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彬(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

趙廣彬(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廣彬G.Bin Zhao,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曾任國際性諮詢公司恆德國際Gateway International Group創始合伙人,並任旗下英文期刊CHINA'S ECONOMY & POLICY《中國經濟與政策》主編,其經濟評論與分析文章經常被中國和國際媒體、財經入口網站發表或轉載,其中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求是、參考訊息、經濟日報、財新網、和訊、網易、搜狐,China Dail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Wall Street Journal, 福布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廣彬
  • 外文名:G.Bin ZHAO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諮詢公司恆德國際創始合伙人
  • 畢業院校: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
  • 主要成就:華爾街日報南華早報發表多篇評論
    創立英文期刊《中國經濟與政策》
經濟學家、諮詢公司創始合伙人,專家認為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前景光明,從國際關係層面看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反腐是中國共產黨“第二次長征”,中國經濟或面臨 “轉型危機”,深化改革?亟需重新思考國有經濟比重,成都工具研究所碩士生導師,

經濟學家、諮詢公司創始合伙人

趙廣彬是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此前,除了經濟、行業與政策的研究與諮詢、趙先生領導的公司還從事和中國相關的跨國併購、股權融資等金融服務。此外、趙先生也曾任職於礦業公司CEO、私募股權基金副總裁、以及諮詢公司研究總監等職。趙先生是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加拿大約克大學舒立克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瑞典哥德堡大學商學院工業與金融經濟學碩士。
趙廣彬G.Bin Zhao 的文章《專家認為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前景光明》(原文英文版發表於香港南華早報,Brighter days ahead for China's economy)對中國經濟未來20年進行了詳盡的論述與展望,並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反響,國內外多名學者發表專文對其評論,其中包括卡耐基基金會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美國基金經理、香港知名學者等。
趙廣彬其它公開發表的英文評論文章還包括:
  • 三中全會展望:經濟轉型中深化改革
  • 十八屆三中全會或將以調整與規範為主
  • 西安有望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
  • 反腐是中國共產黨“第二次長征”
  • 2013年中國經濟會否崩潰?
  • 中國經濟或面臨 “轉型危機”
  • 搜狐私有化志在必得?
  • 深化改革?亟需重新思考國有經濟比重
  • 聯想可能是黑莓的最佳選擇
  • 從國際關係層面看中海油收購尼克森
  • 加拿大會阻止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嗎?

專家認為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來源: 新華社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17日文章】題:“中國經濟前景光明”(作者《中國經濟與政策》CHINA'S ECONOMY & POLICY主編趙廣彬 G.Bin Zhao)
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衰落,股市仍處於下滑趨勢,房地產市場面臨嚴厲的巨觀調控,8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創9個月來新低,所有這些都引起市場的普遍擔憂。國內外很多人開始擔心中國的經濟前景。例如,人們圍繞中國經濟是會“硬著陸”還是“軟著陸”展開了熱議。
我要重複一下摩根史坦利前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的觀點。他最近寫道:“這些擔憂被誇大了。沒錯,中國經濟已經放緩,但放緩勢頭得到了遏制,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可能仍將如此。”
我無法預言中國經濟何時會出現反彈,但現在也許是分析人士放眼長遠的時候。20年後中國的情況會是怎樣的呢?
首先,讓我們對中國將在10年內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將在今後20年持續改善的預言進行一番檢討。《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在2018年之前超過美國,即使中國的增長率降至5%,這種過渡也只會推遲到2021年。所以,擔心目前的經濟成長率降至8%實在沒有什麼必要。然而,即使中國的總體經濟規模超過美國,那也並不意味著中國在經濟上變得更加強大———預言中國的綜合國力何時超過美國比較困難。
其次,預計人民幣將在10年內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而且有可能在20年後與美元展開競爭。在最近進行的討論中,據認為第一步可能在5年後成為現實。我認為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在2020年、即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以前發生。人民幣將超過歐元和日元,在可自由兌換後3到5年內成為第二強勢全球性貨幣。
第三,據說香港可能在20年內超過紐約,成為全球金融中心。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增長和發展,前兩個預言的實現將對香港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預計香港將逐漸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全球金融中心。
第四,有人預言,20年後中國企業將占《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的一半以上,中國將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今年,有73家中國公司(如果算上台灣公司的話有79家)榜上有名,與10年前的僅11家相比大幅增加。遺憾的是,其中很多中國企業僅有規模優勢,並非真正的行業領袖;在入選500強的企業中,世界知名品牌並不多。然而,量變引起質變,這些企業能夠在20年內成為真正領先的跨國公司。
第五,預計中國將在科技和教育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香港大學有可能在20年內躋身世界前十行列,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可能躋身前20行列。根據科技智庫巴特爾的研究,中國目前約占全球研發支出總額的15%,並將在10年內超過美國的支出。此外,根據官方數字,2011年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超過日本和美國。
最後,中國的航天工業能夠在20年內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如果沒有強大的科技和工業實力,航天工業就不可能取得進展。航天工業還需要得到通信、電子、設備、材料、化工和冶金等行業的有力支持。儘管近年來中國航天工業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專家表示目前仍落後美國至少30年。
這種狀況正在改變。隨著相關行業的更新換代和國家的不斷投入,中國將在20年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航天大國。中國也許無法趕超美國,但肯定會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因此,人們有充分理由對今後20年中國的經濟前景感到樂觀。

