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理(建國初期著名的小說家)

趙樹理(建國初期著名的小說家)

趙樹理(1906年—1970年),原名趙樹禮,山西晉城市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藥蛋派創始人。曾任《曲藝》《人民文學》編委、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

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長治第四師範,開始寫新詩和小說。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解放後先後在《工人日報》《說說唱唱》《曲藝》《人民文學》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晉城工作。文革期間遭到殘酷迫害,於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

他的小說多以華北農村為背景,反映農村社會的變遷和存在其間的矛盾鬥爭,塑造農村各式人物的形象,開創的文學“山藥蛋派”,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樹理
  • 別名:趙樹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尉遲村
  • 出生日期:1906年9月24日(丙午年)
  • 逝世日期:1970年9月23日(庚戌年)
  • 職業:小說家
  • 畢業院校:山西省立長治第四師範學院
  • 代表作品:《小二黑結婚》、《靈泉洞》、《三里灣》《李有才板話》等
  • 流派:山藥蛋派
人物生平,個人生活,家庭生活,文革生活,個人作品,寫作風格,社會影響,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趙樹理,中國著名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藥蛋”派文學的創始人。
趙樹理趙樹理
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年曾在河南筆鋪當過學徒,還走村串戶賣過中草藥。在農村中長大的他不僅了解農民,也熱愛和深通農民的藝術。青年時代曾外出流浪求學,一度接觸到新文學,受到極大影響。
1920年趙樹理考入磕山完小,一次考一九二三年趙樹理從磕山完小畢業,去國小教書,因為沒有靠山,不久便被解僱了。趙樹理的父親對此耿耿於懷,又向地主借了債,讓兒子去長治讀書。
1925年夏,趙樹理考入山西省立長治第四師範學校。
1929年春,擴沁水縣招考國小教師,他名列魁首,被分配在薪水比較高的西關模範國小教書,引起同行的忌妒。有人告密,說他是共產黨。於是被國民黨縣黨部逮捕,送到省陸軍監獄,不久又把他過渡到反底,趙樹理到太原,沒有職業,賣文為生。史紀言、王中青主編的《山西黨訊》文藝副刊經常登載他的稿件。
從1930年底開始,趙樹理一邊流浪一邊開始寫作,在抗戰前的幾年間發表了《金字》、《盤龍峪》等小說。
1932年因父親一生務農,會編簸箕、治外科、看風水、還是八音會的重要成員。趙樹理從小熱愛勞動,還常跟他父親到八音會裡湊熱鬧,在那裡他學會了吹拉彈唱。
1936年夏,史紀言、王中青回長治辦鄉村師範學校。他們邀請趙樹理到“鄉師”當國文教員。
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山西從事各種文化事務,編報紙副刊,寫出了許多反映農村社會生活、深受廣大民眾歡迎的小說。歷任中國文聯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協會主席。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鄉師”停辦。趙樹理回陽城參加了“犧盟會”。當了區長,公道團團長,積極參加抗日鬥爭。‘因為他出生於農村,對民間戲劇、秧歌小調及農民的口頭語言頗熟悉,所以上級調他到《黃河臼報》太南版主編《山地》副刊,專門揭發閻錫山派到各地的爪牙的劣跡。
1939年十二月,閻錫山發動反革命政變,公開逮捕犧盟會員。上級把趙樹理調到一二九師《人民報》編通俗副刊。不久又把他調到《新華日報》太行版主編專發小報《中國人報》。在這三次辦小報的過程中,趙樹理寫了幾十萬字的鼓詞、小小說、小雜文,可惜都沒有保存下來。
