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備五弓

太極拳技法術語。又稱“一身備五弓”。太極拳理論中,把勁力的蓄髮比喻為“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一身備五弓”。五弓,即身弓、臂弓或稱手弓(左右)、腿弓或稱足弓(左右)。身弓,以腰為弓把,閥門(第一節頸椎)和尾閭骨為弓梢;臂弓,以肘為弓把,鎖骨與手腕為弓梢;腿弓,以膝為弓把,胯骨與足跟為弓梢。五弓以身弓為主,臂弓。腿弓為輔。蓄勁時,含胸、收胯、屈膝、屈臂;發勁時,足跟蹬勁、伸膝、送髓、立腰、展臂,形於手指。要求一身備五,五弓合一,形成全身協調統一的整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身備五弓
  • 性質:太極拳技法術語
  • 又稱:一身備五弓
  • 五弓:身弓、臂弓或稱手弓、腿弓
概述,五弓,身弓,臂弓,腿弓,總綱,

概述

太極拳身法要求做到一身備五弓,不論練拳或與人推手全身的勁力是蓄髮互變、剛柔相濟的,一身備五弓指的是整個上身軀幹為一張弓,兩臂、兩腿各為兩張弓,總共為五張弓,一身備五弓,在動時“動則俱動,動如江河”,在靜時,“靜則俱靜,靜如山嶽”。蓄中有發,發中有蓄,能蓄能發,滔滔不斷,能身備五弓,五弓合一,內勁才易於轉換,內勁暗中變動,令人不知,觸之則旋轉自如,發之則如閃電雷鳴。

五弓

身弓

身弓為一張主弓,以協領雙臂、雙腿四張弓在空間的張弛開合運動,身弓以腰為弓把,腰脊要始終以意氣貫注,中定而不偏移搖擺,大椎穴與尾閭骨為弓梢,上下對稱,蓄勁時大椎穴與尾閭骨上下相吸相合,尾閭中正,提頂吊襠,含胸拔背,自能加強身弓的蓄吸之勢,發放勁力時,腰脊命門穴處微微後撐,下行於兩胯兩腿,注於足跟,同時上通於脊背,布於雙臂,達於指掌,每一動作蓄髮收放過程,如一張大弓的張弛開合,即為:“身似弓身勁似箭”。

臂弓

臂弓以肘為弓把,要始終以意氣貫注於肘間,須沉著松靜,手腕關節與鎖骨為弓梢,鎖骨弓梢要固定,與手腕前後對稱,肩與腕部也須松靜,蓄勁時,手臂由直變曲,手掌里旋,即手心由外向內旋轉,並以意貫勁,先收小指,依次收到拇指,匯於掌根,沉肘松肩,順雙臂至脊背,注於腰間,匯于丹田。發勁時,勁源於丹田,轉換注於腰間,通於脊背,貫勁於雙臂,臂由曲變直時,要以手領肘,以肘領肩,定式前要以肩催肘,以肘催手,達於指端,內勁貫足,沉著松淨要兼而有之。

腿弓

腿弓以膝為弓把,大腿根與足跟為弓梢,兩腿弓是以平衡和支撐全身重量為主,又是運動和勁力的根基,全身動作的靈活或遲滯全賴於兩腿弓的運動是否正確變換。大腿根弓梢要穩固,兩足進退要劃弧形,不可直進直退,或直上直下,兩足弓的虛實要分清,虛腿要足跟或足尖著地,膝蓋前挺以意貫注,胯骨松沉後撐,虛腿非全然無力,隨時有變實之機。實腿足掌踏於地面,以意貫注,下沉而勁力上翻,有時雖一腿支撐全身重量,但非全然站煞,要有騰躍之勢,進步時身體重心移於另一腿,先提大腿,蓄勁於膝,提起足跟,足尖斜下垂,再由屈而伸,腳緩緩落下,先足跟著地,腳尖上翹,然後腳掌和腳尖著地踏實,退步時先將身體重心落於一腿,提另一大腿,蓄勁於膝,提起足跟,再向後伸,先腳尖著地,然後腳根著地踏實。

總綱

一身備五弓,屈伸進退要五弓合一,以身弓統帥其餘四弓,達到上下相隨,周身一家。即為武禹襄所說:“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的境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