從國際關係層面看中海油收購尼克森

趙廣彬 G.Bin Zhao
經過多方面的深思熟慮,在為數不少的反對和質疑聲中,總理史蒂芬·哈珀領導的加拿大保守黨政府在兩度延遲之後,終於決定批准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旗下海外上市公司)對尼克森的收購。這一舉動為截至目前中國對外投資的最大項目、同時也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二大外資收購掃清了障礙。
我早在8月初就曾在國際上發表英文評論文章,分析該收購案對加拿大和中國的經濟利益與影響,並得到了加拿大國內多方面的認同和回響,對此筆者深表欣慰。
然而,加拿大政府的批准並不代表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已完全成功,另外一個“更難啃的骨頭”美國政府目前還未做出表態。因為尼克森在墨西哥灣擁有勘探和生產項目,這一收購案同時需要美國的批准。早些時候,在加拿大政府還在探討階段,美國已經有議員跳出來要求美國政府對這一收購進行阻撓。
值得慶幸的是,首先,加拿大是西方經濟強國之一,絕不允許其他國家擺布其經濟政策。其次,墨西哥灣的資產對尼克森來說比例不算很大,2011年年報顯示,那裡的產量占整個公司11%,資源量的比例就更小。因此,美國政府雖然有話語權,但其作用有限。我個人相信,中海油和尼克森管理團隊有足夠智慧可以和美國政府周旋,即使最不理想的情況發生,他們也應有預案來規避美國政府的否決。
因此,筆者樂觀預計,中海油對尼克森收購的勝算幾率已經很高。因其投資規模龐大,毫無疑問這將有助於中國石油進口的多元化,同時提高中國的能源安全與保障。而且我認為,該收購案將推動和提升中加戰略夥伴關係達到新高度,並對中加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今年2月初訪華時與中方達成的共識包括:深化經貿合作,擴大雙方在油氣、核能、可再生能源、林產品、礦產等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領域的合作;拓展在農業、高科技、清潔技術、環保、生命科學、生物醫藥、民航、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等領域的合作;將教育提升為中加關係新的戰略重點,等。
此次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獲批,可以說是落實年國中加達成的多項共識中的努力中最務實、有效的行動,我認為這將開啟中加能源更全面更深層次的合作。截至2011年底,中國企業在加拿大投資約160億加元(約合1014億元人民幣),收購尼克森一筆花費151億美元(約合940億元人民幣),幾乎就將這一規模翻番。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中國未來對外投資將持續增加。
由於全球性通脹的來臨,對外投資能源和資源是一個將中國大量外匯儲備變成可保值實物的更好選擇。因此我們可以預計,尼克森之後將湧現更多中國企業在加拿大能源行業的投資與併購。尼克森是加拿大第六大能源公司,按銷售額計算在加拿大所有公司排名位居82,中海油在國內石油行業雖然排名第三,但是其規模遠比中石油和中石化小。或許,未來中加能源公司之間會出現更大規模的合作,不一定是要讓各界神經緊繃的全面性收購,其他形式的合作可能更容易得到廣泛支持。