1941年趙樹理調到太行區黨委宣傳部工作。針對黎城縣的離卦道暴動,他寫過一個批判會道門的戲《萬象樓》。還寫過一個清算地主剝削的戲,叫《清債》。
1943年趙樹理和王春一塊調到北方局黨校政策研究室工作。他在左權縣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民兵隊長岳冬至和智英祥搞戀愛,被混進村政權的壞人害死了。經過藝術概括,他寫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同年十一月,趙樹理又寫了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這部作品是配合減租苟成息鬥爭的,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農村階級鬥爭的錯綜複雜的形勢,對沒有工作經驗的幹部是一個很好的教育。
趙樹理(建國初期著名的小說家)
1944年趙樹理被調到華北新華書店專門從事文藝創作活動。這年夏天晉冀魯豫邊區召開群英會,趙樹理採訪了孟祥英、龐如林等人事跡,寫了報告文學《孟祥英翻身》,鼓詞《戰鬥和生產結合—一等英雄龐如林》。同年他還寫了個短篇《地板》。
1945年冬,趙樹理回家探親。他在故居西小樓上創作了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這部小說揭露了舊社會地主集團對貧下中農種種剝削壓迫,它是為了動員人民參加上黨戰役的。
1946年趙樹理在陽城縣見到好多歸鄉人員到處鑽頭覓縫找事乾,恐我們有些新同志認不清楚,所以寫了短篇《催糧差》。此後不久,作者又寫了短篇《福貴》。
1947年,趙樹理寫了三幕話劇《兩個世界》,揭露國民黨龐炳勛部隊在陵川的血腥統治。同年還寫了短篇小說《劉二和與王繼聖》、《小經理》。《劉二和與王繼聖》原計畫反映抗戰爆發前後,地主與農民的對抗和鬥爭的,只寫了抗戰前的一部份,後因提綱失落,小報停刊,未再續。
1948年趙樹理在河北平山縣寫了中篇小說《邪不壓正》,敘述土改後期(平分土地),一個流氓乘機竊取權力後被整頓的故事。
1949年,趙樹理隨新大眾報社進入北京。新大眾報社被全國總工會接管後,趙樹理就被調往文化部戲劇改進局曲藝處當處長。不久又調北京市文聯,被選為文聯副主席。他看到北京市的文藝陣地充斥著封建主義的東西,新老文藝工作者沒有很好組織起來,於是積極籌備組織成立了大眾文藝創作研究會,創辦了通俗文藝刊物《說說唱唱》,對推動北京市的普及文藝運動作了有益的貢獻。
1951年春,晉東南地區試辦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他到武鄉縣監漳村協助建社,還到窯上構、棗煙兩個農業社住了一個時期,對農業社成立後農民的思想狀況以及勞動組織、經營管理情況作了全面考查。
1952年春,趙樹理重返晉東南,到平順縣川底村郭玉恩農業社蹲點。從秋收、分配、擴社、並社一直到準備開渠他都參加了。對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出現的矛盾衝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變化有著深刻的了解。年底趙樹理回到北京,擬訂了長篇小說《三里灣》的創作計畫。
1954年趙樹理還寫過一個短篇叫《求雨》,它說明土地改革雖然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沒有清除農民的封建意識。
1955年秋,趙樹理參加了高級社運動。來年春寫成澤州秧歌《開渠》。反映了在高級社運動中怎樣促進人們改天換地的積極性。
1957年趙樹理在自己的家鄉尉遲村參加了全民整風運動。他看到中農幹部中有一種和事佬思想,對有落後思想的人進行庇護,對新生力量進行壓制。這種現象雖不太普遍,卻有一定代表性。為了教育這部分人,趙樹理創作了短篇小說《鍛鍊鍛鍊》。
1958年,趙樹理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故事為題材,創作了長篇評書《靈泉洞》(上集)。趙樹理說,靈泉洞下集早想好了,等年齡大了、行動不方便時,再去完成它。可惜作者的宏願沒有來得及實現,就被“四人幫”奪走了生命。
1959年十月,趙樹理任陽城縣委書記處書記。他看到幹部中說空話、說大話、說假話的現象比較嚴重,特意把下邊看到的情況反映給中央某負責同志。1959年反右傾時,他成了全國作協重點批判對象。這年九月,趙樹理寫了短篇小說《老定額》,這部作品是反對不靠政治教育,而專靠過細的定額來刺激生產的。
