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仙鶴

跳仙鶴

跳仙鶴屬於大道具類傳統民俗舞蹈,舞者頭套仙鶴形道具,作模擬仙鶴的各種舞姿,現僅存於杭州富陽市場口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跳仙鶴
  • 僅存於:杭州富陽市場口鎮
  • 屬於:大道具類傳統民俗舞蹈
  • 地位:富陽著名的四大工業商埠之一
歷史沿革,風格特色,禮儀,動作,伴奏,服裝,傳承現狀,

歷史沿革

場口位於富陽西南方,是三國時期吳帝孫權的故里,也是歷史上富陽著名的四大工業商埠之一。世居場口鎮的徐姓宗族,一直相傳著“跳仙鶴”故事和舞蹈: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徐世楹考中進士,在乘船赴四川上任途中,遭遇暴雨,船身顛簸,情勢危急。忽然飛來一隻大鳥,停在船桅頂上,遂使大船轉危為安。抵達四川後,徐世楹畫出大鳥圖形,稱之“仙鶴”,供奉堂上。後回場口建造“官房廳”,逢年過節,掛畫於中堂,令子孫拜祭。至於供奉畫像何時演變成舞蹈,則無從考證。
跳仙鶴

風格特色

禮儀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跳仙鶴主要在各家住宅堂前表演。每年正月十一至正月十八,每天在810面彩旗的簇擁下,先到場口龍潭廟朝神,然後走村串戶,以討彩頭。各家迎仙鶴也有一定之規,男主人須先行在大門口燃放爆竹以示歡迎,並為仙鶴披上紅布。接入堂前,向仙鶴作揖,以示恭敬。仙鶴舞畢,男主人送至大門口,再作揖送行。

動作

《跳仙鶴》的舞蹈形式別具一格,內容均以模仿飛禽生態為主,主要動作是行進、洗毛、展翅、鞠躬等。“仙鶴不要教,只要背得牢”、“若要腳步穩,腰力最要緊”,這幾句跳仙鶴的要領說明該舞的關鍵跳法在於壯健穩重。名為“跳”,實質是“走”。

伴奏

《跳仙鶴》以梅花鑼鼓伴奏,由鞭鼓(單皮鼓)、大鑼、小鑼、大鈸、水鑔和二支梅花(嗩吶)共七人組成。舞時以《普天樂》曲牌為主,在街坊里弄行進時由鑼鼓隊自便,一般採用《二月》、《將軍令》、《梅花三弄》等民間曲牌。

服裝

《跳仙鶴》的服裝、道具別具一格。道具的製作過程,先做主體骨架,再做翅膀,鶴頭用香梓木雕刻,鶴身底部沿邊紮上宗麻編成的排蘇。服裝要求:舞鶴者因未露自身,服裝以輕便型的運動服裝為主,伴樂者則以統一色調的民俗服裝為好。

傳承現狀

1954年,最後一位“跳仙鶴”的老藝人徐茂金代表富陽縣出席過建德專區的民間舞蹈匯演。
1955年,在省文化部門的幫助編排下,場口《跳仙鶴》曾與吳興縣的《蚌殼舞》組合成《鶴蚌舞》,並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
1961年,徐茂金去世,“跳仙鶴”在場口鎮停演。
至1979年,富陽縣文化館重新編導了第二代《鶴蚌舞》,參加杭州市慶祝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並獲獎。1982年,第三代《鶴蚌舞》在浙江省第二屆民眾文藝調演中獲民間舞蹈獎。
1992年,“跳仙鶴”節目在場口一帶表演了一個多月,但形式演變成“百鳥朝鳳”。
1992年至2010年,跳仙鶴停演。
2010年,《跳仙鶴》重放異彩,驚艷杭城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