其次,除了能源以外,礦業等其他自然資源將是未來中國對加拿大投資的熱點。加拿大的採礦業生產位居世界前列,以資源多樣、產量高、出口比重大為特點。鋅、鎳、石油、鉀鹽、鈾、鉬、硫磺、黃金、白銀、銅、鉛、鐵等產量居世界領先,並擁有多家全球知名的礦業公司,如泰克資源(Teck Resources)、巴里克黃金(Barrick Gold Corporation)、化肥生產商Agrium、鉀肥生產商PotashCorp等。其中PotashCorp曾因拒絕礦業巨頭澳大利亞必和必拓集團40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而在國內財經界受到多方關注。在我看來,這些優秀的礦業公司也將是中國企業未來對加拿大投資的絕佳選擇或合作夥伴。
另外,中國和加拿大在金融行業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加拿大擁有全球最為穩健的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金融危機以來多個西方已開發國家金融行業受到重創,而加拿大成為全球資金為數不多的幾個避風港。對比其他國家,最近兩年加拿大金融機構效益十分優異。這些機構完全具備與中國同行展開合作的實力和能力,並且都對廣闊的中國市場興趣濃厚。
此外,我日前曾撰文預測,加拿大元在不久的將來也會繞過美元與人民幣自由兌換。中日之間經濟與金融層面的合作已受到釣魚島領土爭端的影響,導致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的功效大大降低,中國貨幣的國際化進展也將因此受到拖累。所以中國有必要尋求人民幣和其他西方主要貨幣的直接交易,加元無疑將是重要選擇之一。
中海油對尼克森價值151億美元的收購在當前全球商界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然而它對在國際市場還略顯嫩稚的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不管日後中海油表現如何,它對尼克森的收購不但將創造很多箇中國第一,而且從公司層面看,中海油將逐漸走向全球,並同時擁有與中石油、中石化競爭的實力。從行業層面,中國石油行業或許從此將出現真正意義的“三足鼎立”,或許打破行業壟斷將來不再是奢望。
從國家層面,中國未來將不僅僅從世界各地進口石油,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開始擁有屬於自己的原油領地,從根本上可以徹底解決能源安全與供給隱患。
今年2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加拿大總理哈珀訪華時,與其探討了商簽中加自由貿易協定的可行性。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章均賽曾表示,儘管中加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近幾年發展迅速,但目前兩國貿易額僅占中國和加拿大各自外貿總額的1%和6%左右,中加經貿合作還大有發展空間。因此,從國際關係層面來看,中海油成功收購尼克森公司,有望提升中加戰略夥伴關係的實際意義,並推動兩國經貿合作的深層次發展。

反腐是中國共產黨“第二次長征”

