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善歡

趙善歡

趙善歡(1914—1999),男,廣東省高要縣人,中共黨員。 趙善歡先生1929年進中山大學農學院農業專門部學習昆蟲學,1933年畢業留校任教,1935年被選送到美國俄勒岡農業大學深造,獲學士學位,1936年9月轉學康奈爾大學研究院深造,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1939年回中山大學農學院任副教授、教授。抗戰勝利後被北京大學和台灣大學借聘為教授,並被聘任為台灣農業試驗所套用動物系主任。1952年任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副院長,文革結束後任院長至1983年。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善歡
  • 出生地:廣東省高要縣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1999年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美國俄勒岡農業大學、康奈爾大學
  • 主要成就: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評價,人物生平,水稻研究,殺蟲劑研究,理論觀點,個人貢獻,人物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評價

趙善歡先生積極籌建實驗室,對華南水稻主要害蟲三化螟進行調查研究和防治試驗,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對我國殺蟲植物進行調查,開展化學分析、毒力測定和防治試驗,發展了我國植物性殺蟲劑科學,開闢防治害蟲的新途徑。他率先提出“殺蟲劑田間毒理學”學術觀點,發展了昆蟲毒理學理論。主要作品
趙善歡
趙善歡先生認為:“做學問要善於抓兩頭,一頭是了解國際先進科技成果,一頭是熟悉國內生產實際”。他在工作中教學嚴格、計畫嚴謹。主要代表作有:《昆蟲毒理學原理》(英文版)(1992)、《昆蟲學研究論文集》(1994)(匯集了他60年來科研成果的精華)。他是我國著名農業昆蟲學家、昆蟲毒理學家、農業教育家。

