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青花瓷

越南青花瓷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受到中國以及周圍其他國家的影響。因此,越南青花的誕生,可說是區域間窯業互動影響的結果。在東南亞地區中,越南的陶瓷產業最為成熟且迷人。除了天然資源與地理環境的優渥,越南一向對頂尖陶瓷技術具備極佳的掌握能力。以青花瓷為例,在十四世紀時,世界上能夠燒制青花瓷的只有中國與越南兩地,越南青花瓷的足跡也早已透過貿易而遍及海內外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越南青花瓷
  • 類型:瓷
  • 分類:青花瓷
  • 地區:越南
  • 風格:早期質樸
  • 起源時期:14世紀晚期
歷史淵源,五千年歷史,紅河優質陶土,中國影響,名瓷崛起,風格炯異,傳統,早期,仿造期,文化交融,匿跡原因,

歷史淵源

五千年歷史

越南東南亞諸國中燒造瓷器最悠久的國家,經驗豐富,陶瓷器形和裝飾也往往有其特殊表現。相傳越南是龍與仙的子孫,有五千年的歷史,直到西漢才與中國有較深的屬地關係,中國在越南的統治斷斷續續一直持續著,公元679年唐設立“安南都護府”(安南的稱謂來源於此)。939年吳權在越南建立吳朝,969年丁部零建立“大瞿越”國,980年黎恆建立前黎朝。越南開始逐漸以一個國家的面貌出現。這時,中國的統治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儘管如此,越南依然保留著自己的文化特徵和風俗習慣:象非儒教的禮儀;崇尚繁殖多生而非古人;女性較高的社會地位;沒有長子繼承權;以及紋身、嚼檳榔等等獨特的風俗。也正是這些差異成就了後來越南作為一個國家的文化個性。
越南青花荷花盤越南青花荷花盤

紅河優質陶土

1009年李公蘊建立李朝,1225年陳朝建立。在李、陳兩朝(1009-1400),越南開始有意識的強調民族自身的特點,一些富有個性的特徵也出現在陶瓷的造型、裝飾和工藝技術中。面對高度發達的中國陶瓷文化,越南陶工並沒有簡單的模仿複製。在積極吸收其他文化營養的同時,也在奮力地施展自己的創造才能,表現民族的自我價值。紅河及馬河流域所蘊藏的豐富的優質陶土資源也為越南陶工的創造力提供了足夠多的可能性。
越南青花花卉小盒越南青花花卉小盒

中國影響

越南從14世紀晚期開始在中國的影響下燒制青花瓷器,在15到16世紀青花瓷的燒制達到其青花瓷生產的黃金時期,並可與中國青花瓷在東南亞瓷器貿易市場上相抗衡,直到17世紀中國青花瓷再次成為東南亞青花瓷器貿易市場中最為重要的產品,在中國青花瓷器的強烈影響和衝擊下,越南青花瓷逐漸失去其競爭力,並最終從東南亞瓷器貿易市場上隱匿。

名瓷崛起

中國陶瓷在宋元時期大量銷售海外,供應亞洲各地的需求。到了明代,確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人民不得擅自駕船到海外貿易,以致亞洲市場的瓷器短缺,越南青花瓷遂乘勢而起,填補市場需求,並在十五、十六世紀達到貿易的黃金時期;有別於中國青花瓷富麗雄強的姿態,越南青花瓷以其溫婉內斂的美感風靡了整個亞洲。在琉球王國首里城、印尼東爪哇滿者伯夷王國遺址,都發現了越南青花瓷的殘片;遠在西亞的土耳其炮門宮與伊朗阿德比爾廟,也將越南青花瓷納入皇家收藏。
越南青花花鳥葫蘆瓶越南青花花鳥葫蘆瓶
1990年代,一艘通稱為“會安沉船(Hoi An Shipwreck)”的船艙里裝載著二十餘萬件的越南青花瓷,時代約當十五世紀後半至十六世紀初,可見此時越南陶瓷產業的活躍以及當時運銷亞洲各地廣受歡迎的程度。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些青花瓷器,風格上與會安沉船瓷器相近,應為紅河流域下游越南海陽省(Chu Dau)窯的產品。造形、紋飾豐富,可略見越南青花瓷最盛期的樣貌。
越南青花加彩花卉罐越南青花加彩花卉罐