摘要:反腐運動注定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鬥爭,堅持公開公正才可以避免可能因此引發的社會與政治混亂,從而保證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有序進行。
近期和“反腐”相關的話題可能是中國媒體上最為流行的報導,這也說明了各界對其的重視和關注。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的賄賂醜聞已經讓部分跨國公司高管,特別是醫藥行業,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另外,對於薄熙來的審判和前國資委主任蔣潔敏、中海油幾名高管的調查,讓一小撮官員和國企高級經理惶惶終日,擔心自己成為中央積極推進廉政建設的“犧牲品”。
1934年開始的長征毫無疑問是中國共產黨最為艱苦和困難的時期。當前的反腐工作成果雖然得到了許多稱讚,但是因其艱巨性和複雜性,以及對黨、政府和整個國家的潛在威脅巨大,反腐注定將是一個長期而殘酷的鬥爭。就其重大意義,將之稱為中國共產黨“第二次長征”絕非誇大其詞。
有人說,當前中央極力主張的反腐運動不僅關係到共產黨的生死存亡、也關係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途和未來。同時也有人擔心,如果執行層面出現差錯,反腐運動可能在商界和政界製造出更多不公平事件。
例如,葛蘭素史克英國總部已經承認其部分中國管理人員為了提升公司業績,確實賄賂了有些醫生和官員。沒有人質疑葛蘭素史克賄賂行為的合法性,顯然這家公司已經觸犯了中國法律。行賄受賄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最典型的腐敗行為,任何國家都不能容忍其滋生和蔓延。
但是,據一位在醫藥行業工作多年的分析人士介紹 “事實上,很多醫藥企業都存在賄賂行為,這在行業內司空見慣。和跨國公司比較,國內企業因為產品競爭優勢不明顯、新藥研發能力更弱,因此情況可能更糟。”
這說明,葛蘭素史克的賄賂行為在中國醫藥行業已經不是個案,我們必須遺憾的承認其普遍性,而且這些行為可能已經橫行數年了。所以,國際上很多人質疑,為什麼葛蘭素史克被調查?為什麼英國公司成為中國反腐運動的“替罪羊”?此外,比較罕見的是,中央電視台包括新聞聯播都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多起報導,這又向世界傳遞了什麼樣的信息呢?
綜合各方不完整的觀點,第一,當前廣泛被採納的舉報機制發生了作用,事件的起因可能是葛蘭素史克前管理人員提供了部分證據。在當前高漲的打擊腐敗活動中,此類大型跨國公司正是“蒼蠅和老虎”一起打中最好的顯著目標。第二,近幾年醫藥價格逐年上升,腐敗可能是造成該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據央視計算,這部分費用可能已經占到部分醫藥價格的三分之一左右,總體數字雖然無法統計,但總額可能觸目驚心。 第三,部分跨國藥企可能藐視或不夠重視、或沒有配合監管政策,特別是在政府積極倡導降低藥品價格方面,從而給醫療改革製造障礙。
然而,賄賂行為在醫藥行業相當普遍,如果政府嚴查,不僅外資藥企高管可能大面積涉案,國有和民營企業也都難以倖免。
另外,醫藥行業的腐敗在中國當前的商業環境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近年來逐步積累下來的問題已經滲透到了許多行業和領域,行賄受賄、回扣、贊助、走後門等等多種形式的腐敗層出不窮。國際組織已經多次將中國列為全球較為腐敗的國家行列。因此,隨著反腐力度加大,對於可能涉案的恐懼將在社會多個層面逐步蔓延。嚴重的話,可能因此造成社會動盪,也可能造成全國範圍的騷亂。
與此同時,有國際輿論擔心黨內和政府的反腐運動可能被政治化,黨風和廉政建設有可能成為少數人用來打壓政敵的幌子。再者,反腐倡廉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將減輕腐敗、降低社會不公、緩解因腐敗造成的不同形式的衝突與矛盾;另一方面,如果反腐措施被大面積濫用可能導致嚴重災難,尤其可能造成社會混亂、誹謗盛行。因此,我國亟需建立一套更加成熟的反腐機制。
從目前各方面實施情況來看,最高領導層對於反腐的決心和信心十分明確,而且將長期不懈與之鬥爭。因為其複雜性和普遍性,反腐運動注定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可能需要數年艱難與殘酷的努力。當前被廣泛採納的舉報機制短期內可能還行之有效,但尋求建立完整、科學、系統的措施和機制才是長遠大計。
整個世界都在注視著中國的反腐運動,全球經濟第二大國的一舉一動影響多方利益,不僅僅是外國在華管理人員和跨國公司,還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企業、政府和各界人士、以及廣大人民。始終堅持公平、公開的原則,打擊邪惡、伸張正義對於反腐工作來說極其重要。不公平、黑箱操作、歪曲事實、顛倒黑白的行為只能給整個社會造成恐懼,甚至造成精英階層的流失、外資大範圍撤離、資本大逃亡、從而徹底吞噬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最終導致整個國家陷入深淵。
幸運的是,從對於薄熙來的審批過程中已經展示出了領導層對堅持公平、公開原則的開放態度。黨中央和政府也意識到了保持透明度、堅持正大光明對於反腐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在未來堅持不懈的反腐運動中少些驚訝、多些驚喜,儘快建立起一個更加廉潔、自律、高效的黨組織和政府機構。也只有如此,中國才能繼續在世界經濟復甦中發揮領導作用、才能繼續走向強國之路,從而早日實現每個人心中的中國夢。

