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標(清朝錢塘籍官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本名:趙廷標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白族
  • 出生地:浙江
  • 性別:男
趙廷標,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朝官吏。順治三年(1646),清軍入閩,滅亡了南明唐王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權。趙廷標以拔貢生授福建永定知縣 ,力主鎮壓汀州一帶抗清鬥爭。順治六年,又督師施計擊滅前來圍攻永定縣城的萬餘抗清義軍。廣東大埔逸寇江龍以萬餘人犯縣城,廷標城守。寇穴地入,瀦池水以待,地炮不得發;樹雲梯乘城,於城上懸柵墮之。持三月,食垂盡。值立春,廷標張鼓樂,開城門,迎春東郊。寇疑有伏,引去。密遣兵間道往伏兩山間,出不意夾擊,敗之。進至龍磜寨,捕斬略盡。順治七年,擢湖廣衡州同知,署府事【意謂:代理知府】。蠲賦墾荒,流亡復業。歲大飢,賑恤有實惠。【補充及注釋:不久。針對當時戰亂天災、田畝荒廢、百姓流離的現狀,他力請減免賦稅、招撫流民、墾田生產,與民休養生息,恢復了農業生產,人心始定。】經略大學士洪承疇薦廷標,十七年,擢雲南迤東道副使,巡撫安普一帶少數民族地區,安普諸番為土官所誘,競作不靖。廷標設方略、行間,解散之,遂復維摩舊地。移檄諭寧州彌勒、巴盤、八甸,罷捕逐之令,令諸持田器者皆為良民,持兵者乃為賊。巡行安撫,諸路悉平。【意謂:用懷柔和高壓相結合的政策,平息了當地人民的抗清起義。】治迤東十八年。康熙十年(1671),調廣東廣肇南韶道副使。安普民、蠻聞其去,塹道塞城留之。慰諭再三,乃得行。兩粵八排諸山寇聞廷標來,望風解散。連州亂,至,立就撫。逾年以憂去。十七年起任湖南驛鹽道副使。捕治劇寇,誅其渠,余悉縱歸農。湖南方用兵,芻茭械仗,儲峙供給,不誤晷刻,民不困役。兼攝糧道。會湘東民變,巡撫韓世琦令廷標往撫之。單騎馳諭,皆悔泣聽命,散遣之。事稍定,修嶽麓書院,置田稟諸生。嘗行部至衡州,父老羅拜車下,號以“慈母”。俄遷陝西糧儲道參議。已病,值武昌兵變,軍書至,猶強起視事。病篤乞歸,至家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