人物生平

趙善歡,農業昆蟲學家,昆蟲毒理學家,農業教育家。他首先引進高效殺蟲植物——印楝,對推動我國植物性殺蟲劑的工作作出了貢獻;他對水稻害蟲防治的研究也取得突出成就。
少年時期
趙善歡在少年時期就喜歡觀賞千姿百態的動植物,尤其對各種各樣的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家鄉讀完中學後,便到廣州就讀於文華英文補習學校,畢業時各項成績均名列全校第一。
投身生物科學
鑒於當時蟲災嚴重,農作物連年歉收,民不聊生,趙善歡乃投身於生物科學。1929年,年僅15歲的趙善歡進入了中山大學農學院農業專門部。他埋頭學習,課餘不是上圖書館就是到野外捉蟲製作昆蟲標本。他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很快就博得了許多名教授如水稻專家丁穎、植物學家陳煥鏞、土壤學家鄧植儀和昆蟲學家尤其偉等教授的賞識。到最後一個學年開始定向培養時,丁穎和尤其偉都爭著要帶他。由於趙善歡從小就對昆蟲世界充滿興趣,最後決定跟尤其偉教授學習昆蟲專業。同時,他感到研究昆蟲要結合生產實際。在南方,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而每年受三化螟的危害,損失嚴重。因此,他在研究其它昆蟲的同時,每星期還抽出一定的時間,和丁穎教授一起從市區趕到石牌稻作試驗場,開展防治水稻三化螟的試驗。趙善歡在實踐中,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如稻癭蚊的發生及其為害過程,就是他在石牌稻作試驗場首先發現的,並通過反覆的調查研究,掌握了這種害蟲的為害規律,寫出了有價值的論文。
前往康奈爾大學
1933年,趙善歡從農業專門部畢業,留校擔任昆蟲學助教。1934年,他深入廣東十多個縣,跋涉數千里,耗時兩月余,廣泛調查各地農作物的主要蟲害,寫出了《廣東蟲害初步調查報告》。尤其偉對此十分讚賞,為之寫了序言,作為研究報告在刊物上發表。1935年,中山大學農學院選派幾位教師赴美留學,趙善歡以優異的考試成績被選送美國俄勒岡農業大學深造。由於趙善歡在國內只是農業專門部畢業,未獲得學士學位,按校方規定,必須補習兩年課程,先取得學士學位,才能攻讀碩士學位。但是,趙善歡以驚人的毅力,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修完了兩年的全部課程,最後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1936年秋,趙善歡前往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學習。途中,取道加州南部到當時世界著名的加州大學河邊鎮分校柑桔試驗場進行了短期的實習。在這裡他學到了不少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掌握了柑桔害蟲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的原理和實驗方法。
進入康奈爾大學以後,他除了努力學好必修課之外,還選修了許多基礎課程,尤其對由學校請校外知名學者作的學術報告會感興趣。趙善歡幾乎每次必到,這對他後來的學術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
康奈爾大學具有世界一流的實驗設備,這對趙善歡有極大的吸引力。他經常在實驗室里工作到深夜。每當師生離校歡度假日的時候,他總是留下來照看實驗室。這樣,既有安靜的學習環境,又可掙點錢買書。他認為這樣的節假日過得最有意義。趙善歡進入康奈爾大學後勤奮學習,僅一年就獲得了碩士學位。接著他又利用暑假時間,專程到俄亥俄州立大學進修,從當時美國著名的昆蟲分類學家和動物生態學家那裡學到了不少知識。回校後,他僅用了兩年時間便取得了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惰性物質的毒理及其對昆蟲作用的研究》以及其他幾篇論文,先後在美國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他的這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影響,至今國外還有研究者在他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
1939年,他受聘兼任康奈爾大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儘管待遇豐厚,生活舒適,但面對國內抗日戰爭激起,報效祖國的熱忱使趙善歡毅然辭去康奈爾大學職務,攜帶大批專業書刊,取道香港回到戰亂中遷至雲南澄江的中山大學農學院,任副教授。當時教學條件十分困難,他藉助於淵博的知識和勤奮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二年被晉升為教授,這時他年僅26歲,是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年輕教授之一。
回國任教
抗日戰爭勝利後,趙善歡同時被北京大學農學院和台灣大學農學院借聘為教授,並被台灣省農業試驗所聘任為套用動物系主任。他先到台灣,為台灣農業試驗所套用動物系及台灣大學農學院舉辦農藥講座。當他看到豐富多彩的各式昆蟲標本,愛不釋手,工作格外認真。不久工作告一段落,他又奔赴北平,為剛復校的北京大學生物系及農學院分別開設昆蟲生理學、昆蟲毒理學等課程。趙善歡講課非常認真,講課前都要看不少參考書,寫出詳細的講義,儘量將最新的資料和研究成果介紹給學生。1948年應中山大學的要求,他結束借聘回到中山大學繼續任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善歡歷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副院長。並再次被借調到北京,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昆蟲毒理研究室的工作。
出訪蘇聯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農學院與嶺南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華南農學院,趙善歡被任命為副院長,協助丁穎院長工作。這時他正值年富力強,除了繁忙的行政工作外,還堅持教學、科研工作,同時自學俄語。1957年,他出訪蘇聯,進行合作科研、考察及講學。一年後,他已能用俄文撰寫科學論文,並在蘇聯有關刊物上發表。
訪蘇回來後,他的工作更加繁忙,但他還千方百計抽空從事教學,籌建各類實驗室,如現在的生物物理研究室就是他從蘇聯回國後與陸發熹共同創建的,並親自擔任該室的主任,培養出了一批核物理技術在農業上套用的人才。
鞠躬盡瘁
20世紀60年代初,趙善歡主持舉辦全國植物化學保護師資培訓班,親自編寫教材和講授,還常常深入實驗室指導學員實驗,並讓參加培訓班的老師每人都進行一項科研工作。這樣,不但提高了這批教師的理論水平,而且培養了他們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現在這批人大部分都已晉升為教授、副教授,在各個大學裡發揮著骨幹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趙善歡和全國許多著名專家一樣倍受摧殘,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悲觀失望。他堅信,總有一天科學還會重放光芒。即便在學院農場勞動時,他還注意觀察水稻蟲害發生的動態,親自施藥治蟲和調查藥效。白天繁重的體力勞動加上精神上的折磨,使他疲憊不堪,但晚上還仍然堅持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摘錄文獻直至深夜。“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趙善歡被任命為華南農學院院長,再一次挑起了重擔。他除了處理日常行政事務外,還擔任了大量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79年,他以中國代表團副團長的身份,參加了第九屆國際植物保護大會,並回到闊別40餘年的母校康奈爾大學講學。近年來,他幾乎每年都要應邀出國作短期考察、講學或參加國際專業會議,以掌握國際上學科的新動向,努力縮小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成就顯著
1983年冬,趙善歡退出學校領導班子,擔任顧問,但仍致力於培養博士研究生和承擔科研攻關課題的工作。他主持的“植物性殺蟲劑的開發利用研究”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並得到了國際上有關專家的重視。1986年,趙善歡應聯邦德國基森大學(Giessen University)的邀請,前往肯亞參加國際植物性殺蟲劑(印楝)會議,並擔任大會執行主席。他在會上所作的研究報告,受到了同行專家們的高度評價,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趙善歡於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六、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廣東省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常務委員。

