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湛沁

路湛沁

路湛沁,著名結構工程專家和教育家,西南交通大學資深教授,我國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開拓者之一。長期從事結構工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鋼筋混凝土基本構件力學行為、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等幾個重要科研方向成果顯著,為我國結構工程設計及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湛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唐山
  • 出生日期:1921年1月27日
  • 逝世日期:2017年1月28日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
  • 主要成就:現代結構工程學科開拓者之一
生平簡介,主要成就,主要論著,人物評價,

生平簡介

路湛沁,出生於河北唐山,祖籍江蘇無錫。1934年 於唐山扶輪國小畢業。後入河北通縣潞河中學,國中畢業後進入唐山豐灤中學讀高中。
其父當時是唐山機車車輛工廠的技術員,1937年“七·七”事變後,其兄路湛淵隨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內遷,經湖南湘潭楊家灘輾轉至貴州平越,路湛沁則隨父留在唐山繼續讀書。高中畢業後,遵循父親的囑咐,前往內地投考大學。當時一些重要的大學都已遷往西南地區,路程非常遙遠。1940年夏,他隻身南下,取道海路,經秦皇島上海鎮海,越過日寇封鎖線,輾轉西行。途經江西贛州時,獲悉即將舉行高校統考,當即便在贛州報名參加,報考的第一志願為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1941年起名為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第二志願為西南聯大。參加完高考後繼續西行,經湖南到貴州平越。不久,得知如願考取了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夙願。抗日戰爭時期的大學,條件簡陋,學習生活非常艱苦,但立志報效祖國的學生們都精神飽滿,洋溢著一種奮發向上的氣氛。路湛沁就在這種艱苦而又奮發的情形下開始了4年的大學生活。1944年大學畢業後,前往中印公路施工現場實習,隨後在公路總局機械築路總隊任工務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現西南交通大學)於1946年遷回唐山。路湛沁在上海遇見他的老師顧宜孫先生。顧先生邀請他回校任教,他欣然答應,受聘為顧宜孫先生的助教,從此開始了他畢生從事的工程教育事業。
1950-1954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班土木系鋼混結構專業結業。
1957-1959年 莫斯科鐵路運輸工程學院橋樑隧道系進修教師
1946-1993年 唐山工學院(後稱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1-1983年 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
1993年— 退休後返聘任《西南交通大學學報》主編。
2017年1月28日晚,路湛沁教授在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6歲。

