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事件

車臣事件

一次軍事行動,2002年10月23日,數十名車臣武裝分子在莫斯科杜布羅夫卡劇院將800多名正在觀看演出的觀眾和演職人員劫為人質。3天后,俄特種部隊向劇院內施放催眠氣體後,成功地解救了大多數人質,但仍有130名人質不幸喪生。俄軍隨即在車臣展開了大規模清剿行動。

基本介紹

  • 名稱:車臣事件
  • 地點:莫斯科
  • 時間:2002年
  • 結果:俄羅斯特種部隊成功解救大部分人質
  • 傷亡情況:130人喪生
時間背景,歷史戰爭,事態動向,恐怖攻擊,

時間背景

車臣(Chechen)共和國原是俄聯邦車臣一印古什自治共和國的一部分。在民族分離主義(前蘇聯的瓦解)浪潮鼓動下,車臣當局於1991年宣布,車臣—印古什共和國是獨立主權國家,但是俄羅斯始終否認其獨立地位。1992年1月印古什人成立印古什共和國,但仍從屬於俄羅斯聯邦。
車臣共和國位於海拔4493米的大高加索山脈的北麓地帶,南部與喬治亞為鄰、北部與俄羅斯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地區接壤,西北部是杜奧塞楊自治共和國,面積1.93萬平方公里,人口123.5萬,其中車臣人口為53%,印古人12%,其餘為達吉斯坦人、俄羅斯等民族。車臣人的語言為車臣語,其文字以俄文字母為基礎。車臣共和國盛產天然氣,工業有石油開採,石油加工、化學、機械製造、建築材料、食品、木材加工業等部門。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等作物。格羅茲尼是該共和國的首府,也是車臣的採油中心,該市是石油產品生產基地,該地區所開採的石油基本上都是在格市加工而成。地下敷有重要輸油管道:格羅茲尼——馬哈奇卡拉格羅茲尼——土阿普謝晉,市內有車臣——印古什大學等3所高等院校。
車臣人屬於契爾克斯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大多屬遜尼教派。首府格羅茲尼(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羅茲尼城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有關車臣人的最早記載是在7世紀初以前。“車臣人”這一稱呼最早源自阿爾貢河邊的“大車臣”這一村莊的名稱,以後逐漸成為車臣民族的族稱。車臣人自稱“納赫喬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
高加索地區領導人把穆斯林教法變為爭取獨立鬥爭的工具,他們不走“溫和”“忍耐”和“馴服的狹隘途徑”,相反他依靠匪首和馬力,最強有力地打擊削弱了沙皇俄國這個民族監獄和歐洲革命憲兵的力量。
穆罕默德的傳教不斷地重複聖戰是救世的手段這種教義。他說:“一個穆斯林既不能做奴隸或依附於任何人,也不能給任何人進貢。甚至也不給其他的穆斯林進貢:“他是一個穆斯林,就必須是自由人,所有的穆斯林必須是平等的。對於一個以穆斯林自居的人來說:“第一件事就是擴大對異教徒戰爭,其次才是遵守穆斯林教法。對於一個穆斯林來說:“只遵守穆斯林教法而不進行對異教徒戰爭就不是拯救。他維持穆斯林法律、就必須不顧代價地武裝起來,必須捨棄他的家庭、房屋、土地、而且不惜獻出整個生命,聽從我的忠告的人,在來世真主會獎賞他。”
高加索經常成為各種民族、各種文化和各種宗教的戰場。 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土爾其人、俄國人都曾經被捲入高加索的漩渦、並為奪爭高加索而興兵動武。俄國人是後來者,是一連串侵略者和外國統治者中的最後一個。
車臣人在13世紀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直到15至16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後,車臣人才開始從山區向平原遷徙。16至19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傳入車臣。在17至18世紀之交,車臣開始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此後車臣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血腥殘酷的戰爭。
19世紀,沙俄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高加索戰爭於1895年把車臣併入帝國版圖。
1922年11月成立車臣自治州
1934年1月車臣與其西鄰印古什合併,1936年12月改成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

