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心理學(第四版)

《走近心理學(第四版)》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加拿大〕 威廉·E·格拉斯曼〔加拿大〕 瑪麗蓮·哈達德 主編 孫時進 蔣強 張鈃銘 譯。

基本介紹

  • 書名:走近心理學
  • 作者:〔加拿大〕 威廉·E·格拉斯曼〔加拿大〕 瑪麗蓮·哈達德 主編 
  • 譯者:孫時進 蔣強 張鈃銘 譯
  • ISBN:978-7-309-08141-1/B.395
  • 類別:學術
  • 頁數:508頁
  • 定價:50 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9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書籍信息,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
〔加拿大〕 威廉·E·格拉斯曼〔加拿大〕 瑪麗蓮·哈達德 主編 孫時進 蔣強 張鈃銘 譯
定價:
50 元
頁數:
508頁
ISBN:
978-7-309-08141-1/B.395
字數:
800千字
開本:
16 開
裝幀:
平裝
出版日期:
2012年9月


圖書目錄


插圖等目錄
第四版序
譯者序言
強化教學的工具
致謝
第一章 行為和心理學
第一節 魔術
第二節 引言
第三節 為什麼流派不同
一、感知覺和經驗
二、感知覺和創立理論
第四節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第五節 研究行為的方法
一、科學方法在心理學中的作用
二、內省主義與公開觀察
三、行為測量、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
四、非實驗方法:訪談和調查
1.調查和取樣的過程
2.自我報告及其局限性
五、自然觀察和非干擾性測量
六、個案研究
七、相關與非實驗研究
八、實驗
九、準實驗
十、心理學研究中的倫理問題
第六節 結論
第二章 心理學的生物學理論
第一節 探索心靈
第二節 引言
第三節 生物系統的性質
一、心理、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
1.神經細胞和神經系統
2.大腦
二、研究大腦
1.電子記錄和刺激
2.計算機成像技術
三、行為的生化過程
1.神經傳輸
2.激素
第四節 行為的身心互動作用
一、身體對心理的影響
1.精神類藥物效應研究
2.精神類藥物類型
3.裂腦和全腦
4.裂腦和正常的大腦
二、心理對身體的作用
1.壓力的本質
2.應對壓力
3.心理狀態和健康
第五節 行為的遺傳基礎
一、遺傳的基本機制
二、行為方面的天成和養成
三、進化和行為
第六節 結論
第三章 行為主義理論
第一節 內在的心理活動並不重要
第二節 引言
一、行為主義的基本假設
二、行為主義的先驅
三、刺激和反應
第三節 經典條件作用
一、經典條件作用現象
1.刺激概化和辨別
2.消退與自然恢復
3.高級條件作用
二、經典條件作用的套用
1.條件性情緒反應
2.條件作用藥物和免疫反應
第四節 操作條件作用
一、斯金納和操作條件作用
二、強化物和強化
三、操作性條件作用現象
1.行為塑造和習得的過程
2.消退
3.強化程式
4.辨別刺激
5.非後效強化
第五節 條件化作用的含義和套用
一、消極強化物和操作行為的厭惡性控制
二、經典條件作用和操作條件作用的關係
三、自主條件作用和生物性反饋
四、習得的生物制約性
第六節 結論
第四章 認知理論
第一節 思想和行為
第二節 引言
第三節 感知與認知
第四節 學習和記憶
一、學習是信息蒐集
二、記憶是學習的保留
三、一種基本的記憶模型
四、記憶的編碼和貯存
1.短時記憶
2.長時記憶
五、遺忘
1.短時記憶中的遺忘
2.長時記憶中的遺忘
六、記憶是重構過程
七、提高記憶力
第五節 問題解決
一、定義問題
1.解決問題的步驟
2.問題的類型
二、解決問題的模式
1.格式塔理論
2.信息加工方式
3.算法
4.啟發式
三、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創造性
四、解決問題技能的形成
第六節 語言
一、語言的學習
