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時期湘軍步隊獨立第九標陽夏血戰銀質紀念章

辛亥革命時期湘軍步隊獨立第九標陽夏血戰銀質紀念章

銀質,呈黑灰色,圓形,直徑4.15cm,正中有一淺浮雕工藝的九角星,星體向外凸出,邊緣鐫刻“湘軍步隊獨立第九標陽夏血戰紀念”,下方鐫刻“統帶官劉”四字,背面焊接一個小圓環為掛柄,掛柄圓環直徑1.65c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亥革命時期湘軍步隊獨立第九標陽夏血戰銀質紀念章
  • 顏色:黑灰色
  • 形狀:圓形
  • 直徑:4.15cm
1911年武昌首義成功後,清王朝極度恐慌,先後派蔭昌、袁世凱督軍進撲武漢。鄂軍都督府為捍衛新生革命政權,積極擴軍迎敵。自1911年10月18日至11月27日,革命軍在漢口(古稱夏口)、漢陽對清軍展開了殊死的抗擊,史稱“陽夏之役”或“陽夏血戰”,它是辛亥革命期間爆發的一場最大規模的激戰。革命軍以萬餘將士之軀,血戰堅守40餘天,犧牲人數逾萬,其中無名者多達4300人。陽夏保衛戰雖然以漢口、漢陽相繼失守而告終,但這場戰役充分顯示了首義軍民的英勇精神,也為各省回響武昌起義贏得了時間。正如辛亥革命志士張難先所說:“有此萬餘人之頭顱,支持武昌根據地兩月,使各省膽氣雄壯,次第反正”。
在陽夏血戰中,湖湘子弟發揮了重要作用,10月22日,為回響武昌首義,在以焦達峰、陳作新為首的同盟會戰時統籌部的領導和指揮下,湖南革命黨人在長沙發動了湖南新軍起義,獲得成功,當即成立了以焦達峰、陳作新為正、副都督的“中華民國軍政府湖南都督府”,宣告了湖南革命政權的建立。旋即派湘軍援鄂,支持全國的光復鬥爭。在陽夏戰役中守漢陽者,即為鄂湘兩省軍隊,鄂軍因系臨時召募,毫無作戰經驗,湘軍甚勇,發揮了主力作用。此件即為表彰參加陽夏血戰的湘軍兵士的紀念章,是研究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湖南辛亥革命及湘軍參加武昌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的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
1958年8月28日,湖南省博物館職員程鶴軒從株洲廢銅收購站徵集此件入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