水稻研究

早期研究
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趙善歡就開始了對華南水稻害蟲,尤其是三化螟、稻癭蚊、鐵甲蟲等的發生規律及其防治進行研究。1932年在廣州石碑稻作試驗場開展防治水稻三化螟的試驗,並首先發現稻癭蚊的發生及其為害過程。1942年在獲得大量試驗數據的基礎上寫出《廣州三化螟研究》。這篇論文至今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帶師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善歡帶領青年教師深入珠江三角洲沙田區,反覆試驗和調查研究,根據三化螟的越冬習性、生理特點以及廣東稻作生產實際,闡明了三化螟多髮型與水稻栽培制度的關係,提出了稻田三化螟集團分布的論點。為害蟲調查取樣、田間試驗設計等,提供了科學依據。他根據廣東稻作生產實際,提出早春浸田治螟的技術措施,在廣東大面積推廣,收到了很好效果。1950年起,趙善歡對化學防治三化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對10餘種有機農藥進行了藥效和作用機理試驗,成功地摸索出樂果與西維因混用可作為三化螟殺卵劑。
研究的規律
趙善歡對稻癭蚊的發生規律、大發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等也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提出了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合理使用農藥的綜合防治方法理論。經過將近10年的試驗,篩選出呋喃丹等10多種內吸殺蟲劑,用於水稻根區,可以防治三化螟等水稻害蟲。他還提出在晚稻秧苗期施用一次呋喃丹即可控制稻癭蚊為害。這些成果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評價。其中有關稻癭蚊的研究成果,獲得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

殺蟲劑研究

早期調查
趙善歡早年曾對我國西南各省的殺蟲植物種類及分布狀況作了廣泛的調查,並對其中一些植物進行了對各種農作物害蟲的毒力測定和防治試驗。20世紀50年代,他又對華南殺蟲植物中魚藤的種類和分布進行了調查研究,並收集了不同地區的許多品種加以栽培繁殖,對其中有效成分進行化學分析和毒力測定。從中發現了魚藤酮含量最高(13.5%)的是產於我國海南島的黃文江魚藤。在此基礎上,他用魚藤根粉對蔬菜、茶樹害蟲進行防治試驗及大面積推廣套用,收到了較好效果。20世紀80年代以後,他又帶領中青年教師和研究生,進一步發掘我國豐富的植物資源寶庫,對楝科等40餘種殺蟲植物進行防治農業害蟲的試驗以及有效成分的分離、提純、鑑定。通過對害蟲毒理機制的研究,發現產於我國的川楝苦楝等楝科植物對水稻三化螟、稻癭蚊、粘蟲斜紋夜蛾玉米螟等多種農業害蟲具有內吸毒殺、忌避、拒食和抑制昆蟲生長發育的作用。由於植物性殺蟲劑不僅對害蟲具有較高的防治效果,而且不污染環境,無殘留毒性,害蟲不易對其產生抗藥性,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些研究成果已受到許多國內外專家的關注。
主要精力
趙善歡對發展植物性殺蟲劑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在加強華南農業大學昆蟲毒理研究室科研工作的同時,還廣泛與國內外有關單位合作。在國內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北京動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華南植物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學生物系、天津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等10餘個單位協作;在國外與美國、聯邦德國、印度、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等有關機構協作,在這方面取得不少新進展。為了使科研工作有一個基地,他對華南農業大學殺蟲植物標本園的發展,花費了不少心血。他每次出差都十分注意收集各種殺蟲植物。甚至連出國訪問、講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緊張日程中也從不放過機會,就是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期間,他也要想方設法抽空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資源研究所的植物標本園去了解、索取有關殺蟲植物。每當找到一種新的殺蟲植物,他總是十分高興,一回學校,未進家門,就直奔殺蟲植物標本園,囑咐工人立即將帶回的植物種好後,才放心離去。為了引進一種高效殺蟲植物——印楝,趙善歡與中青年同志不辭辛勞,不怕麻煩,通過國外同行,多次從非洲將印楝種引進我國,經過多方努力,已使印楝在我國海南省引種成功,現正逐步推廣種植。