二、語言和思維
第七節 其他領域中的認知觀點
一、態度與認知失調
二、歸因理論
三、認知和情緒
第八節 結論
第五章 心理動力理論
第一節 動機與心理
第二節 引言
第三節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
一、弗洛伊德的行為假設
二、探究心理的過程
1.弗洛伊德的意識理論
2.夢與象徵性表達
3.驅力和行為的心理動力學
三、弗洛伊德人格動力模型
四、性心理發展的階段
1.口唇期
2.肛門期
3.性器期
4.潛伏期
5.生殖期
五、發展中的固著和退行
六、焦慮和防禦機制
七、觀察行動中的無意識現象
1.弗洛伊德論口誤
2.自由聯想
3.夢
4.跨文化研究
5.自我分析
6.藝術
八、評價弗洛伊德的研究
第四節 新弗洛伊德和非弗洛伊德心理動力理論
一、卡爾·榮格和集體無意識
二、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個體心理學
三、其他心理動力理論
第五節 結論
第六章 人本主義理論
第一節 保持個體的“人格”
第二節 引言
第三節 卡爾·羅傑斯的理論
一、人格和自我
1.有機體和實現傾向
2.現象場和自我
3.理想自我,一致性和不一致性
二、人格發展和成長的條件
1.價值條件與將要—應該的兩難困境
2.條件性和無條件積極關注
3.一致性和成長的條件
4.人體潛能和功能完整個體
第四節 亞伯拉罕·馬斯洛的理論
一、動機和需求層次
二、自我實現和高峰體驗
三、馬斯洛的健康成長概念
第五節 人本主義理論的發展
一、存在主義心理學
二、弗蘭克的意義療法
三、積極心理學
第六節 結論
第七章 發展的理論
第一節 觀察生命之旅
第二節 引言
一、研究發展的方法
二、解釋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1.連續性和不連續性
2.模型的概括性與具體性
3.遺傳和環境
第三節 人格與性別角色的發展
一、人格及其產生
二、人格的理論
1.生物學的觀點
2.行為主義的觀點
3.認知的觀點
4.心理動力學的觀點
5.人本主義的觀點
6.總結
三、性別角色的發展
1.生物學的觀點
2.行為主義的觀點
3.認知的觀點
4.心理動力學的觀點
5.人本主義的觀點
6.總結
第四節 結論
第八章 社會行為理論
第一節 個體與社會
第二節 引言
一、研究社會行為的方法
二、社會行為研究中的問題
第三節 關於攻擊的觀點
一、攻擊的含義
二、研究攻擊的方法
三、攻擊理論
1.生物學的觀點
2.行為主義的觀點
3.認知的觀點
4.心理動力學的觀點
5.人本主義的觀點
6.總結
四、攻擊與媒介
第四節 關於親社會行為的觀點
一、親社會行為的含義
二、利他主義理論
1.生物學的觀點
2.行為主義的觀點
3.認知的觀點
4.心理動力學的觀點
5.人本主義的觀點
6.總結
三、利他主義和旁觀者行為
第五節 結論
第九章 異常行為理論
第一節 何人何事是正常的?
第二節 引言
一、歷史情境中的異常行為
二、異常行為分類
第三節 異常行為的病因和治療觀點
一、生物學的觀點
二、行為主義的觀點
三、認知的觀點
四、心理動力學的觀點
五、人本主義的觀點
六、評估治療技術
第四節 認識精神分裂症
一、生物學觀點、醫學模式和精神分裂症
二、精神分裂症醫學模式的替換
1.行為主義的觀點
2.認知的觀點
3.心理動力學的觀點
4.人本主義的觀點
三、我們對精神分裂症認識的評價
第五節 結論
第十章 心理學的再思考
第一節 尋找答案
第二節 引言
第三節 重新思考理論的起源
一、知覺和理論的形成
二、客觀證據與變化的範式
三、心理學中的範式
第四節 心理學和科學
一、科學方法對心理學的限制
二、探索一種新的方法
三、心理學和文化
第五節 多元化和唯一性
一、尋找整合
二、接受多元論
第六節 結論
附錄 研究方法和統計
第一節 理解證據
第二節 引言
第三節 研究的邏輯
一、實施觀察:測量和抽樣
二、設計實驗
三、實驗研究的陷阱
1.混雜
2.偏差
四、從觀察到解釋
第四節 統計——理解數據
一、描述統計——描述數據
1.頻數分布
2.集中趨勢測量
3.變異性測量
4.常態分配的屬性
5.相關
二、推論統計
1.抽樣和變異性
2.從常態分配中得出推論
3.對結果的顯著性進行推論
4.解釋數據中的決策錯誤
第五節 結論
辭彙表
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