1960年三月,寫了《實幹家潘永福》,不久又寫了短篇小說《套不住的手》,積極提倡實幹精神。
1962年一月,趙樹理寫了短篇小說《楊老太爺》,諷刺有資本主義思想的老人。同年五月,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二十周年,趙樹理應林默涵之約,寫了短篇小說《張來興》,是通過一個老飲事員之口寫二十年的社會變化的。
1963年趙樹理寫了短篇小說《賣菸葉》,描寫一個投機青年的卑污行為。作品一發表,就受到批判。實際上作者的主觀意圖還是好的,想通過扎火針的辦法,教育犯錯誤青年迷途知返,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年夏天,趙樹理到長治黃碾公社曲理大隊參加四清運動。一九六四年春,又到陵川縣黑山底大隊採訪董小蘇的模範事跡,回到長治以後,寫了劇本《十里店》。作者自以為重新體會到政治脈搏,接觸到了重要主題。演出後,爭議很大。
1965年春至1966年夏,趙樹理在晉城任副書記。工作中他發現學毛著學大寨都有形式主義的傾向,提出了要講究實效,不圖虛名的主張。
1966年春,全國人民都在學習蘭考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趙樹理親自到蘭考體驗生活,回晉城後,著手創作《焦裕祿》劇本,只寫了三場,就被打成“黑幫”揪出來了。
在文革中趙樹理成為“周揚樹立的黑標兵”,遭到長期的迫害、批鬥。1967年1月8日《光明日報》發表《趙樹理是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路線的“標兵”》,被押著遊街示眾,曾被打斷肋骨,又在批鬥台上被推下,跌斷髖骨。
1970年6月23日被“隔離審查”,9月17日繼續接受批鬥,9月22日病危,9月23日含冤逝世,終年64歲。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趙樹理的家鄉在山西省晉東南的沁水縣嘉峰鎮慰遲村。從1912年起,祖父就教他認字、寫字,念《三字經》、《百家姓》等一些封建或宗教道德格言。所以在青少年時代的一個很長時期內,占據他頭腦的依然是封建禮教的正統思想。
1922年冬天,趙樹理與同鄰村張家山一位姓馬的女子結婚。這位馬家姑娘是一個守封建婦道的女人,比趙樹理年長一歲,高大結實。剛結婚之初,趙樹理的頭腦中仍然是夫為妻綱那一套,為了維持綱紀禮儀,他時常擺起男子漢大丈夫的架子要妻子服從,有時還到母親那裡告狀,以婆婆壓媳婦。
趙樹理作品《小二黑結婚》趙樹理作品《小二黑結婚》
高小畢業後,趙樹理先後在外地上學、教書,妻子在家操持家務,備受辛勞。1929年春馬氏夫人不幸病故,年僅24歲。馬氏夫人生有一子,取名大湖,學名趙廣元。
趙樹理的第二位妻子關連中與趙樹理共同生活了38年,他們在風雨之中相互扶持,情真意篤。關連中不僅是趙樹理家庭里的賢妻良母,也是作家當之無愧的知音。
1932年,趙樹理與關連中結婚。婚前兩人互不相識,婚後也是聚少別多。抗日戰爭期間,趙樹理主要從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編輯過《中國人》、《黃河日報》等報紙的副刊,四處輾轉,在一次日本人的掃蕩中,差一點在懸崖掉下,成為烈士。
在趙樹理投身革命的幾年中,一家的生活重擔全部落在關連中身上。她賢良淑德,任勞任怨。雖然趙樹理一走就杳無音訊,左鄰右舍更是眾說紛紜,但是關連中卻始終如一,她堅信洞房裡倆人曾經立下的“白頭約”。
1943年冬,趙樹理的父親趙和清老人被日本兵抓住,慘遭殺害。關連中滿懷悲憤,代丈夫安葬了公爹,在天災人禍的打擊下繼續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窮苦家庭。
解放後,趙樹理有固定的工資,有源源不斷的稿費,僅《三里灣》一書,趙樹理收到上萬元的稿費,加上國外出版機構匯來的外匯,使他有些不安,最終決定不再拿國家的工資。
生活上富裕了,然而,他仍然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習慣,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都在下鄉,與農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與妻子、兒女們總是離多聚少。

