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丸(《太平聖惠方》卷五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赤茯苓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主治氣膈,咽喉噎塞,心腹痞滿,不下飲食,胸背俱悶。

基本介紹

  • 名稱:赤茯苓丸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五十
  • 組成:赤茯苓、桂心、乾薑、甘草、枳殼、羚羊角、訶黎勒、陳橘皮、檳榔
  • 主治:氣膈,咽喉噎塞,心腹痞滿,不下飲食,胸背俱悶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赤茯苓一兩,桂心一兩,乾薑(炮裂,銼)三分,甘草(炙微赤,銼)半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訶黎勒皮二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一兩,檳榔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不拘時候。如患甚,即將一丸,以煎湯研破服亦得。

主治

氣膈,咽喉噎塞,心腹痞滿,不下飲食,胸背俱悶。

附方

名稱:赤茯苓丸
組成:茯苓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炒)三兩,大麥櫱(炒微黃)一兩,桂心二兩,乾薑(炮裂,銼)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神曲(炒微黃)二兩,木香一兩,訶黎勒皮二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五膈氣滯,宿食不消,嘔吐酸水,腹脹不能下食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五十
名稱:赤茯苓丸
組成:赤茯苓一兩,茵陳一兩,枳實(麩炒微黃)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三分,白朮一兩,半夏(湯洗七遍去滑)三分,前胡(去蘆頭)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當歸三分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粥飲送下
主治:酒疽,心下堅而小便赤澀
出處:《聖惠》卷五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一九六
名稱:赤茯苓丸
組成:赤茯苓三分,當歸(銼,微炒)一分,芎勞一分,川大黃(銼碎,微炒)三分,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斕)三分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以粥飲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小兒冷熱不調,腸胃滯結,壯熱作時,兩肋刺痛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名稱:赤茯苓丸
組成:赤茯苓十二分,漢防己八兩,芍藥十分,檳榔仁十二分,甘草(炙)八分,郁李仁十分,枳實(炙)八分,(春著大黃十四分,冬著牛膝十二分)
用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於大。每服十五丸,空腹清酒送下,一日二次。漸加至二十丸,以微通泄為度,利多減丸。其藥皆須州土上好者,惡藥服無益
主治:腳氣上衝心,狂亂悶者
出處:《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見《普濟方》卷二四四
名稱:赤茯苓丸
組成:赤茯苓三分,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裯)三分,牛膝(去苗)三分,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三分,五味子三分,五加皮三分,桔梗(去蘆頭)三分,柴胡(去苗)三分,赤芍藥三分,桂心三分,川大黃(銼碎,微炒)三分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傷寒心中堅硬,兩脅脹滿,欲成結胸
出處:《聖惠》卷十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