理論觀點

昆蟲毒理學
趙善歡在昆蟲毒理學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1960—1965年,他領導華南農學院昆蟲學教研組10多位教師和研究生,對荔枝蝽象的發生為害規律、自然抗藥性特點、生理生化特徵等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從而篩選出以敵百蟲、敵敵畏等為代表的數種最佳藥劑,並針對荔枝蝽象自然抗藥性的特點,以此蟲生理上的薄弱環節為突破口,適時進行化學防治,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這項防治措施在華南地區推廣20多年,由於用藥合理,至今仍為廣大荔枝產區所採用。近年來,他又指導博士研究生,對荔枝蝽象的自然抗藥性和防治技術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提高了一步。這不但豐富了昆蟲毒理學的內容,而且也為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起了重要作用。
早年觀點
趙善歡植根他早年從事害蟲生物防治研究和多年對三化螟、荔枝蝽象等害蟲防治的豐富經驗,1961年,在中國昆蟲學會學術討論會上,他在論文《殺蟲藥劑及昆蟲毒理學的發展方向》中,首先提出了“昆蟲田間毒理學”的觀點,把昆蟲毒理學和生態學緊密結合起來。他指出:昆蟲毒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來自田間,來自生產實際。因此,昆蟲毒理學的研究應當著眼於整個農田生態系統,協調好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的關係,注意保護好害蟲的捕食性和寄生性的天敵。他這一觀點為農藥的製造和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近年來,趙善歡通過廣泛的實踐和深入研究國際上昆蟲毒理學的發展狀況,進一步認為昆蟲毒理學的研究,除了必須與昆蟲生態學相結合,還要充分運用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學和分子毒理學的理論及現代分析儀器和方法來進行,才能有所突破,從而發展了他原來的昆蟲田間毒理學觀點。
20世紀80年代來,趙善歡又提出了昆蟲生長發育抑制劑作為第三代殺蟲劑的新觀點,與美國昆蟲學家提出的有所不同,他的論文在第11屆國際植物保護會議上發表後,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重視。

個人貢獻

帶師範圍
半個多世紀以來,趙善歡除了從未間斷過科學研究外,還一直活躍在大學講台上,為培養人才奉獻自己的才智,如今他的學生、研究生遍布全國,有些遠在大洋彼岸,真可謂桃李滿天下。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趙善歡年逾古稀時仍壯心不已,依然活躍在科研、教學第一線;他帶有近十名博士、碩士研究生,主持幾項重要的科研課題,為著他奉獻了畢生精力的昆蟲學事業“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這正是一代老科學家對事業執著追求的寫照。
辭世時間
1999年12月2日8時30分,趙善歡院士患腦血管疾病在廣州與世長辭,享年85歲。他悄然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從事了60多年的農業昆蟲和昆蟲毒理學教學研究工作,離開了他熱愛與關心的學生們。一年後,由趙老師的生前好友和學生集資建造的趙善歡院士銅像座落在由他親自開拓建立的、陪伴他度過40多個春秋的殺蟲植物園中。半身銅像1.5米高,直立在刻有“趙善歡院士”五字的大理石基座上,面對著1號樓大門,深邃的目光凝視著開創了他的事業的這塊土地,關注著繼續他的事業的人們。
趙善歡院士銅像趙善歡院士銅像

