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內

路內

小說家,1973年生,任職於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2007年在《收穫》雜誌發表長篇小說《少年巴比倫》而受到關注(2007年第6期),至2013年,發表於《收穫》和《人民文學》共五部長篇小說(收穫2007.6、2008春夏長篇專號、2011.3,人民文學2012.7、2013.10)。2014年以《天使墜落在哪裡》為最終篇完成70萬字的“追隨三部曲”(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4月,擔任第二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的評審會成員。

基本介紹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蘇州
  • 出生日期:1973年
  • 職業:文學作家
  • 代表作品:《少年巴比倫》,《花街往事》,《天使墜落在哪裡》等
簡介,長篇作品介紹,已發表作品,社會活動,文學之路,作品由來,人物評價,作者書評,獲獎記錄,

簡介

路內路內
小說家,1973年生,任職於上海市作家協會。2007年在《收穫》雜誌發表長篇小說《少年巴比倫》而受到關注,至2013年,發表於《收穫》和《人民文學》共五部長篇小說。2014年以《天使墜落在哪裡》為最終篇完成70萬字的“追隨三部曲”。

長篇作品介紹

《少年巴比倫》
“追隨三部曲”之一。1992年,虛構城市“戴城”,二十歲的青年路小路從技校畢業,進入當地糖精廠,成為學徒鉗工。這是工人階級最後的黃金時代,大下崗尚未來臨,國營企業安逸無憂。路小路從鉗工做到電工,從電工又慘遭降級,成為糖精操作工,經歷了荒謬與滑稽的生活。在長達三年的工廠生涯中,美麗的廠醫白藍成為他的秘密愛人,最終白藍離開戴城,出國。路小路受其教誨,考取夜大,辭職離開工廠,此時大下崗時代同步到來。
全書18萬字。
“追隨三部曲”之二。身在1999年世紀末的路小路回憶初戀女孩於小齊,1990年他們都十八歲,路小路是戴城著名爛校化工技校的混混,小齊是語文老師的女兒,她是一所美術職校的學生,只想學會畫卡通,到南方去掙點錢。他願追隨她,卻無能為力。在這座閉塞的小城,所有的同齡人都想離開它,再也不要回來。語文老師病故,小齊獨自離開戴城,她的青梅竹馬李翔先於路小路追隨她而去,路小路仍留在這座城市,等待成為一個糖精廠的工人。
全書22萬字。
《雲中人》
本世紀初,三流大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夏小凡即將畢業,卻始終難以忘記大一那年與之發生一夜情的無名學姐,據說她被變態敲頭狂殺死在黑暗的道路上,兇手已經伏法,迷題並未解開。數年後,敲頭案再次出現,學校人心惶惶。美麗的學妹白曉薇被變態斜眼跟蹤,不久即告失蹤。她的風塵生涯, 她與夏小凡之間的往事,令後者無法報警,只能獨自踏上尋找失蹤者的路程。精神分裂的咖啡店招待、被鐵錘打破顱骨停止發育的雜貨店老闆、因貓而死的求職女生,一個一個或陌生或熟悉的人相繼離開這裡,他仍舊在追兇的路上。
全書18萬字。
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視角交叉進行的小說,時間自1966年至1992年,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的故事。在戴城的薔薇街上,歪頭少年顧小山回憶他的家史,1966年,身為照相館攝影師的父親顧大宏在武鬥中結識了母親李蘇華和小姨李紅霞,武鬥結束後,李紅霞去雲南做知青。七十年代,李蘇華和李紅霞因翻車事故死在山溝里。帥氣的父親成為鰥夫,家中留下一個美女姐姐顧小妍和怪物弟弟顧小山。八十年代,顧大宏成為早期的個體戶,他曾在五十年代學過跳舞,一時成為全城名人,到處教人跳舞,招惹了大破鞋關文梨,糾葛十年的濫情。姐姐小妍是這條街上最早的本科生,被賓館門童勉子和外地青年牛蒡追求,陰差陽錯,兩個人在同一個夏天犯罪、坐牢。顧小山因是先天殘疾,自幼受到欺辱,只愛著國小同桌羅佳,她三次出現於他的生命里,從童年到青年時期,成為他人生的唯一光明所在。
小說單行本共分八部:當年情,相冊,跳舞時代,瘋人之家,胖姑結婚,痴兒,日暈月暈,光明。
全書25萬字。