主要成就

推動學科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路湛沁被唐山工學院(1946 年改為此校名,現西南交通大學)選派前往當時學習前蘇聯科技的名校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班進修深造。在那裡,許多教師和教材都來自前蘇聯,主要用俄文學習。他跟隨來自莫斯科土建學院的兩位專家研修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同時也學習前蘇聯教學方面的經驗。在1950年至1954年進修深造期間,還兼任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結構教研室副主任。1953年,在哈工大舉辦的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科學研討會上,路湛沁主持了工程結構(主要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方面的討論,向來自全國各高校的同行們介紹了對當時教學計畫、教學大綱、教學日曆、課程設計、考試方法等方面的認識體會,展示了當時的教學成果,產生了很好的反響。在哈工大學習期間,他還主持翻譯了前蘇聯大學教材《鋼筋混凝土結構學》。該教材20世紀50年代出版後,被國內各高等院校工民建專業結構工程教學所採用,為當時我國高等學校的結構工程教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4年夏天,路湛沁回到唐山鐵道學院,繼續從事教學工作。鑒於他在結構工程方面的造詣和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教育部於1957年又選派路湛沁赴莫斯科鐵道運輸工程學院進修鋼筋混凝土結構等學科專業,同時對前蘇聯高校的教學及科研狀況進行考察。在為期兩年多的進修期間,他一邊學習,一邊還參加了莫斯科鐵道科學研究院的有關課題試驗與科研項目。
鐵路系統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的開拓者
1959年夏,路湛沁結束了在前蘇聯的進修,回到了唐山鐵道學院(現為西南交通大學),繼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由於國家鐵路建設的需要,在全國鐵路院校中,唐山鐵道學院於1956年首先增設了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當時該專業師資力量薄弱,都是一些年青教師。他們借鑑前蘇聯教育經驗,團結互助相互切磋,從實踐中逐步成長起來。唐院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幾十年來為我國的鐵路與交通建設培養了成批的專業人才,在我國的建設事業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路湛沁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對科研的重要性以及科研與教學的結合,有很深的體會。從20世紀70年代起,他對西南交通大學結構工程學科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特別是對結構工程試驗室的現代化建設更是不遺餘力。籌建初期條件很差、困難重重,他和助手陳家夔從一台長柱壓力機開始,逐漸增購設備,精心策劃試驗室的規劃和設計,使試驗室基本具備了比較完善的試驗技術手段。原來小型的結構工程實驗室如今已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結構試驗中心,已裝備有大型結構模擬動力試驗裝置,確保了西南交大土建類教學與科研的需要,並在研究生的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在教學和科研相結合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獲得了國內同行的高度肯定和重視。1984年他作為著名專家被教育部聘為世界銀行貸款第二個大學發展項目審議委員會成員,對國內6個兄弟院校的試驗設備發展項目提出了相應建議,得到大家的尊重。
路湛沁對西南交大的學科建設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特別是對學科人才梯隊建設和科研方向的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自己在科研方面更是身體力行,從1978年起便結合當時國家建委重點科研項目進行研究,特別是對鋼筋混凝土基本構件力學行為、結構抗震性能、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等幾個重要科研方向的基礎性試驗項目,進行了長期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路湛沁在進行這些科研的同時,還結合教學,培養了大批的研究生。隨著這些研究生的成長,成為一批又一批學有所成的年輕人才,從而也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梯隊及穩定的科研方向。“鋼筋混凝土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強度試驗”等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內外相應的研究論文集及刊物上,其中一些成果為我國工程設計規範的修訂提供了依據。
路湛沁在學校發揮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學工作和科研之外,他還先後兼任了一些行政工作。自1954年起,路湛沁曾先後兼任過唐山鐵道學院及西南交大峨眉建校設計室、西南交大科研處、結構教研室、橋隧系等部門的負責人,還擔任過復刊後的《西南交通大學學報》主編,以及主管科研的副校長等職務。在這些行政工作中,路湛沁任勞任怨,克己奉公,履行了職責,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推動我國混凝土結構理論和抗震性能研究
路湛沁在科研方面的突出成就之一,是為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和理論分析。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基本上是照搬照抄前蘇聯的模式。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原建築工程部頒發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TJ 10-74,與我國的建設需要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路湛沁對這種狀況很早就給予了關注和思考。1978年科學大會後,即組建了科研小組,針對上述狀況開展了實驗研究工作,決心摸索出一套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規範數據,以適應我國建設發展的需要。
路湛沁的科研重點為研究鋼筋混凝土構件正截面承載力以及偏壓長柱偏心距增大係數等問題。他被聘為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修訂組的顧問,並被選為全國鋼筋混凝土技術標準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及顧問。
