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幹部

走讀幹部

“走讀幹部”一般指家住城裡,不深入民眾,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的基層幹部,多為縣鄉兩級幹部,家住縣城以上的城市,本人在縣城或者鄉鎮工作,要么晚出早歸,要么周一去單位上班、周五回家過周末。對於這種現象,社會上的議論多是批評性的,認為這些幹部脫離民眾、作風漂浮、官僚主義,造成行政成本增加和腐敗。

2014年10月,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收官之際,共有6484名“走讀幹部”在專項整治中被查處。這是中央首次大規模集中處理這一長期遭詬病的幹部作風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走讀幹部
  • 現象:幹部脫離民眾、作風漂浮、官僚
  • 現象:造成行政成本增加和腐敗
  • 整治:6484名“走讀幹部”被查處
出現原因,便利效應,水土不服,意識淡化,管理缺位,相關危害,履職敷衍,滋生腐敗,遇事遲緩,專項整治,解決對策,社會評論,

出現原因

幹部“走讀”問題主要在鄉鎮地區比較突出,城市地區則較少。從歷史成因和各地反映的情況來看,產生“走讀”現象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種:

便利效應

現今絕大多數鄉村都有通往鄉鎮和縣城的石子公路甚至柏油公路,這無疑為農村幹部的出行創造了便利條件,為“幹部像候鳥,頻往家裡跑”創造了客觀條件。

水土不服

選調生、公務員隊伍大多是學歷較高的大學畢業生,曾在高校所在地的城市生活,不少人嚮往城市生活,他們不安心長期紮根基層,而是將基層當作跳板,因此他們往往成為“走讀”的主力軍。

意識淡化

公僕意識、服務意識淡化,是“走讀”現象滋生的主觀原因。有些黨員幹部感到自己長期在基層工作,該為自己和家庭想想了。於是,不深入民眾認真調查研究、認真聽取民眾意見、認真解決民眾的實際困難,也就不難理解了。

管理缺位

縣級黨政組織對鄉鎮領導幹部管理的弱化和為基層服務不到位,導致“走讀”問題得不到應有的制度約束,是“走讀”問題滋長的組織原因。

相關危害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走讀”看似小事,其核心則是能否保持黨群的血肉聯繫,保證黨的執政基礎。任由幹部“走讀之風”泛濫,會產生諸多問題。

履職敷衍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徐行表示,一些鄉鎮幹部只有在領導點名時見見面、點名後不露面,層層搞“遙控指揮”,既不能及時履行職責,對民眾訴求和基層實際也難以把握,無形中與老百姓豎起一堵牆。河南一位農民說,在我們眼裡,有些幹部就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爺”,我們不熟,也不願意跟他們說啥。

滋生腐敗

幹部“走讀”造成許多潛在的腐敗現象。一些幹部頻繁往返用公車接送,增加財政負擔,滋生“車輪上的腐敗”,助長了特權思想。一位縣城幹部說,縣裡數十位“走讀幹部”,僅每年花在車輛汽油和保養方面的費用就有近20萬元。吉林省公主嶺市秦家屯鎮原黨委書記、鎮長崔連海,因腐敗問題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經查,崔連海是典型的“走讀幹部”,辦案人員計算,在262天時間裡,崔連海的專車報銷汽油票150張,金額合計7.269萬元,算上節假日,平均每天“花費”汽油費約278元。

遇事遲緩

海南省一位幹部說,“走讀”的幹部,在“德能勤績廉”考察中,“勤”這一項一般都存在問題,有的還相當嚴重。當本地出現群體性事件、災難險情、重大事故等突發性事件時,“走讀”給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處理留下隱患。媒體就曾報導,一次洪水猛襲某鎮,當縣委書記趕到現場時,該鎮黨政一把手還遲遲未從縣城家返回。