已發表作品

長篇:《少年巴比倫》發表於《收穫》2007年第6期
追隨她的旅程》發表於《收穫》2008年長篇專號·春夏卷
雲中人》發表於《收穫》2011年第3期
花街往事》發表於《人民文學》2012年第7期
短篇:《女神陷阱》發表於《鯉·謊言
《無人會跳華爾茲》發表於《鯉·曖昧
《四十烏鴉鏖戰記》發表於《鯉·最好的時光

社會活動

2019年4月,擔任第二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的評審會成員。

文學之路

當大多數文學青年在大學校園裡滿懷憂傷地抒情時,19歲的路內已開始在蘇州、上海、重慶的工廠里輾轉。如果把他做過的工作羅列出來,將會是長長的一串名單:鉗工,維修電工,值班電工,操作工,倉庫管理員,營業員,會計,小職員,電腦設計,小販,播音員,攝像師,廣告公司文案,公關公司老闆,等等等等。
作品作品
“失業,找工作,又失業,又找工作。就這么回事。”路內說。而這個從19歲就開始進工廠的蘇州少年,當年最多的文學啟蒙是工廠里的圖書館,“因為一天八小時就盯著幾十個電錶,也不用幹活,只能看看文學期刊了。”與許多人偏向西方的閱讀經驗不同,路內讀的更多的是蘇童林白等當時為時代風氣的先鋒小說。而更多時候,他就像小說中的路小路們那樣遊蕩在街頭,看人打群架,進工廠擰螺絲釘或者換燈泡,在混沌的憂傷中度過青春。
1998年,路內去南方走了一圈,終點站是重慶,他去那裡替台灣商人看守倉庫。那時南方發大水,沿路展示在這個青年面前的是詩意卻也殘酷的畫面。“一個蘇州人,看到的全是魚米之鄉的景色,頭一回看到岩石縫裡種玉米。你會去想,為什麼貴州的小孩都沒書讀,你這輩子的憂傷,跟那些沒衣服穿的小孩比起來,算什麼?”“感覺自己的憂傷一下子轉化為內心的憂傷。”他這樣描述這趟旅程帶給自己的震動。

作品由來

路內老家是蘇州,用他的話說,離蘇童筆下的香椿街就一個街區,這難道就是他與文學的最早淵源?《少年巴比倫》和《追隨她的旅程》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叫“戴城”的江南小城,路內說,戴城其實就是縮小版的蘇州。在這兩部小說里,主角是一位名叫路小路的少年,技校畢業,在化工廠修水泵,和老阿姨調情,在學校里做混混……而這些大都是路內本人在1990年代初的生活軌跡。中國作家有寫大學的,有寫高中的,路內算是為技校生正了言。《少年巴比倫》里路小路沒辦法博得同年齡女孩的青睞,卻是工廠老阿姨保護的對象,路內說這是真的,在工廠里老阿姨對他很好;《追隨她的旅程》里路小路的鐵哥們叫楊一,裡面關於楊一的一大堆糗事,原來大都是路內好兄弟的故事,據說真實的楊一同學是全上海最窮的IT公司CEO,如果要做簽售,倒是可以把真實版楊一拉來捧場。
路內路內
路內曾半開玩笑地說,他可能是中國年輕一代作家裡學歷最低的一位——技校,接著是水泵修理工——其實只會擰螺絲,然後又跑到重慶看倉庫,後來在蘇州乾起了廣告,一路又跑到了上海。身份不停轉變,只是沒有中斷過寫作。有朋友勸他,既然已經寫了兩部小說,就專心在家寫小說發財吧。路內說,要是靠寫小說吃飯,早就餓死了,廣告公司的工作至少讓自己生活安穩。從單純的財務盈利報表看,寫作是負收益。路內開玩笑地說,出小說最大的希望就是,“能不讓出版社朋友虧就行”。首印1.5萬冊的《少年巴比倫》現在還滯銷著,這成了他出版人有點頭疼的事情,只希望《追隨她的旅程》能補償一下。《少年巴比倫》和《追隨她的旅程》寫的是路內的青蔥歲月,而手頭上計畫寫的另一部小說卻是懸疑驚悚題材,他可能不再用長篇為“路小路”立傳了。
從蘇州定居到上海的路內,是某廣告公司的內容總監,業餘寫小說。2007年的《收穫》在半年內連續發了《少年巴比倫》和《追隨她的旅程》兩部長篇,單行本的《少年巴比倫》還在滯銷著,剛剛上市的《追隨她的旅程》則令路內期待很大。最近因為家裡添了小寶寶,被吵得不行的路內只好把寫作地點搬到了辦公室。

