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市

赤坎市

法租界廣州灣被劃分為四大行政管理區,(即赤坎區、東海區、坡頭區、硇州區),後赤坎設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坎市
  • 租借給法國:1899年11月16
  • 歸還:1945年
  • 屬於:法租界
簡介,歷史沿革,市情,煙館,妓館,賭館,運輸貿易,物流中心,藥行,旅業,工業,媒體,學校,醫療,宗教,抗日組織,

簡介

廣州灣自1899年11月16日按中法《廣州灣租界條約》七款租借給法國,廣州灣法租界至1945年歸還中國政府,共長達四十七年之久。
法租界廣州灣被劃分為四大行政管理區,(即赤坎區、東海區、坡頭區、硇州區)。後赤坎設市,市長由總公使委任。赤坎市因其與各縣為鄰,腹地較大,所以成為商業中心,海邊街(克里滿索街)即民主大道除開設金輔、錢莊外,出入口貨莊的批發商均集中於此。大通街則為百貨、布匹批發零售商。

歷史沿革

秦時赤坎為百越南境。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一嶺南,置南海、象、桂林三郡,赤坎地屬象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漢武帝平定南越,置南海、合浦、九真、蒼梧等七郡,赤坎境地屬合浦郡徐聞縣。
今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
齊武帝永明五年(484)改徐聞縣為齊康郡,轄樂康(後改齊康)縣,赤坎地屬樂康縣。
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分齊康郡置合州(後改稱南合州)。次年,分齊康縣地置齊康、扇沙、椹縣,赤坎歸椹縣轄。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椹縣為椹川縣,赤坎地屬椹川縣。大業初改合州為合浦郡,分置徐聞縣,並椹川縣入扇沙縣,赤坎地屬扇沙縣。
貞觀二年,省椹川、扇沙縣入鐵杷縣,赤坎地歸鐵杷縣。天寶一年(742)改鐵杷縣為遂溪縣,縣治設今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舊縣村,自此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赤坎一直屬遂溪縣管轄。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二月初三,法國租借廣州灣(今湛江市),赤坎被劃入租界內,為廣州灣“四區”(硇洲區、東海區、坡頭區、赤坎區)之一,設赤坎公局,屬法廣州灣總公使署管轄。宣統三年(1911)七月初四,廣州灣總公使署頒布《東法總督改組廣州灣行政及司法之命令》,廢除區制,採用“代表制”,赤坎區改為赤坎市。民國32年(1943)2月,日軍侵占廣州灣,設“廣州灣自治區”,轄赤坎全境。民國34年(1945)9月,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收回廣州灣,以廣州灣地設定湛江市,民國35年(1946)6月設赤坎區公所,隸屬民國湛江市,至12月19日止。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月成立湛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赤坎辦事處,同年11月成立赤坎區政府(市政府派出機構),1953年9月,赤坎區政府易名為赤坎中心街道辦事處。1958年改為湛江市人民委員會赤坎辦事處。1960年6月成立湛江市赤坎人民公社,與赤坎辦事處並存。1968年,成立赤坎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赤坎區人民政府,隸屬湛江市管轄。1983年9月,湛江實行市領縣體制,翌年6月,赤坎區升格為縣級建制的市轄區。1950~2000年,中共南路區委、南路區專署、南路軍分區;中共高雷區委、高雷區專署、高雷軍分區;中共粵西區委、粵西區公署、粵西軍區;中共湛江地委、湛江地區專員公署、湛江軍分區;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湛江軍分區等省轄地廳級黨政軍領導機關均駐赤坎。赤坎是粵西地區的政治中心。

市情

煙館

法殖民主義者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加強對經濟掠奪,把廣州灣闢為自由港,不少商人乘機進行大規模走私,主要是“洋藥”(鴉片煙),還有煤油、火柴、布匹為大宗。法租界的赤坎市煙館、妓館、賭館林立,到處烏煙瘴氣,三害泛濫。
法當局慫恿華人走私和販賣鴉片,貽害國民。為了擴大毒品的銷售,唆教一些人領取販毒牌照,一些只知圖利,不顧危害國民的商販,向法當局高價領取“一等門牌”(即販賣鴉片執照),開設煙館,赤坎大通街便有“裕源”、“生源”、“廣宏安”、“廣宏泰”、“福成”、“福隆”、“公德發”等。鴉片由印度走私運來分發以上各商號出售,門前貼有“公茶發客”便是此等經營。後來“萬國禁菸”,鴉片來源斷絕,則由陳學談、陳學森、簡紹初與澳門高可寧等人集般成立了“三有公司”,進行獨家專營。該公司開設在赤坎二馬路(即和平路),派人專程往雲南採運鴉片回廣州灣,經營生膏批發,或煮成熟膏分發西營、赤坎兩地煙店零售。此時,大小煙館約70多間。比較大檔的,有新街頭(即現在中興街)的“林記”、“澄香”,鎮台街的“泗來”。