中國經濟或面臨 “轉型危機”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GDP下滑至7.7%,略低於市場預計,全球因此驚恐,隨後黃金價格大跌、大宗商品、能源價格均大幅下降。本文作者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下降可能剛開始,更糟的情況或許即將顯現。近期和未來幾年中國或面臨“轉型危機”,總體經濟持續低迷的局面將很難改變,原因下文詳細論述。
首先,最高領導層推動的新一輪改革決定了中國經濟必須轉型。幾個月來,已經沒有人懷疑新一屆政府將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因為沒有第二條路可以維繫整體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如果不採取重大政策變更,我們夢寐以求的強國之夢將無法實現,三十多年累積的各種成就或將灰飛煙滅、消失殆盡。然而,轉型對整個社會必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如李克強總理所說必要時須“壯士斷腕”,其中經濟領域的陣痛可能最大。同時,我要提醒經濟界別寄厚望於中國引領全球復甦,而是準備好其再次下滑。
其次,經濟成長已不再是中國政策重心,未來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將由市場替代。目前官方的目標設在7.5%,而李克強總理最近多次強調年均增長保持7%即可,也就是說接下來經濟增速還有下跌空間,市場別指望政府出台經濟刺激方案。與此同時,中國不再需要兩位數的高增長,例如環境保護、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於食品安全、醫療衛生等民生問題更值得重視。然而,由於政府在我國經濟一直起主導作用,轉型期間逐漸過渡由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短期內很有可能造成陣痛。
第三,全面徹底的房地產調控可能打擊經濟成長。過去十多年,雖然中央政府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毋庸置疑房地產行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雖然爭論不斷,但筆者認為房地產業是中國經濟未來持續發展的最大腫瘤,且已造成了眾多深層次的系統風險,短期內無法治癒。新一屆政府別無選擇,未來必須更加嚴厲果斷調控這一行業,否則所謂的進行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都是空談,並間接擠壓和導致高附加值行業的崛起與發展。然而,加大力度調控房地產一定會波及到多個關聯行業,必然嚴重打擊整體經濟成長,甚至於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例如筆者預計大宗商品的牛市或將告一段落。
第四,反腐工作制度化長期化,可能引發未來利益格局的大幅度調整,從而激起部分利益集團強力反彈。反腐是一個重大而艱巨的長期任務,在中國歷史上從來都不平坦。目前腐敗程度可以說已經大大降低了黨和政府的威信, 或說逐漸腐蝕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因此成為最高領導層的重要任務,未來十年反腐工作有望得以持續。反腐的最終結果將是利益格局的大幅度妥協與調整,中國社會的公正性得以維護、收入分配矛盾得以緩解,並有望逐漸由目前“金字塔型”過渡到“橄欖型”社會。但是,大變動極有可能激起利益集團激烈反對,甚至於引起某種程度的短期騷動,嚴重的話可能引起小範圍內的政局動盪。
第五,“略顯強硬” 的外交政策與中國當前國力相符,但可能引發周邊武力衝突。習近平主席的雄才大略在對日釣魚島爭議的處理上已端倪可察,以攻為守的策略極其高明。釣魚島、南海、以及事端不斷的朝鮮半島對中國來說都是危機重重。和國內問題相比,領土爭端和周邊安全更加難以控制。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日在釣魚島直接對抗接近一年,情況不但沒有緩解而且是不斷加劇。很多人擔心,如果任其發展,中日在釣魚島發生武力衝突的幾率將大大提升。中國和日本應該積極尋求解決爭端的方案,而不是持續對抗、讓局勢升溫。
因此,在近期和未來幾年,以上所述的任何一種情況都可能給中國造成“轉型危機”,從而短期內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甚至於停滯不前。
最後,我在去年一篇國內外都有極大影響力的文章曾經指出,中國經濟總量十年內將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二十年內將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今天,我仍然堅信我的觀點,但是,我們必須正視未來幾年的嚴峻形勢。
另外,西方人經常引用中文“危機”二字的含義,其中既包括危險、 又帶有機遇。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飛速增長,中國經濟轉型勢在必行,面臨痛苦在所難免,甚至於危難。然而,唯有變革才能讓中國回歸到一個更加健康和穩定的發展道路上。世界期待一個更好的中國,十三億中華兒女也擁有同樣的夢!