文革生活

“文革”開始後,趙樹理被打成“黑作家”、“周揚黑幫”、“寫中間人物的祖師爺”,他的作品被誣陷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他本人也遭到肉體上的殘酷迫害。關連中為丈夫吃了不少苦頭,但她毫無怨言。當造反派對她進行人身攻擊,罵她是“黑幫的老婆”時,她毫不示弱地回答:“做黑幫的老婆是我的本分!”有時候,趙樹理的指導關連中讀書認字,讓她能夠讀書看報。
三里灣 趙樹理三里灣 趙樹理
1970年9月,趙樹理在“文革”動亂中被迫害致死,年僅64歲。

個人作品

作品
時間
1943
1943
1946
福貴
1946
1957
《求雨》
1954
靈泉洞》(上集)
1958
《實幹家潘永福》
1960
三里灣
1955

寫作風格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有個小說流派“山藥蛋派”。這個流派以作家趙樹理為代表,其作品具有新鮮樸素的民族形式,生動活潑的民眾語言,清新濃郁的鄉土氣息。
趙樹理(右)與魯藝文學系主任陳荒煤在一起趙樹理(右)與魯藝文學系主任陳荒煤在一起
“山藥蛋派”的開創者趙樹理,以其文學成就被稱為現代小說的“鐵筆”、“聖手”,在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於晉東南這片家鄉的土壤,熟悉農村,熱愛人民,大量描寫了晉東南獨特的區域民俗事象,或作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進人物性格發展的手段,表現出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趙樹理小說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通過自己的審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變成活生生的文學創作題材,具體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區的農村生活,為我們展出了一軸生動的農村風俗畫卷。
趙樹理小說涉及了晉東南民俗的各個方面,舉凡生產勞動、飲食居住、婚喪嫁娶、宗教信仰、民間文藝都有描寫,最突出的有三個方面:家庭、家族和鄉里社會的民俗。
趙樹理的小說中有大量戀愛婚姻習俗描寫,藉以反映農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時代精神。《小二黑結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給於福時,剛剛15歲,是前后庄第一個俊俏的媳婦。但是在落後愚昧的迷信思想影響下,漸漸成了一個裝神弄鬼、爭艷賣俏的女人。她“雖然已四十五歲,卻偏愛當個老來俏,小鞋上仍要繡花,褲褪上仍要鑲邊”,每天都要塗脂抹粉,喬裝打扮一番。作者活畫出了一個病態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買賣婚姻帶來的惡果。《登記》里的小飛蛾的婚姻悲劇,也是由封建禮教造成的。《邪不壓正》則表現了婦女對以勢壓人的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反映了當時錯綜複雜的階級矛盾和時代的變遷。《登記》中的“羅漢錢”,是小飛蛾和艾艾母女兩代人都曾用過的愛情信物,也是晉東南特有的習俗,有著深刻的象徵意義。
趙樹理成功地借鑑民間文藝里“講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設環扣,引人入勝,使情節既一氣貫通,又起伏多變。語言運用上,大量提煉晉東南地區的民眾口語,通俗淺近而又極富表現力,使小說表現出一種“本色美”。

社會影響

當趙樹理在解放區的文壇上嶄露頭角,他的《小二黑結婚》等通俗小說尚未引起知識分子圈子中作家充分認可時。趙樹理被解釋為一種新型文學方向的代表,是能體現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提出的文藝路線的典範。趙樹理的創作順應了大眾化的文藝方向,這種“方向性”的提倡對整個解放區文學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學,有巨大影響。
由於趙樹理作品與中共其時對文學的要求契合無間,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解放區”文學界對趙樹理進行了大力推崇,甚至一度還提出了“趙樹理方向”的口號。

人物評價

趙樹理,他是一個新人,但是一個在創作、生活、思想各方面都有準備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當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穎獨創的大眾風格的人民藝術家。(評論家周揚評
趙樹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中國真正熟悉農村、熱愛人民的少有的傑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鄉土氣息濃厚,真實地再現了中國農村幾十年來的巨大變革,有一種新鮮活潑、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大眾化風格,形成一個俗稱“山藥蛋派”的文學流派。
趙樹理全身心投入到為農民寫作之中,被譽為描寫農民的“鐵筆”、“聖手”。不論是在硝煙瀰漫的四十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的五六十年代,趙樹理的小說創作,都真實地表達了農民的願望和心聲。他既有豐富的鄉村生活經驗,又經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洗禮;他既懂得農民的心理和感受,又了解農民的閱讀水平和審美情趣。趙樹理在表現農民的願望和心聲的同時,也深入地表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他的作品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印記。(中國作家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