人物評價

路內,當代文壇出現的最讓人驚艷的小說家,被評論家稱之為中國70一代最好的小說家之一,文字幽默暢快,而又傷感纏綿,常常讓人“微笑著讀他的文字,卻忍不住悲傷”。半年內在《收穫》雜誌連發兩個長篇小說。是目前上海文壇青年一代的領軍人物。有讀者用“驚艷”一詞來形容青年作家路內在文壇的出現。半年之內兩次登入《收穫》雜誌,長篇小說《少年巴比倫》讓許多人“微笑著閱讀,卻忍不住悲傷”。近日,他又推出長篇《追隨她的旅程》,用富有生氣的細節和語言抒寫戴城少年路小路的青春成長。
路內路內
至於路內的小說,之前的《少年巴比倫》,新作是《追隨她的旅程》,而《追隨》比之《少年》,其實更是一段路小路自我發現的旅程。當然這種自我身份的確立,是在一系列的追隨他者的過程中無意完成的。陳墾講,路內的小說其實是命題作文,就是說,路內其實是目標比較明確的去回溯或者部分的虛構自己的青春。
看路內的東西,多少覺得一點王小波的意思。雖然他比王小波要來的更加失控一些。當然這種失控主要來自於路內對文本中的暴力,採取的絕不懺悔的態度。作品中的很多人物是“死了也是活該,活著也是混著”,所以死於暴力,或者不死於暴力,還有其中的殘忍、無力和混亂,都是正常的,所以根本沒有懺悔的必要。
當然這種失控的另一方面就是也同時成就了他小說中的那種“年輕氣盛”。而這種“年輕氣盛”很大程度來自文本中的路小路。路小路不過就是一個混混,混跡於一群混混之中。一些時候,覺得自己不該這么混著,但這種念頭也並不強烈。當然圍繞路小路的還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愛情和暴力,一種“沾沾自喜的形態和虛假的幸福感”,當然還有大量髒字。

作者書評

讀路內的小說,總給人一種錯覺,感覺90年代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年代,那個時代格局下的小城市的生存狀態,竟然不可思議的具有一種普遍性。而青春期的無望、閉塞、瘋狂其實也並不是小城市的街頭混混才有的。
路內路內
記得《追隨》的結尾,路內講“人就是這種德行,沒準前輩子是個暴徒,然後下輩子學著做個小資。二十世紀就要過去了,而這個世紀關我屁事。”這樣的結尾在整部小說的緊張之後,是顯得比較放鬆的。看來青春或者青春寫作也總是這樣一回事。在青春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一些人死了,一些人離開了,一些人沉淪了,一些人發達了。而發達的人,發達成了小資,於是做出《追隨》這種東西,其中融合著“因已遠逝,無從返還,多少會生出逝者已矣的憂鬱”的武斷情緒。並且這種情緒對照當下現實的猥瑣,到反而顯得青春的酣暢淋漓。
在《少年巴比倫》之前,路內只是寫寫“撞鬼啟示錄”這類恐怖小說的報紙專欄。唯一的長篇寫作經歷或許是20多歲時寫過的那10萬字,只不過那些帶著青春的衝動文字在一次搬家之後便遍尋不著,只留下“稿紙像草紙亂飛”的印象和中指磨出的厚厚書繭。而2006年應出版人要求寫的暢銷書,寫到後來就變成了刊載《收穫》上的《少年巴比倫》。與同為出生於70年代的作家相比,路內34歲才發表第一部長篇似乎晚了一些。半年後,他又在《收穫》增刊發表了《追隨她的旅程》。
按評論家的說法,《少年巴比倫》的“敘事速度像青春一樣富有生命的節律,同時還有一種青春般的透徹——憂傷,但不殘酷,更不絕望”。而新作《追隨她的旅程》 ,同樣書寫著戴城青年路小路的青春成長,文字卻比前一部成熟了不少:“我也說不清這是不是自傳,小說里很多地方是編派的,也有耳聞目睹的,也有親身經歷的。有些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安在別人頭上,有些反之。”這些文字對應著少年路內的成長,而少年路內的成長造就了這些文字。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6-05第2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少年巴比倫提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