人物簡歷

1914年
8月16日 出生於廣東省高要縣。
1933年
畢業於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學專門部。
1933—1935年
在中山大學農學院任教。
1935—1939年
在美國留學;1936年在俄勒岡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1937年在康奈爾大學研究院獲科學碩士學位,193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39—1946年
在中山大學農學院任副教授、教授。
1946—1947年
台灣大學農學院教授,台灣省農業試驗所套用動物系主任。
1947—1948年
任北京大學農學院教授。
1948—1949年
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
1950—1952年
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副院長。
1952—1999年
任華南農學院教授、副院長、院長、顧問,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副院長。
1999年12月2日
逝世於廣州。

主要論著

農業昆蟲學
趙善歡主編.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
植物化學保護
趙善歡主編.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6.
植物化學保護
趙善歡主編.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
廣東蟲害初步調查報告
趙善歡.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昆蟲專刊第1號,1934:1—62.
5 Shin—Foon Chiu.A preliminary study of gryllotal pinae(Orthoptera)of canton part 1 external morphology.Lingnan Science Journal,1993,12(4):547—554.
6 趙善歡.廣州三化螟的天敵及該蟲在世界各國的天敵名錄.昆蟲與植病,1937,5(22):442.
7 Shin—Foon Chiu.Toxicity studies of socalled "intert" materials with the rice and weevil and the granary weevil.J.Econ Entomol,1939,32(6):810—821.
8 Shin—Foon Chiu and Roy Hansberry.Presentation of time-dosage-mortality data by three-dimensional graphs.J.Econ.Entomol,1940,33(1):139—141.
9 Shin—Foon Chiu.Insecticidal action of 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J.Econ.Entomol,1942,35(1):80—82.
10 趙善歡.廣州三化螟蟲研究.福建農業,1942,3(1—2):1—68.
11 趙善歡.三化螟防治試驗的初步報告.農業學報,1952,3(1):25—38.
12 趙善歡,何學洸.水稻鐵甲蟲藥劑防治試驗.昆蟲學報,1952,2(2):103—112.
13 趙善歡,謝尊逸.華南魚藤的分析及毒力試驗.昆蟲學報,1952,2(1):1—18.
14 趙善歡,謝尊逸.魚藤——應該推廣繁殖的國產殺蟲植物.科學通報,1952,3(5):324—326.
15 趙善歡.春季稻田浸水可以防治三化螟蟲.中國農報,1955,4:1—26.
16 趙善歡等.珠江三角洲春季浸水治螟試驗及調查報告.農業學報,1955,6(1):77—80.
17 趙善歡等.各種藥劑對茶毛蟲幼蟲毒力試驗及其殘餘毒效對茶葉品質之影響的研究.昆蟲學報,1956,6(4):485—497.
18 趙善歡,尹汝湛.新發現的兩種水稻螟蟲.農業科學通訊,1956,12:708—711.
19 Чжао щaH—xyahb (趙善歡).Хроника и инфорция Обиуее cocroяниеэнтмолгии В Кити ивКитае.Эоологическии журнал.1959,37(7):1110—1110.
20 趙善歡.蘇聯的昆蟲生態學及殺蟲藥劑的研究與套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
21 趙善歡,劉紹德.原子能科學在農業上的套用.華南農學院學報,1959(2):1—8.
22 趙善歡,尹汝湛.甘蔗螟蟲研究概況.昆蟲學集刊,1959:181—192.
23 趙善歡,尹汝湛.中國水稻螟蟲的幾個問題.昆蟲學集刊,1959:171—181.
24 趙善歡.我國主要水稻害蟲的研究與防治.中國植物保護科學,1959:110—118.
25 趙善歡.田間溫濕度對殺蟲劑藥效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1961(6):1—8.
26 Чжао щah—xyahb (趙善歡).Деррис Б южном Ките.Вectник ceлско хоэяиствннои науки.l958:117—119.
27 趙善歡.昆蟲毒理學的發展方向.中國農業科學,1962(3):1—9.