風格炯異

傳統

傳統的青花瓷是在素潔的胎上,以鈷藍顏料彩繪圖案,覆蓋一層透明釉,再以高溫燒成,有如白色畫布上的藍色彩繪,十分悅目。中國青花瓷在唐代已現蹤跡,元代末期始大量燒造,並成為明、清官窯中重要的生產項目。
越南青花加彩猴王越南青花加彩猴王
從貿易記錄和考古發現來看,越南在十四世紀就已經生產出青花了。1980年日本曾出土了一塊越南青花陶片,而出土陶片的城市在1416年就被毀滅了。另外,沖繩(琉球)和越南的貿易在1363年就有了紀錄。所以,這塊青花瓷片很有可能產於十四世紀後期。

早期

早期的越南青花瓷,通常是些小件碟碗瓶罐之類,紋樣主要是些纏枝卷草等,繪製簡單迅捷,風格質樸。有的和越南釉下鐵彩十分接近,有的和元代民間風格的青花很相似。與此相對應的也存在著少量的製作精美、畫工仔細的大件仿元盤罐。這時的越南青花尚保留著自己的性格。
由於缺少瓷石礦藏,越南青花胎灰、音鈍、缺少瓷器那半透明的質感。越南的青料有的從中東進口,有的來自雲南土產。前者色澤濃郁、明亮,後者質量不純、色灰。在越南青花中,這兩種青料有時會搭配使用,進口青料繪製主體畫面,土料則用於邊角。亦正亦邪、也相映成趣。
越南青花加彩獅戲大盤越南青花加彩獅戲大盤

仿造期

越南青花瓷基本仿造明朝青花風格,各類瓶、罐、碗、盆。紋飾特徵以蓮瓣紋、開窗紋居多,大多畫得比較工整。越南青花瓷釉色不如明朝青花瓷器透明,較為渾濁;胎子也不如明朝青花胎子細潔。

文化交融

中國於十四世紀上半葉,由景德鎮陶工生產出了精美的青花瓷器。此後,越南便有了用青花來繪製鐵彩紋樣的趨勢。再後來,越南青花和景德鎮青花瓷一起出現在熱衷於青花的伊斯蘭世界的市場上,出現在伊斯坦堡(土耳其)和亞達畢爾(伊朗)的皇家收藏品中。
越南青花鏤空花鳥執壺越南青花鏤空花鳥執壺
關於越南青花的工藝技術,曾有人推測是元代景德鎮的移民匠人將青花技藝傳入越南;還有人認為越南陶工在十四世紀早期就已能生產精緻炻器,所以在模仿複製青花的技術上沒有什麼障礙,而且本土工匠輕車熟路,更熟悉當地的材料 。
越南青花象形水注越南青花象形水注
越南青花的發展得益於明朝的海禁政策。這種不許片板下海的政策極大的束縛了中國陶瓷貿易的發展,使越南陶瓷擁有了廣大的國際市場和足夠的成長空間。

匿跡原因

十五世紀末的越南青花依然活躍在國際市場上,但在質量上已略顯頹勢。陶工們的興趣逐漸地轉向了釉上裝飾。紅、綠、黃彩或是和青花共同裝飾器物,或僅僅單純的釉上裝飾。十六世紀的越南陶工更加的熱衷於裝飾的堆砌,雖然陶瓷的產量很高,質量卻越發令人堪憂了。1567年,即隆慶元年,明朝政府開放海禁,"準販東西二洋"。隨後,景德鎮的產品大量的湧向海外市場,質量之高、工藝之精無人可及。就這樣,越南陶瓷和很多其它窯場一道淡出國際市場,包括越南傳統的東南亞市場。由於後來明、清朝代更迭影響了中國窯業,越南陶瓷業得以延續至十七世紀末。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收復台灣。翌年,開界馳禁,中國陶瓷又恢復了從前的統治地位。越南陶瓷從此在國際市場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