踴貴屨賤

踴貴屨賤

踴貴屨賤,來自於春秋時期晏子的故事, 原來諷刺濫施刑罰,後用以比喻世態失常,社會現象不合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踴貴屨賤
  • 拼音:yǒng guì jù jiàn
  • 釋義:比喻嚴酷的刑罰
  • 主人公晏子
釋義,原文典故,故事,哲學寓意,

釋義

1. 比喻嚴酷的刑罰。
2. 原意諷刺某人濫施刑罰,後用以比喻世態失常,社會現象不合理。

原文典故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辭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於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利之,敢不識乎?”公曰:“何貴何賤?”於是景公繁於刑,有鬻踴者。故對曰:“踴貴屨賤。”既已告於君,故與叔向語而稱之。景公為是省於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其是之謂乎!”

故事

晏子是春秋時代齊景公的大夫。
晏子當了相國,起初,景公想要為晏子更換住宅,說:“你的住宅靠近集市,低洼狹小,喧鬧揚塵,不適合居住,我給你換個明亮高爽的的住處吧。”晏子推辭說:“君主的先臣就住在這裡,臣不足以繼承先臣的業績,這對臣已經過分了。況且小人靠近市場,早晚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是小人的利益。哪敢麻煩鄰里遷居為我建房?”景公笑著說:“您靠近市場,了解物品的貴賤嗎?”晏子說:“既然以它為利,豈敢不知道呢?”景公說:“什麼東西賣得貴,什麼東西賣得賤?”當時齊景公刑名繁多苛嚴,有出售為受過刖刑的人製作的鞋的,所以晏子回答說:“為受過刖刑的人製作的鞋賣得貴,(普通人穿的)鞋賣得便宜。”晏子已經告訴了國君,所以向叔在談話中說到這個。齊景公聽後便減省了刑罰。君子說:“仁人的言論,它的利益是很廣泛的。晏子的一句話,而齊景公就減少了刑罰。《詩經》說:‘君子如果高興,亂事就能很快停止下來。’正是說的這類事情吧?”

哲學寓意

人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表現在人類能積極的能動的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人在實踐基礎上不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通過抽象思維活動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認識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目的性和計畫性。典故中晏子抓住了最能反映本質的現象:用“踴貴屨賤”這一事實揭示了齊國刑法殘酷、荼毒人民的重大問題,不露聲色地向齊景公勸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這正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