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戈幣

越國戈幣

春秋時期,越滅吳後,國疆大增,國勢鼎盛,成為春秋末期的五霸之一。越國稱霸以後,是否鑄造過錢幣呢?

浙江省紹興市為春秋戰國時期越國都城所在地。戈幣為青銅質,有的出土地點伴有大量印紋陶片、灰泥陶片、陶器及用陶罐盛裝的青銅塊。出土的戈幣可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4種類型。最大通長144毫米,最小通長71毫米。其中特大型120毫米以上極少量,且部分已斷裂,以中型90毫米左右數量最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戈幣
  • 出土地點:浙江省紹興市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春秋時期
  • 距今:3500年
  • 質地:青銅質
  • 類型: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4種
簡介,越國戈幣-戈,越國戈幣-歷史謎題,

簡介

春秋時期,越滅吳後,國疆大增,國勢鼎盛,成為春秋末期的五霸之一。越國稱霸以後,是否鑄造過錢幣呢?
越國戈幣
浙江省紹興市為春秋戰國時期越國都城所在地。戈幣為青銅質,有的出土地點伴有大量印紋陶片、灰泥陶片、陶器及用陶罐盛裝的青銅塊。出土的戈幣可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4種類型。最大通長144毫米,最小通長71毫米。其中特大型120毫米以上極少量,且部分已斷裂,以中型90毫米左右數量最多。

越國戈幣-戈

是我國古老的長兵器,在距今3500年前已出現,至商代已普遍使用,紹興市出土的戈幣與古代青銅戈的形狀幾乎一致,僅有大小、輕重、厚薄之別,與春秋戰國時期北方諸國的刀布幣仿製於兵器刀具和農具的情況類似。戈幣的設計者以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軍隊的主要兵器——戈為原形,減輕重量,縮短長度,使之成為納貢償金和商品交換之貨幣,其形似戈,但輕小,不可能作兵器及狩獵工具之用,且出土量較大,作為冥器之用可能性也不大。有關專家學者鑑定,初步認定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所鑄造和使用的青銅鑄幣,並命名為戈幣。
筆者在紹興市收集到戈幣一枚,幣長120毫米,厚1.3毫米,重16.4克,青銅質,銹色綠灰,邊鋒銳而不齊,凸起的細筋及輪廓呈光滑的黑漆古色,為流通後的痕跡,可能屬罕見的特大型幣。

越國戈幣-歷史謎題

這些被稱為戈幣的青銅器真的是越國貨幣嗎?
紹興錢幣學會邊光華認為,戈是我國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裝柄長武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兵器發展到全盛時期。而戈幣與紹興歷年來出土的青銅戈外形幾乎完全一致,所以,戈幣應該是越國鑄造的青銅貨幣。
蘇州科技學院葉文憲教授則認為這些被稱為戈幣的青銅器,製作粗糙,大小不一,應該看作是戰國時期的冥器。
對於此種說法,有的研究者認為這些戈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戰國的墓葬中發現。既然墓葬中從未發現,戈幣就不可能是冥器。而且像紹興城東鄉廢品收購站所得到的戈幣,重達11公斤,整理後完好戈幣達400餘枚,如果連碎片計算,那么總數則超過3000枚。如此巨大的數量,作為冥器的可能性也不大。
那么,戈幣的大小不一又是怎么回事呢?有的學者指出,不應該以後代的眼光去衡量戰國甚至秦漢時期的貨幣。漢代的五銖錢尚且有大小不一的情況,更何況是越國時期的貨幣。有學者還注意到,同一批出土戈幣都是朝同一個方向疊壓的,即使發現結塊粘連在一起的,也都是方向一致,有序疊壓,這似乎在昭示著我們,它們入土前曾有繩子之類的東西將它們穿在一起。而中孔穿繩,以方便攜帶使用正是古代錢幣的一個特徵。因此,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認為,越國的金屬鑄幣可能是那種仿戈青銅鑄錢——戈幣。它的出現或許是在越國的鼎盛時期。戈幣的鑄造與使用,是越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必然結果。
這不禁使我們想到了越國重臣、後辭官經商被稱為“中華商祖”的范蠡,那么他在輔佐勾踐期間,有沒有為越國設計、鑄造這種形式如戈的青銅貨幣?這既是歷史之謎,同時也是我們得以馳騁想像的巨大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