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紱

赤紱

拼音:chì fú,注音:ㄔㄧˋ ㄈㄨˊ,《毛詩正義》卷七之三〈國風·曹風·候人〉~26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紱
  • 拼音:chì fú
  • 注音:ㄔㄧˋ ㄈㄨˊ
  • 典源:《毛詩正義》
典源,釋義,即赤芾,即赤綬,

典源

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維鵜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維鵜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孌兮,季女斯飢。漢·毛亨傳:「大夫以上赤芾乘軒。」漢·鄭玄箋:「之子,是子也。佩赤芾者三百人。」

釋義

即赤芾

《易·困》:“九五,劓刖,困於赤紱。” 高亨 註:“赤紱,赤色之蔽膝,大夫所服,此赤紱象徵服赤紱之大夫。”《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愚頑之質,加以固病,誠羞負乘,辱污輔將之位,將被詩人‘三百赤紱’之刺。” 李賢 註:“赤紱,大夫之服也。”參見“赤芾”。

即赤綬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天子使魏公位在諸王侯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 唐 白居易 《戊申歲暮詠懷詩》之二:“紫泥丹筆皆經手,赤紱金章盡到身。”《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孔子觀之曰:‘此麟也!’視其角,赤紱猶在,識其為顏母昔日所系,嘆曰:‘吾道其終窮矣!’”參見“赤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