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神(路頭神)

五路神

路頭神一般指本詞條

五路神又稱路頭神。是中國民間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人們在正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文武財神是中國民間所謂的正財神,在正財神之外,還有偏財神,這是就財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中國民間的偏財神經常是指被稱為“五路神”的財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路神
  • 外文名:Five LuShen
  • 別名:路頭神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
  • 職業:神仙
  • 信仰:道教
  • 生日正月初五
五路神傳說,說法一,說法二,偏財神,供五路神,典故,典故起源,拜見意圖,

五路神傳說

說法一

關於路神,中國民間的說法有很多版本。吳地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侵擾江浙一帶,民間紛紛組織義軍抗敵。其中何五路最為勇敢,是抗倭英雄。他帶領義軍,奮勇抗敵,最後為保衛家園而英勇戰死。人們為紀念這位英雄,就立像供祀,但因何五路系普通百姓,沒有功名,按照封建社會的規定,百姓是不能放在正廳里的,故放不進正廟。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蘇州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再說財神有文財神,武財神,何五路是沒有官銜的草民,因此就不能進財神殿,只能偏居一隅,在大門旁邊設立路頭堂祭祀,所以被稱為偏財神。偏財神當然非正財神,就好似警察與協警。然而,百姓包括商家不這么想,認為:文人信奉文財神,武人信奉武財神,我們這些皆非文非武的,供奉這位偏財神反而是正道。後來一些文武官員見大多數人皆信奉路神,也跟著信奉起來。
無錫版本,當時倭寇侵擾無錫,在知縣的帶領下,何五路和很多無錫人一樣自發組織“民兵”抗倭。後來,在一次戰鬥中,何無路等36人為保衛無錫英勇戰死,人稱“三十六義士”。老百姓為了紀念何五路等人,在大門旁邊設立路頭堂祭祀倭寇圍城後,日夜猛攻,守城軍民一面堅守城池,一面伺機出擊。1554年陰曆五月初八日,城內軍民在張守經、何五路、苗子白的帶領下出城襲擊倭寇。他們從西水關乘船殺出。出西門,倭寇一個都不見,這時恰遇天下大雨,義軍衣甲盡濕,正當準備回城的時刻,忽然倭寇伏兵齊出,猛撲義軍。義軍在雨中匆促應戰。戰鬥十分激烈,何五路等36個在這次戰鬥中英勇犧牲。

說法二

一說五路神是指我國民間主要信奉的五大財神,分別是東路財神比干、南路財神柴榮、西路財神關公、北路財神趙公明、中斌財神王亥

偏財神

在《封神演義》中,五路財神指的是趙公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
在民間所供財神中,不管是趙公元帥,還是賜福天官,身邊總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說是地地道道的偏財神。有關利市仙官的來歷,在《封神演義》中有記載: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財神趙公明的徒弟,後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之神。所謂“利市”包含三重含義:一是指做買賣時得到的利潤;二是指吉利和運氣;三是指喜慶或節日的喜錢如壓歲錢等。人們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財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滿,萬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別是商人,還把利市仙官圖貼到門上,並配以招財童子,對聯寫道:“招財童子至”與“利市仙官來”,隱喻財源廣進、吉祥如意。

供五路神

“五路神”又指路頭、行神。清人姚富君說:“五路神俗稱財神,其實即五祀門行中之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其中的五路是指東西南北中五方,意為出門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運,發大財。
五路財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他們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這天天剛放亮,城鄉各位都可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了搶先接到財神,商家多是初四晚舉行迎神儀式,準備好果品、糕點及豬頭等祭祀用品,請財神喝酒。屆時,主人手持香燭,分別到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堂接財神,五位財神接齊後,掛起財神紙馬,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拜罷,將財神紙馬焚化。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到了初五凌晨,人們搶先打開大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頭酒,直吃到天亮開門營業,據說可保一年“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清代蔡雲《吳覦》中有生動描述: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所謂“搶路頭”即搶接五路財神,人們個個爭早放頭通鞭炮,以此祈盼發家致富。

典故

典故起源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鬥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拜見意圖

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