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牧周期

輪牧周期

輪牧周期長短還因草地類型不同而異,一般乾草原為30天-35天,荒漠草原為40天-50天,森林草原及草甸為25天-30天,山地草甸為30天-35天,荒漠、高山地帶再生草很少,有時一年只利用一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輪牧周期
  • 外文名:Rotational grazing cycle
  • 領域:農業科學
輪牧周期具體計算,單位時間的產草量確定載畜率,拔節期指示春季放牧開始時間,開始恢復再生的時間決定放牧時間天數,放牧間隔日數決定放牧頻次,不同類型草地劃區輪牧模式,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輪牧周期具體計算

單位時間的產草量確定載畜率

劃區輪牧是一种放牧飼養方式,目標是根據飼草生長特性,充分利用牧草生長活躍期的高營養,匹配牲畜生長需要,獲得較高的放牧收益。冬季飼草質量低劣並相對恆定,北方草地冬季放牧是一種簡單的牲畜需求與供給關係,冬季劃區輪牧沒有意義,劃區輪牧說的是在生長季進行放牧飼養的方法和策略。放牧牲畜每天都要採食,生長季每天的產草量決定牲畜每天能否吃飽吃好,全年平均意義的載畜率對於指導生長季放牧及飼養沒有科學依據,缺少實踐意義。
在劃區輪牧情景下,飼草日產量形成過程為多峰曲線,即不是單峰型也不是雙峰型,由於溫度及降水等的影響,每個產量峰值大小不一,最佳載畜率應該動態地匹配日產量過程,實踐中這很難操作。並且,根據日產量最低值計算載畜率飼草剩餘太多,根據日產量最高值計算載畜率牧草短缺太多,可行的辦法是根據適宜放牧季節飼草日產量的平均值計算載畜率。
實際計算時,可以採用生長季生物量相對生長量的平均值替代日產草量的平均值進行計算。但生物量的相對生長量未包括劃區輪牧刺激產生的補償生長,那部分可權作生態系統維持的留存量。劃區輪牧可以實現很多目標,在沒有額外資源加入的情況下,不應追求再生補償作用,因為脆弱的草地生態系統承受不起高效的初級生產。
劃區輪牧的特點之一是高載畜率決定高放牧強度(grazing intensity),達現存產量的70%~80%,因此,單位面積動物產量也高。

拔節期指示春季放牧開始時間

春季放牧開始時間,溫帶草地,春季植物長到多大或什麼物候期時開始放牧。春季放牧開始時間至關重要,其重要程度絕不亞於載畜率。自春季植物返青生長,先後經歷“叢葉期”、拔節期、抽穗期、開花期等。理論上,牧草在抽穗前7~10d的營養最高,此時牧草日產量與質量的乘積最大為放牧開始的最佳時間。一般,此時植物處於拔節期,高度為15~20cm。過早或過晚放牧,牧草質量都不是最好,對牲畜生長不是最佳。同時,春季放牧開始時間過早,地下營養得不到充分補充,導致牧草減產或死亡。黑麥草(Lolium perenne)等叢生植物的最佳營養期為4~5葉期,高度一般為7~9cm,此時植物生長最活躍,被採食後還有足夠的葉面積供恢復再生。具體開始日期需要觀察確定,如農田種地開始時間一樣,前後差3~5d都很重要。

開始恢復再生的時間決定放牧時間天數

某一區塊內,牲畜在裡面放牧採食一次的日數。牧草被採食後的4~7d內開始恢復再生,開始恢復再生所需要的時間及其速率和牲畜的採食反應決定放牧時間天數。由於牲畜喜食幼嫩高營養的植株或其器官,為防止已再生的那“小不點”被連續啃食影響後續再生恢復,一次放牧採食的天數不能多於4~7d。由於草原上各種類植物開始再生恢復的時間並不一致,放牧天數一般限制為3~5d,並使牧草留茬高度為7~9cm,黑麥草等叢生植物保留高度為3~4cm,以保證地上保存有足夠多的葉面積供牧草恢復再生。
在牧草的幼嫩階段,選擇性取食作用不明顯,適宜的放牧時間天數能避免喜食種類被頻繁採食,保證各種牧草被採食均勻,使得群落種類組成變化程度最小;放牧天數過長,某些種類會被頻繁採食,對其生長產生危害,並造成草地斑塊狀,也使牲畜糞尿分布不均勻以及地表裸露等,長期會導致不可食種類增多,草地質量下降。這也是利用放牧管理草地的一個重要原理。

放牧間隔日數決定放牧頻次

放牧頻次,即各區塊多少天被放牧採食1次,為放牧間隔日數的倒數,因此,確定放牧間隔日數是確定放牧頻次的基礎。牧草被採食以後,恢復到採食前個體大小及營養狀態所需要的時間為牧草再生恢復時間,亦稱放牧 間隔日數 或休閒期(rest periods)。再生恢復到放牧前的個體大小及營養狀態即相當於春季開始放牧時的狀態,不同牧草恢復速率不同,同一種牧草的恢復速率受溫度水分變化影響而不同,因此,再生恢復的間隔時間在生長季的各個月份並不相同,生產中這需要密切觀察並做出技巧性調整,如增減放牧天數。
劃區輪牧可以獲得最大潛力的產草量,並獲得最佳的飼草營養狀態。
一般,北方溫帶草地植物需要(30±5)d的再生恢復間隔日數,即30d左右放牧1次,則放牧頻次為1/30d。牧草果熟期產量最高,旺盛生長期營養最好,動物採食旺盛生長的牧草可以獲得最高生長速率;頻繁採食會造成牧草營養衰竭,植物死亡,草地退化,不可食種類比例增多。超載放牧導致草地退化的實質原因是連續採食導致地下營養枯竭。

不同類型草地劃區輪牧模式

草甸草原:根據牧草產量及牧草再生特點, 確定草甸草原劃區輪牧放牧頻度4次, 輪牧周期40d, 小區放牧天數5~7d, 小區數目8~6個, 輪牧時間6月4日~11月12日, 輪牧天數160d左右。

典型草原

根據典型草原牧草產量及牧草的再生情況, 確定了草地劃區輪牧放牧頻度3次, 輪牧周期50d, 小區數目10~6個, 放牧天數5~8d, 輪牧時間從5月28日~10月28日, 輪牧天數150d左右。

荒漠草原

根據荒漠草原的牧草品質高產量低, 牧草再生性弱的特點, 確定草場劃區輪牧放牧頻度2次, 輪牧周期75d, 小區數目12~6個, 小區放牧天數6~12d, 輪牧時間5月20日~11月10日, 輪牧天數150d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