專項整治

2014年10月,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收官之際,共有6484名“走讀幹部”在專項整治中被查處。其中,黑龍江省共排查出“走讀”的鄉鎮幹部4726人,已整改2350人。四川查處1746人,湖北查處1180人,河南查處513人,青海查處190人,江蘇查處162人,廣東查處136人,浙江查處84人,海南查處60人。北京、上海、甘肅、雲南等地在“成績單”中沒有提及“走讀幹部”的問題。這意味著反“四風”不僅劍指吃喝奢靡等“明疾”,還深入到黨員幹部工作態度、考核考勤等“庸懶散奢貪”的“暗症”。
幹部“走讀”問題主要在鄉鎮地區比較突出,城市地區則較少。所以,那些擁有廣大農村的省份,相對來說查出的數量就較多。同時,由於查處力度和執行標準不同,有一些地方幹部“走讀”問題也很突出,卻在查處方面並沒有充分體現。
“基層幹部應該在鄉鎮工作,兩腳應該踩在泥土上,這樣才能更真正服務於民。”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走讀幹部”心不在崗,脫離民眾,作風漂浮,只是把工作地當成一間辦公室,不要說對基層發展有什麼貢獻,還會滋生一系列“四風”問題。

解決對策

首先,要解決城鄉差異。誠如新聞所分析:“幹部‘走讀’問題主要在鄉鎮地區比較突出,城市地區則較少。”如果在城市地區當幹部,就沒有“走讀”問題,在家吃過早飯騎車上班,下班騎車回家吃晚飯,這跟作風建設一點也不違背,根本不會面臨“查處”問題。同樣的離家回家、上班下班、早飯晚飯,換作鄉鎮幹部,就成了作風問題,就會被“查處”。一樣的幹部,不一樣的待遇,得給鄉鎮幹部一個說法。
其次,要符合相關的勞動法規。如果8小時幹完了,8小時以外為何不能回家?若算加班,一要自願,二要計酬。若說覺悟,若講奉獻,同樣要講自願,留下的要表揚,不留的不能“查處”。城裡的幹部為何就可以“走讀”,鄉鎮的幹部為何就不行,這至少在法規上要有依據。
再次,要讓留下來的幹部有事乾。當年的幹部不“走讀”,最根本的原因是無法“走讀”,沒有現在這樣的交通和通訊條件,要走走不了,要叫叫不回。現在需要的是合理的值班制度,民眾需要幹部時鄉鎮有人,鄉鎮需要幹部時叫得回來,所有幹部都駐守鄉鎮,未必有事乾。
要讓幹部不“走讀”,可以,實施城鄉幹部交流制度,既然是服務基層民眾的好機會,那就讓大家一起分享;要給值班的鄉鎮幹部以必要的加班補貼,講覺悟講奉獻的事,短時間行,長時間不行;對於少數人行,對所有人不行,這是鄧小平的觀點;要建立合理的值班制度,留下足夠的人,不必留所有的人,否則,流於形式,適得其反。鄉鎮工作壓力大,負擔重,待遇並不好,要讓鄉鎮幹部不“走讀”且能心悅誠服,應該講究方式方法。

社會評論

專家:讓“走讀”“走不了、不好走”還需完善制度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表示,黨政領導幹部負有管理服務一方、守土有責的職責。黨的幹部應該和民眾在一起,否則就別走當幹部這條路。在汪玉凱等專家看來,這些年,對走讀幹部的管理還缺乏系統性規定。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要靠制度,將“走讀幹部”治理納入民主和法治的軌道。比如,切實在幹部考核上加以傾斜,讓那些深入地方、根系民眾的幹部受尊重、受重用,在幹部選拔任用時,充分聽取民眾意見。要完善現行公車管理制度、財經制度和報銷制度,讓“走讀”“走不了、不好走”,還要完善民眾批評和投訴渠道,嚴格問責制度,讓“走神”的幹部“走不遠”。同時,辛鳴等也提醒,幹部也有享受家庭溫暖的權利,因此對整治幹部“走讀”現象,政策制定應更具合理化、科學化和人性化,在人情和原則之間、為民服務和對家庭負責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
治理“幹部走讀”問題,防止“6000多名大軍”擴大,首先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並狠抓落實。要制定規範幹部作息時間的制度,加強督促落實,切忌“令行禁不止”的現象。對於任何的違反行為都要堅決地查處,絕不姑息和縱容,杜絕各種人情干擾因素。同時,政策制定應更具合理化、科學化和人性化,改善鄉鎮工作人員生活條件,努力創造條件讓幹部“住讀”。另外,要建立健全民主科學的幹部考核、選拔任用制度,對於黨員幹部政績評價和晉升要賦予老百姓更大的權力,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讓每個人肩上都有擔子、有責任、有危機感,從頂層設計上推動地方幹部深入民眾,從源頭上解決“幹部走讀”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