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取齊國

輕取齊國

輕取齊國,出自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這兩章銜接部分,之所以用“輕取”表明鐘離勃取得齊國是處在一個極佳的時刻,鐘離勃的才能平平,但是就是乘著張明叔進攻烏鵲澤,留下大將梁丘任鎮守青州、毌丘獻鎮守歷下這兩員大將都是酒囊飯袋。而駕馭鐘離勃的頂頭上司又是軟弱的博州刺史東郭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輕取齊國
  • 類別:成語
  • 出處:再扶漢室
  • 人物:鐘離勃
釋義,輕取涵義,輕取齊國,相關原文,

釋義

輕取涵義

輕取,輕而易舉地征服、戰勝對方。《新五代史·吳世家論》:“於此之時,天下大亂,中國之禍,篡弒相尋,而 徐氏 父子,區區詐力,裴回三主,不敢輕取之,何也:豈其恩威亦在人者歟!”

輕取齊國

輕取齊國,也作“鐘離代齊”,出自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這兩章銜接部分,之所以用“輕取”表明鐘離勃取得齊國是處在一個極佳的時刻,鐘離勃的才能平平,但是就是乘著張明叔進攻烏鵲澤,留下大將梁丘任鎮守青州、毌丘獻鎮守歷下這兩員大將都是酒囊飯袋。而駕馭鐘離勃的頂頭上司又是軟弱的博州刺史東郭雩。輕取齊國,主要描寫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致東郭雩書》事件。其實不管張明叔那封《致東郭雩書》是不是那個時間節點發過來,都不可避免的會發生鐘離勃和東郭雩之間內訌。這是遲早的。早在神都武會上,鐘離勃出戰胥門信,就沒有聽從作為上司的東郭雩的命令。所以韓倉那句話說的很在理“東郭雩是一鹿,鐘離勃乃一虎,鹿安能御虎”。反應在《致東郭雩書》中就是那句“鐘離勃力逾項王,公威信不及宋義”。鐘離勃之所以要採取極端行動,他心裡也明白這種狀況是不能持續長久地。小說當中確實沒有描述博州刺史東郭雩對鐘離勃是不是起了猜忌心。但是從神都武會他對平將大將胥門信得賞識來看,應該他也具備一般軍閥的思想。所以這次鐘離勃、東郭雩火併是由於利益而引發的。
第二部分是歷下之戰,小說《再扶漢室》對歷下有過多次戰役描寫。而這次歷下之戰是唯一一次沒有簡至光出現的歷下之戰。戰役雙方是鐘離勃、毌丘獻,戰役環境和道具都是大雪。這次雪中的歷下之戰最終使得鐘離勃完全取得了齊國七十餘座城市。奠定了後簡至光時期的齊國格局。也為歷下斷義描寫埋下了伏筆。

相關原文

明叔退至定陶,怒曰:“博州小兒壞我大事,吾必有報之。”韓倉笑曰:“東郭雩是一鹿,鐘離勃乃一虎。鹿安能御虎?我有一計,可促其內亂。”明叔大喜,依計而行。東郭雩得了青州,忽接明叔之書。書曰:“鐘離勃力逾項王,公威信不及宋義,勃豈能久居公下,恐安陽之禍將及公身。公尚不為備?明叔願為力贊之。”左右謂曰:“勃威勢凌人,不如斬之。”雩曰:“此乃離間計,安能聽其謬詞。”或密告勃。勃大怒曰:“東郭匹夫安敢圖我?”遂拔劍逕入帥帳,喚出雩,不由分說,一劍刺死,盡殺其家。邯鄲由嘆曰:“東郭使君不曾害公,公卻憑一紙而殺之,大誤矣。今青州孤危,早取歷下,極海而有。”
鐘離勃亦頗悔,遂從之。親統大軍疾至歷下。大將毌丘獻固守不出。勃曰:“歷下城高池深,極難攻拔,何計可取?”邯鄲由指雪曰;“明公破城,只在今夜。”勃大喜,乘雪至城下叫曰:“青州已破,歷下難保。爾等速降,可免一死,如敢擋我,城破盡誅。”獻據城大罵曰:“汝誘殺大將,擅攻名城,吾豈降賊?”勃怒,馬躍雪地,揮鞭大罵。忽獻軍發箭,夾雪而下,勃冠中一箭,詐墜馬下。獻大笑。勃軍將士堆雪擲戲,獻不以為意。左右諫曰:“若勃軍壘雪築台,深以為患矣。”獻大笑曰:“孺子戲雪,安能為也。待至天明,明叔來援,我出應之。縱孫吳復出,安能當之?”獻下城安睡,守軍盡懈。勃令增兵擔雪夯築,一夜高台立就,勃軍登上雪台,攀城直入,殺散守兵,奪了歷下。獻始覺,大哭曰:“我嘗笑袁尚敗棄冀州,今事及我,萬悔何回。不聽智士之言,取死宜矣。”閉關飲鴆而死。鐘離勃輕取齊國七十餘城,簡拔名士。東極大海、西止歷下、北威燕趙、南當蒙岱。逼盟熹王展皋於境上。勃自立為齊王,以諸葛周為相,邯鄲由為將,窺視泰山,獨霸東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