妓館


法國當局唆使一些不顧廉恥之輩開設妓館。赤坎妓女大都集中在鎮台街、牛皮街、花園仔、豬笠街一帶,較為高價的是居住在鎮台街、花園仔,次之則居住在牛皮街,低價的則在豬笠街。抗戰期間,逃來廣州灣的人劇增,因而妓館又增闢了麥牙街(即現在興漢路),並長期居住在大中酒店作為香巢。當時赤坎內大小妓館有數拾間(廣州灣共170多間)。

賭館

廣州灣法當局公開而定期招標,當地有勢力的人物,高價投標就可以獲得合法開設賭館的專利權,成立賭場,當時美其名曰“俱樂部”。最初在街上掛著所謂“萬利俱樂部”、“兩利俱樂部”等招牌。其後在赤坎的舊菜市、米行街、民主大道(克里滿索街),幸福路等遍設賭館,在人煙稠密的地方還分有東南西北設一號館、二號館等。賭館總公司設在赤坎中興街中段(即原金橋服裝廠工場右鄰)。

運輸貿易

法帝占據廣州灣,開埠通商,經常有輪船開往外洋,廣州灣便成為販賣人口(俗稱賣豬仔)出洋的中心港口。
赤坎海邊街有大成行號等。一九二五年廣州灣商會成立,座落於赤坎民主大道(克里滿索街)具有法式建築物的商會大樓,是廣州灣商人商事聚議的場所,廣州灣商會屬下的各行業公會有百貨、船務、圖書紙料,花紗布匹、國藥、西藥、糧油雜貨、魚欄海味、碾米、金銀、電影、京果、陶瓷竹木、柴炭、故衣什架、屠宰、土產代理、銅鐵製造、鐘錶修理、皮鞋皮具、割車轆膠、榨油、菸絲、炮竹、紡織等共三十個同業公會,會員共有一千零五十七人。潮州人陳斯靜當選首任會長。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航運中斷,廣州灣盛極一時的運輸業和貿易又告折騰。但此時各地難民紛紛逃來廣州灣,赤坎從原來四五萬有劇增到十萬人左地,在短短二三年間,一幢幢新樓拔地而起。赤坎的“南華”、“南橋”、“中南”、“大中”等都是這個時候興建的。
廣州灣商會會址廣州灣商會會址
逃難而來的上海、廣州、香港等地商人,也把新的經營方法帶了進來,相爭在赤坎開設大酒店、劇院、舞坊、百貨、雜貨、銀號、金輔、珠寶商店等。各行各業應有盡有。赤坎有“南華”、“皇后”、“大中”、“寶石”、“京劇”、“中央”、“麗影”、“百樂殿”等。銀號有“大豐”、“道亨”、“道生”、“恒隆”、“超記”等。金輔赤坎有“大成”、“天成”、“周生生”等。圖書文具店有“商務”、“中華”、“世界”、“聯合”、“正文”、“大達”、“生生”、“國華”、“正華”、“光明”等。“金”字招牌的大商號,如經營進出口業務的辦莊有“泰亨”、“勝隆”、“和隆”、“利興”等,經營煙糖百貨業的有“覺盧”、“樣順隆”,經營火水(煤油)代理的有“祥泰莊”,經營藥材行業的有“永昌源”、“遂生祥”,經營西藥行業的有“利來”、“瑞福”、“新亞”、“五洲”等。赤坎的炮竹行業有:廣榮聲、生棧、光天德、公信隆、永隆、謙信、友恭興怡興隆等。三十年代是炮竹業的全盛時期,廣州灣各炮竹廠的製品全部外銷,輸出地除美國、加拿大、爪哇、澳洲等地外,還有安南(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當時各炮竹廠都在香港設有辦事處或聯號。向香港各洋行或辦莊接納訂貨單。當時比較大的訂貨商行有:捷成洋行、澤記洋行、利豐公司、裕安榮號等。廣州灣的五金業最早出現的是赤坎海邊街的“利興”、五金店,二十年代便開始經營。