路湛沁在科研方面不斷創新,推動了我國混凝土結構抗震研究的發展。在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混凝土框架柱是高層建築的主要承重構件,對地震效應極為敏感。通過對國內外的歷次地震災害調查結果表明,鋼筋混凝土框架柱尤其是短柱震害較為嚴重,其破壞往往導致整個結構物的倒塌。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譬如日本就於1979年成立了鋼筋混凝土短柱委員會,展開了相關的研究工作。路湛沁領導的科研團隊從1982年開始,也及時地根據我國國情制定了研究計畫,在借鑑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我國鋼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問題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當時學校的結構工程實驗室沒有抗震試驗載入設備,要做試驗首先要解決設備問題。他便派遣他的研究生到國內其他研究機構考察,並和學生們一起通過各種途徑查閱了國外(特別是日本)的有關資料,自己設計,自己製作,研製出了一套鋼筋混凝土框架柱低周往復抗震試驗載入設備。該設備在載入能力及操控性能等方面當時均處於國內先進水平。他領導科研團隊利用這種先進的試驗載入設備,對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進行了系統的試驗研究,從而揭示了鋼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壞規律,以及各種設計參數對鋼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能力的影響。其中關於縱向受拉鋼筋率過大會使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產生低延性的粘結破壞,因而應限制最大配筋率等結論,為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所採用。在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受到國外同行的關注。在美國休斯敦大學召開的“國際混凝土剪下專題研討會議”,共邀請了世界各國專家約50名,路湛沁也是被邀請者之一,在這次研討會上提交了“Seismic Behavior of RC and SRC Columns”(鋼筋混凝土與型鋼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論文。
填補我國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空白
路湛沁並沒有滿足於已取得的這些科研成果,他覺得搞科研離不開創新與開拓,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正是基於這種思路,他結合我國國情,開展了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研究。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內置型鋼的一種新的組合結構形式,具有極佳的抗震性能,已在日本等國家得到廣泛的運用。由於這種結構形式相對於鋼筋混凝土結構而言用鋼量較高,因而20世紀80年代以前在我國較少採用,只有個別工程採用了這種結構,基本上仍參照了日本前蘇聯的設計規範進行設計。20世紀80 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工程需要採用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然而當時我國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還很少,也沒有適合我國國情的設計規範,這種空白狀況嚴重阻礙了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推廣套用。路湛沁領導的科研團隊於80 年代中期至90年代,對型鋼混凝土梁、柱、節點、剪力牆以及框架結構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無論是試驗數量還是試驗參數範圍都居國內前列,從而為我國第一部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規範的編制提供了準確詳實的試驗數據,成為該規範的主要編制者之一。該規範中關於型鋼混凝土組合梁剛度與裂縫寬度計算方法、偏壓長柱偏心距增大係數計算方法等,均採用了路湛沁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此後,他針對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施工周期長、施工技術複雜、工程造價高等問題,又進一步研究了鋼筋混凝土與型鋼混凝土的混合結構體系,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已在一些重要工程中得到套用。
教書育人 桃李成蹊
路湛沁從事教學數十年,對年輕人才的培養更是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他在教學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加上在專業研究領域中的高深造詣,講的課深入淺出而富有啟發性,學生們都非常愛聽;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年輕學子,如今大都已成為專業領域內的業務精英和科研隊伍中的重要骨幹力量。
西南交大自1981年成立教師職稱評審組以來,路湛沁一直擔任評審委員。1988年至1999年,學校為了加快人才培養,又成立了教師職稱破格評審委員會,他擔任主任。職稱評定中往往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複雜問題,他總是從學科建設和教學需要的大局出發,既嚴格把關,又破除資歷等限制,使一大批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成為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如今已85歲的路湛沁,仍然擔任著學校的高級職稱評審委員,這不僅說明了他的學術地位和在學科領域中的影響,而且充分顯示了學校對他的倚重,同時也表達了廣大教師對他的由衷敬佩和高度信任。

主要論著

薩赫諾夫斯基.鋼筋混凝土結構學.路湛沁,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林同炎.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路湛沁,譯.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3.
路湛沁.鋼筋混凝土偏心受壓構件正載面強度的試驗研究.鋼筋混凝土結構研究報告選集(2).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1:19-61.
路湛沁.鋼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低周反覆荷載作用下的抗彎強度和延性.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87,22(1):1-11.
路湛沁.勁性混凝土構件極限承載力分析與計算.土木工程學報,1996,29(2):37-45.
Zhan-Qin lu(路湛沁). Seismic Behavior of RC and SRC Short Columns. Concrete Shear in Earthguake . Edited by T. C. C. HSU and S. T. MAU. LONDON and NEW YORK :EI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LTD, 1992:65-74.

人物評價

路湛沁,結構工程專家,資深教授,我國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開拓者之一。長期從事結構工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鋼筋混凝土基本構件力學行為、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等幾個重要科研方向成果顯著,為我國結構工程設計及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