歷史戰爭

二戰期間,蘇聯政府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把許多車臣人強行遷出家園。當時有38.7萬多車臣人被驅逐到中亞西伯利亞。直到1957年1月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才決定恢復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的建制,歸俄羅斯聯邦管轄。車臣問題一直是困擾著俄羅斯的一大難題。俄羅斯與車臣民族的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紀上半葉沙皇對車臣的入侵,但矛盾的真正激化是蘇聯解體前後開始的。由於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外部勢力的插手,車臣民族分裂主義勢力惡性膨脹。
1991年9月,蘇聯空軍少將、車臣人杜達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當地的蘇維埃政權
10月,車臣舉行共和國總統和議會選舉,杜達耶夫當選總統。11月,即在蘇聯解體的前夕,杜達耶夫頒令成立“主權國家”車臣共和國,並很快組織了車臣國民衛隊。從此,車臣既不簽署1992年的俄聯邦條約,也不參加1993年的俄議會選舉,在“獨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為了平息車臣日益猖獗的分裂主義勢力,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1994年12月,俄羅斯當局出動6萬軍隊,對車臣非法武裝進行打擊。
由於種種原因,1996年8月31日,俄聯邦政府和車臣非法武裝在俄達吉斯坦共和國境內的哈薩維尤爾特達成協定,規定將車臣地位問題擱置5年。歷時20個月的車臣戰爭以一紙“哈薩維尤爾特協定”而告終,聯邦部隊於1997年1月全部撤出車臣。
1997年1月,車臣舉行總統選舉,馬斯哈多夫當選。同年5月,俄聯邦與車臣簽署和平與相互關係原則條約。但是,馬斯哈多夫仍然堅持車臣是“獨立國家”,不僅拒不執行和平協定,而且加緊分裂活動。尤其令俄羅斯當局不安的是,在馬斯哈多夫領導下的車臣,極端民族主義勢力不僅在車臣境內加緊分裂活動,而且武裝襲擊與其毗鄰的達吉斯坦,企圖與該自治共和國一起建立“神權政治國家”。
因此,1999年8月俄當局出兵10萬,打響了第二次車臣戰爭
2000年1月俄政府宣布馬斯哈多夫為車臣不合法的總統後,他躲藏到車臣南部山區,成為車臣非法武裝的3大頭目之一,組織和領導車臣非法武裝與俄軍對抗。俄政府軍經過空中轟炸和地面圍剿,大股車臣非法武裝被消滅。但是,車臣剩餘的非法武裝化整為零,在車臣內外採取游擊戰術,不斷在俄羅斯各地製造恐怖事件。特別是近幾年來,車臣非法武裝分子活動猖獗,劫持人質、炸毀客機等,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事態動向

2002年12月11日,車臣人民代表大會舉行,討論車臣新憲法和選舉法草案。
2003年3月23日,車臣就是否贊成新的共和國憲法草案、總統選舉法草案、議會選舉法草案舉行車臣歷史上第一次全民公決。全民公決通過的車臣新憲法規定,車臣是俄聯邦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從法律上確定車臣作為俄聯邦一個主體的地位,進而保證俄聯邦主權和領土完整。
2003年10月5日舉行全民選舉,車臣共和國行政長官卡德羅夫當選俄聯邦車臣共和國總統,任期4年,這是根據新選舉法選舉的第一位車臣總統
2004年5月9日,車臣非法武裝在格羅茲尼勝利日慶祝活動中再次製造恐怖爆炸事件,車臣共和國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和俄高加索聯合集群司令巴拉羅夫在這次事件中被炸身亡。
2004年9月1日,馬斯哈多夫與車臣非法武裝的另一個頭目巴薩耶夫策劃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俄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學校劫持人質事件,俄當局隨後懸賞約1000萬美元緝拿他們。
根據形勢的發展,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必須加快車臣立憲進程。
次日,普京發布關於車臣全民公決的總統令。
2005年3月8日,車臣非法武裝頭目馬斯哈多夫在車臣北部被擊斃 。
2006年6月17日,車臣非法武裝重要頭目薩杜拉耶夫當天被車臣警方擊斃 。
同年7月10日,車臣非法武裝頭目巴薩耶夫在俄印古什共和國被俄軍警擊斃。
2007年4月,車臣新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宣誓就職,他是車臣首任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之子。

恐怖攻擊

外界普遍認為,來自車臣的分裂主義分子通過上述襲擊活動向莫斯科示威。盧比揚卡地區是俄聯邦安全局總部所在地,這裡曾是大名鼎鼎的前蘇聯特工機構克格勃總部。2004年8月,莫斯科捷運曾遭到恐怖分子“自殺性襲擊”,當時造成10人死亡。
2010年3月29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內的盧比揚卡和文化公園兩個繁忙的捷運站29日早尖峰時間發生連環爆炸事件。由於現場附近乘客很多,至少造成34人死亡,另有25人受傷。俄羅斯調查機構指出,恐怖分子很可能為本次事件的幕後黑手。
俄羅斯緊急事務部向記者透露,29日早晨7:56分,盧比揚卡捷運站發生爆炸,結果造成22名車廂內和站台上的乘客遇難。45分鐘後,文化公園捷運站又傳來爆炸聲,再次造成至少12名乘客喪生和7人受傷,尚未有組織宣稱對本次事件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發生爆炸的都是列車的第二節車廂。當地監察機構官員表示,可以初步斷定,盧比揚卡捷運站發生的爆炸事件系自殺性襲擊者所為。救援人員正在上述兩個捷運站內搶救遇難者遺體和傷員。俄有關方面已派出大量救護車和直升機前往現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