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慈嶺古道

車慈嶺古道

車慈嶺又名太師嶺,位於浙江省東陽市千祥鎮三聯區光周村(原為三聯鎮光前村)與磐安交匯處。東徑29.037237,北緯120.394235。建於清代,距今有200多年。因古道路兩旁邊有76棵百年楓樹而出名,車慈嶺楓樹76棵。樹高均在20米左右,胸徑大者79厘米,小者50多厘米,樹齡200餘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車慈嶺古道
地理位置,人文歷史,特色,推薦行程,

地理位置

車慈嶺又名太師嶺,位於浙江省東陽市千祥鎮三聯區光周村(原為三聯鎮光前村)與磐安交匯處。東徑29.037237,北緯120.394235。

人文歷史

車慈嶺古道,那裡有美麗的古樹紅楓。據稱,古道兩旁有76棵古老的楓樹,為省級古樹保護群。
建於清代,距今有200多年。因路兩旁邊有76棵百年楓樹而出名,車慈嶺楓樹76棵。樹高均在20米左右,胸徑大者79厘米,小者50多厘米,樹齡200餘年。
車慈嶺起源:據說入秋的一日孝子陸游與老母親經過此地登上太師嶺山頂往下看一片楓樹林(當時小路兩旁有很多小楓樹並非此時的蒼天古樹)被此景所動,位於半山腰有一平岩石供來往的路人休息,陸游與老母親坐在此石上賞景休息,陸游於路人提名為車慈嶺,所以車慈嶺被後人聞名於世。現今考之有據的作品,陸元鈞(即陸宰)有:《題獨秀亭》、《題安文山居》兩首完整的詩和“入車慈嶺”散句。陸游寓居安文時寫作的詩有《別安福僧》和“非烏”散句;第二次來安文時寫的有《東陽觀酴醾》詩,以後應邀而撰的有《陳君墓志銘》;回憶安文的有《齋中雜興·第六》(見《詩稿》卷之四十三)、《予素不工書故硯筆墨皆取具而已作詩自嘲》(見《詩稿》卷之七十)、《雜興·第三》(見《詩稿》卷之六十六)、《縱筆·第三》(見《詩稿》卷之十八)、《行牌頭奴寨之間皆建黃末避賊所經也》(見《詩稿》卷十)等。經考證,也發現有張冠李戴的,如《東陽縣誌》載的《螺山羅漢松》詩,署名為陸游所著。
車慈嶺楓葉是否已紅。驅車沿雙徐線,到馬宅鎮七軼塘村,上村邊的水庫大壩後,約走4公里,到千祥鎮的光周村光前附近,找到車慈嶺古道。
據傳,早年間車慈嶺古道是通往台州沿海的“茶鹽古道”,東陽南鄉千祥、南馬一帶的人們去磐安、天台、仙居,都是走這條古道。有對聯為證:“裕名車慈嶺上通天仙下通蘇杭;半嶺平岩塔紅楓蜜布夏清氣爽。”此對聯有人用毛筆字題寫在古道頂風雨涼亭的牆上。“上通天仙”意為“上通天(台)仙(居)”。當我在涼亭里歇腳時,細細琢磨著這副對聯,覺得“裕”或是“俗”之別字,“蜜布”應是“密布”更為宜。而“半嶺平岩塔”,其實就是“半嶺平岩石”,當地方言稱“岩石”為“岩塔”。
古道光滑的石階上,落滿了片片楓葉,古道旁高大的楓樹,在夕陽輝映下,閃著金光。曾經人來人往的古道,如今人跡罕至。在秋日夕陽中,美麗的楓葉是一種詩意的召喚。

特色

車慈嶺古道,有美麗的古樹紅楓。據稱,路兩旁邊有76棵百年楓樹而出名,車慈嶺楓樹76棵。樹高均在20米左右,胸徑大者79厘米,小者50多厘米,樹齡200餘年。為省級古樹保護群。
有陳氏一家看中光前村的土地為安居搬遷至光前村,原為台州磐安經光前到三聯千祥永康,光前村車慈嶺是“茶鹽古道”的必經之路,陳氏一家老太師提修造車慈嶺為方便來往商客所造,當時都是清晨往三聯千祥永康趕路,待傍晚時分趕回磐安台州等地,清晨由於太陽剛出來車慈嶺的一邊朝東,而周邊的山高並曬不到過路的人,傍晚時太陽下山車慈嶺另外一邊朝西趕回的商客被太陽剛好曬到,所以車慈嶺只有在朝西的一邊種有楓樹。當時陳氏老太師修造車慈嶺將造好時有一天因大兒子單獨一人造路勞累中暑而亡享年76歲,所以老太師種了76顆楓樹為掉念大兒子。
古道光滑的石階上,落滿了片片楓葉,古道旁高大的楓樹,在夕陽輝映下,閃著金光。曾經人來人往的古道,如今人跡罕至。在秋日夕陽中,美麗的楓葉是一種詩意的召喚。沙沙作響的落葉,歷經風雨的石階。
經數百年風雨磨礪的石階。
古道的頂端有座2006年重修的風雨涼亭。站在山頂透過楓樹的枝葉,可以遠遠望見諸永高速公路。在車慈嶺西坡的古道旁,保存了一大片樹齡在幾百年的古楓樹。順著彎彎曲曲的山道走下去,位於半山腰處有東陽市人民政府於2003年立的一方青石碑,依稀可以辨認出刻有“浙江省古道古樹群保護碑;主要樹種:楓香;數量:76棵;保護等級:III級”等字樣。是省級古樹保護群!

推薦行程

難度係數:初級戶外路線
9:00壺鎮集合出發
10:00乘汽車到達(磐安)朱錫嶺腳村,接下來開始徒步
11:00徒步到達東陽“車慈嶺”
12:00徒步到達東陽“車慈嶺”繼續往馬鞍山村進發午餐
13:30從東陽馬鞍山村乘車回壺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