深化改革?亟需重新思考國有經濟比重

關於中國下一步如何深化改革開放,各界精英近期進行了多方面的討論,最高領導層的換屆更將這一波討論推向了高潮。《華爾街日報》英文版最近刊登了筆者的觀點,然而被編輯修改後更像出自美國人之手,我在此憑藉福布斯中文網重新撰文。
總書記習近平不久前表示“改革開放要加強巨觀思考和頂層設計,同時也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他並且強調,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去年11月份曾經講到,改革開放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紅利”。
我認為既然總書記都表示“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改革開放步伐邁的更大一些。因此,筆者認為目前可能是重新討論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最佳時機,這也是深化改革的必然選擇,並將為中國未來發展解決制度性問題。
我國憲法第一章第六條和第七條都明確表述,“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憲法中兩條敘述同一問題,這足以說明“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在中國的重要性。
首先,筆者認為國有經濟占據整個國家經濟的比例多少,並不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唯一體現形式。改變國有經濟的比重,並不會動搖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礎,更不是要啟動私有化,而是建立更加市場化經濟制度。
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轉向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給中國帶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0多年來這一轉變促使經濟蓬勃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締造了讓世界稱讚的中國奇蹟。
然而,當中國逐漸完善市場化經濟,不斷追求更全面發展的今天,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和市場化之間矛盾愈加突出。當市場取向的改革目標越來越清晰時,公有制經濟的比例問題需要重新定位。
其次,理論上來說,國有企業在所有權方面有缺陷。
原則上所有中國公民都是國企股東,但股東沒有直接行使任何權力,而是委託政府,政府再委託經理。因此通俗點來說,政府與企業之間不是股東與經理關係,而是經理與經理的關係。這就使得政府難以行使所有者的責任,反而導致侵蝕股東利益的事情經常發生,這也是當前諸多腐敗產生的經濟學根源。
第三,國有企業在眾多行業的壟斷是當前制約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阻力。
各行業中效率最低矛盾最多的,基本都是國有經濟比例很高的行業,比如醫療、鐵路、能源、金融、教育等。而市場化程度高的行業,都極具活力、發展迅速,例如家電、紡織、汽車、餐飲、零售。另外,從區域發展來看,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早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核心地帶,並且多年來引領全國,例如長三角和珠三角。
其中拖累經濟發展最為明顯是金融業。因為壟斷,金融行業的改革並沒有實質性進展,而且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的快速發展,絕大多數企業融資還是依靠銀行貸款。而且,數量有限的銀行貸款中大多數又被其它國有企業瓜分。
另外,國有企業在生產資料分配、市場競爭、法律保護方面擁有眾多特權。這些優越的待遇也造就了中國市場經濟的諸多不平等,真正有望引領中國經濟再次飛躍的民營企業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從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副總理近期講話中,我們可以判斷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深悟,如果不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因此筆者認為,重新思考國有經濟的比重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必然選擇,現在或許是討論這一問題的絕佳時機。

成都工具研究所碩士生導師

趙廣彬:教授,男,1962年生,碩士生導師,1984年吉林工業大學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專業畢業。1984—2002年機械工業部成都工具研究所從事離子鍛設備與技術的研究、開發,2002年到校工作至今。教學工作:主講《表面技術概論》、《建築與裝飾材料》等課程。科研工作:先後承擔和負責機械部重點攻關項目,中國機械基金項目和國家科委重點攻關項目,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機械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經貿委重點推廣項目1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