業改制為個體。村有私營企業10個,職工430人,年產值1600萬元,利稅160萬元,全村工業總收入8000萬元。
第三產業方面,1967年村建起第一個磨坊和代銷店。2001年,全村從事第三產業者有80戶,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業、運輸業等行業,每戶年均收入2-3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方面,新中國建立前,辛戈莊村科技文化落後,絕大部分適齡兒童不能入學,青壯年文盲占青壯年人數的80%。新中國成立後,村先後三次改建、擴建國小,1964年,全村基本掃除文盲,特別是1980年,村集體投資8萬元,修建了擁有24間教室的國小校,被評為“即墨市花園式學校”;1982年,建幼稚園,有教室9間,可容納兒童120人;2001年村投資108萬元與江家西流、黃家西流、劉家西流、前鋪、後鋪六村組建經濟開發區第二國小,可容納12個教學班,學生500人,是即墨市規範化學校。恢復高考以來,全村共有68人考入大中專院校。村辦企業的技術、管理人員中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7人,初級專業技術職稱的6人。村設村民活動室1處,村民每年舉行文藝聯歡活動。1979年,村集體投資3000元成立了柳腔劇團,有演員26人,每逢重大節日都進行演出並參加鎮、市級調演,多次獲得市級獎勵。
醫療衛生方面,1949年前,全村沒有診所。新中國建立後,政府開始免費為村民預防接種各種疫苗,有效地控制了傳染性疾病的發生。1970年,村建立衛生室1處,有醫護人員2名。2001年,被評為“即墨市衛生達標模範村”。
人民生活方面,1949年,村民人均收入36元,人均占有糧食85公斤。建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糧食180公斤,人均收入124元,1978年,人均占有糧食394公斤,人均收入220元,2003年,人均收入5205元,人均年末存款3000元。另外,1963年全村通電。1978年村集體購買了汽車,建起三層辦公大樓。2001年全村擁有電話366部,電視機470台,各類機動車28輛,其中個人擁有27輛。
村莊建設方面,1949年,村內街道髒亂不堪,且狹窄彎曲,兩條主要街道,窄處勉強可通過一輛馬車,寬處僅5—6米。房屋大都是土坯草披平房,人均住房面積4平方米。1980年後,村民主要用磚、石、鋼筋水泥建房,人均住房面積13.36平方米。2000年,建辛戈莊新村,占地80畝,主要是二、三層樓房。2001年,村民的人均住房面積為26.44平方米,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條件。1997—2001年,村集體共投入80萬元整修街道,使村內街道寬闊,風景優美,近年,村內部分路面出現開裂下陷的情況,截止2010年初,還有部分路面未進行修整。

社會福利

1986年始,村委會每年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養老補貼120元,2001年增至200元,老人節還另外發放其它慰問品。自1998—2002年,村委會每年為村民交納“三提五統”費15萬元,並撥專款補助村中的特困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