28 趙善歡.農業害蟲化學防治研究的現狀及今後發展方向.植物保護學報,1962,1(4):351—364.
29 趙善歡等.套用敵百蟲防治荔枝蝽象的大田試驗.植物保護學報,1964,3(2):123—130.
30 趙善歡等.樂果及其他殺蟲劑防治三化螟的研究.廣東農業科學,1965(1):29—34.
31 趙善歡.水稻螟蟲化學防治的幾個問題.廣東農業科學,1975(6):32.
32 趙善歡,薛德榕.水稻根區施藥防治害蟲的試驗研究.農藥工業,1977(4):52.
33 趙善歡.套用輻射不育防治害蟲的新進展.核技術,1979(1):1—14.
34 趙善歡,龔坤元劉維德.中國主要害蟲綜合防治(第四章)化學防治.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68一102.
35 趙善歡,黃彰欣.農藥的毒性、殘留與合理使用.廣東農業科學,1979(1):1—8.
36 趙善歡,仇序佳.昆蟲保幼激素類似物及其他生長調節劑對農林害蟲防治試驗的進展·昆蟲毒理學最近進展.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51—67.
37 趙善歡等.根區施藥的原理及其在水稻害蟲防治上的套用.華南農學院學報,1980,1(2):1—32.
38 趙善歡.昆蟲不育科學技術最近的一些進展.廣東農業科學,1980(3):4—6.
39 趙善歡等.根區施藥試驗研究的新進展.植物保護學報,1981,8(4):275—284.
40 趙善歡,張興.植物質殺蟲劑對水稻三化螟的拒食及內吸毒力試驗.中國農業科學,1982(2):55—62.
41 趙善歡等.套用楝科植物防治柑桔害蟲試驗.植物保護學報,1982,9(4):271—278.
42 趙善歡等.幾種楝科植物種核油對褐稻虱的拒食作用試驗.昆蟲學報,1983,26(1):1—9.
43 趙善歡.植物質殺蟲劑最近研究的成果.農藥,1983(6):28—29.
44 Shin-Foon Chiu.Recent advances in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rice insects in China.Bulletin of the esa,fal1.,1984,pp:41—46.
45 趙善歡等.楝科物質對亞洲玉米螟幼蟲取食和生長發育的影響.昆蟲學報,1985,28(4):450—453.
46 趙善歡,張興.植物自身控制害蟲的作用.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85,6(2):79—89.
47 Shin-Foon Chiu.Experiments on root—zone application of systemic insect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rice insects in China.Insectsci.Applic.,1985,6(1):1—5.
48 Shin-Foon Chiu et al.Growth—disrupting effects of azadirachtin on the larvae of the asiatic corn borer(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zeitschrift für angewandte Entomologie,1985,99(3):276—284.
49 趙善歡,陳文奎.介紹殺蟲劑進入昆蟲體內的途徑、轉移機制及作用方式的新理論.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86,7(3):5—15.
50 趙善歡.殺蟲藥劑及昆蟲毒理學的進展.河北農業大學學報,1986,9(2):120—124.
51 趙善歡等.楝科植物油及種核粉抽提物對稻癭蚊產卵忌避作用及防治試驗.昆蟲學報,1986,29(2):221—224.
52 趙善歡,陳文奎.關於荔枝及龍眼害蟲防治的建議.廣東農業科學,1986,6:45—46.
53 趙善歡,張興.植物性物質川楝素的研究概況.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87,8(2):57—67.
54 趙善歡.昆蟲生長發育抑制劑最近研究及套用進展.森林病蟲通訊,1988(1):43—44.
55 趙善歡.天然產品的研究與害蟲防治新途徑的探索.植物保護,1988,14(5):38—39.
56 趙善歡.防治松突圓蚧的幾點建議.森林病蟲通訊,1988(4):33—34.
57 趙善歡等.印楝引種試驗初報.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89,10(2):34—39.
58 Shin-Foon Chiu.Studies on plants as a source of insect growth regulators for crop protection.J.appl.entomol,1989(107):185—192.
59 Shin-foon Chiu.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botanical insecticides in China in insecticides of plant origin.Edited by Arnason J.t.et al.1989,pp.69—7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