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水村

輪水村

輪水村,屬於廣東陽春市崗美鎮管轄;其古民居由當地謝氏祖先建於明清年間,不但以其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引起當地文物部門的關注,更因謝氏家族數百年來殷殷重教之舉而名聲在外。由於歷代重教,這條古村落在當地一直被稱為“秀才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輪水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陽春市崗美鎮
  • 人口:377
建築風格,尊師重教,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建築風格

據當地文化界人士介紹,該村落建築為青磚瓦木結構,石柱為托,是典型的嶺南風格建築,以清代建築為主,少數屬明代。
據相關史料及《謝氏族譜》記載,謝氏宗祠始建於明代萬曆十四年(1587年),原為一座三進五開間加四廊懸山頂式古建築,建築總面積1100平方米,於光緒二年(1877年)重修,縮小前一進。現為一座二進五開間加兩廊懸山頂式古建築,建築面積達七百平方米。
走進謝氏宗祠,各式浮雕精工奪目,花鳥蟲魚、歷史人物、山水畫像,無不栩栩如生,源自明清的嶺南建築風格一覽無遺。

尊師重教

據村裡的《謝氏族譜》記載,謝氏家族持續數百年來重視教育。村中老者稱,在明、清時期,這裡得中秀才、舉人的達五十多人,故有“秀才村”之稱。如清朝的謝仲勛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中得廣東鄉試第一榜登解元,在參加雍正五年的北京會試中,受賜明通進士;因為官清廉心繫百姓民生而聲震朝野,百姓直呼其為“謝青天”。
再如謝氏族人謝步川於明代萬曆十三年(1586年)在江西任審理之職期間,遇到一件偷生薑殺人案,案中有一家弟子被誣告為殺人犯得不到昭雪。謝步川通過明察暗訪,終將此案破獲。江西老百姓感恩送上金銀,他一文不收,老百姓因此贈予其“清白流芳”牌匾,該牌匾至今保存在謝氏宗祠之內。
因歷代重教成風,現代的謝氏後人仍嚴襲祖訓,再窮也要讓孩子進學堂,同時以各種方式支持鼓勵後裔子孫精工勤學。每當村裡的孩子學業有成,族人都會自發組織慶賀活動,鼓勵和鞭策後輩專攻學業報國耀祖。
據村委會幹部謝富介紹,2006年,謝氏家族有一女生被清華大學錄取,在該女生踏上求學之路的前一天,村里請來了舞獅隊,全村老少敲鑼打鼓放鞭炮大擺“慶學宴”。與此同時,村里還特派代表進城,為這位女生購買了一支名貴鋼筆,然後請工匠將村名刻於筆蓋之上鄭重地贈與該女生,還請廣告公司製作了一塊牌匾掛於宗祠之上。獎學之風年年如故,足見謝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1.00畝(其中:田21.00畝,地20.00畝),人均耕地0.11畝,主要種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擁有林地59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無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畝,其他面積767.0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柑橘,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國外。2007年全村銷售總收入6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00萬元,占總收入的41%;畜牧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0頭,肉牛1頭);林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18.00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1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5%。農民人均純收入83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7%),在省內務工的有6人。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50萬元,有固定資產0.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和電視、電話四通,沒有路燈。有9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98戶通電,有8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3%和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51 %和41%)。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 ;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5,拖拉機5輛,機車36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畝,有效灌溉率為7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 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00畝(其中:田21.00畝,地20.00畝),人均耕地0.11畝,主要種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擁有林地59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無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畝,其他面積767.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柑橘,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國外。2007年全村銷售總收入6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甜橙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8戶,共鄉村人口377人,其中男性198人,女性179人。其中農業人口367人,勞動力214人。該村以汗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6人,哈尼族族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7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享受低保1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新寨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建水四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8 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50萬元,有固定資產0.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內重大事項;集體財務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9 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後;飲水困難;農業技術科技含量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農業,擴大優質甜橙種植;大力發展畜牧業,發展勞務經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