物流中心

赤坎也成了大西南客戶採購五金的物流中心,廣州灣是免稅出入港口,赤坎也成了各地商人南遷的經營地,中藥業也是比較重要的行業,固而赤坎也成了中藥銷往高、雷、廉、瓊及桂、滇、黔、川各省並遠銷東南亞各國的集散地。 中藥業分有生藥行、參茸行、成藥房、熟藥店,也有中醫兼製藥的小廠店及藥家、藥中人(俗稱經紀人)和行商。中藥貨源大部分來自京滬漢川滇黔粵桂及港澳等地,諸如高麗參、東洋參、西洋參、摩犀、羚羊、牛黃等貴重藥品均經香港進口。成藥類如雷允上六神丸、施德之濟眾水、兜安氏吐瀉水、中法九一四藥膏等來自京滬杭地區。虎標萬金油、頭痛粉、宏興鷓鴣菜、雷天一六神水,檸檬精止痛散、潘高壽川貝止咳露,萬靈正金油、位元堂養陰丸、何濟公止痛散等來自廣州。對一般西藥片是靠船工或行商代帶進口。西土藥材是向藥家收購加工出售。

藥行

生藥行集中於赤坎勝利路、民主路、大通街;中成藥集中於中興街,參茸行集中於中興街、南興街。在赤坎較有影響的生藥行店有信義行、保太和、永昌源,其他生藥行店有:國華行、永興祥、僅發行,英記莊、永福祥、萬興盛、寶昌行、源豐行、永昌隆、南隆、南興隆、利記行、廣廉泰、乾泰行、廣益祥、廣益隆等。參茸行資金較雄厚的有天成泰、天生行、中元村等,其他一般參茸行有:萬炸堂、儀記行、大德行、大利行、萬利行、合生行、金山玉桂莊、安昌行等。中成藥房規模較大的有普濟檸檬精藥行,經理是普濟藥廠的老闆陳少泉夫人,該行在廣州一德路設有總廠。規模較大的還有萬靈藥房、新華藥房、泰和藥房等,其他中成藥房還有蟾蜍膏藥廠如伯氏藥廠、陳家濟藥廠、金盞銀盆藥廠、萬金藥房、中亞藥店房、鐵包金藥廠、痢特靈藥廠、惠群藥房、合群藥房、維信藥行,大廣州藥房、瑞生祥藥房、炳記藥房、新寧藥房等。老闆多是從新會、南海、廣州等上六府來的商人,也有本地下四府的商人。

旅業

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城市相繼淪陷,大批難民紛紛逃來廣州灣法租地避難,使廣州灣人口驟增。這時廣州灣的旅棧業達到昌盛時期,各旅店天天滿客,甚至偏僻街道和近郊的茅棚也租借一空。市區有些商店也轉行旅業,連九八行也兼營住客。旅店客棧星羅棋布、舉目皆是。
在赤坎有中山路(法國馬路)的“寶石”、“呂隆”、“歐亞”、“東成”、“南華”、“六國”、“華陽”、“粵南”。中興街(新街頭)有“大中”、“鴻發”。高州街有“宏發”。三和街有“赤坎”、“福華”。娛樂街有“永記”。光復路有“南橋”。民主路(克索里蘭街)有“美州”、“東華”、“永泰”、“亞州”、“德興隆”、“廉江”、“公發”、“江和”、“南安”、“芳華”。福建街有“森記”、“西安”、“兆來”、“合泰”、“新記”、“公利”。永紅路(永安街)有“長安”、“合和”。古老渡街有“合來”、“泰來”、“兆記”。天后街有“長友”、“全來”。平安街有“大同”。井街有“東發興”。東興街有“西成”。鹽埠街有“江南”。九二一路有“長春”、“集發行”、“華安”、“永裕行”、“江益”。興漢路有“東亞”。孝順路有“公發”、“劉記”。忠勇路有“成安”、“祥記”、“合興”。大德路有“梁興記”、“禮隆”、“玉成”。擁軍路(環市路)有“廉來”、“祥記”、“高興”、“榮發”、“福昌隆”、“祥隆”。環河路有“一面”、“和安”、“同安”、“榮記”、“英記”、“長江”、“民安”、“福安”、“壽記咕哩館”、“祥記咕哩館”。幸福路(港口街)有“悅來”、“桂記”、“又來”、“新聯興”、“東昌”、“民利”。勝利路有“廣源記”、“隆記”、“群興行”等八十餘間。

工業

中日戰爭爆發後,難民不斷湧入廣州灣,人口劇增,激增至六十萬。其中赤坎從三萬餘人增到八萬餘人。全國淪陷後,上海、廣州、香港等地大商人先後到廣州灣開設商號。“商賈雲集,盛極一時”。1938年至1942年,隨著商業的迅速發展,金融也活躍起來,廣東省銀行首設辦事處於赤坎。民族資產階級開設了紡織、爆竹、機械、火柴、印刷等廠家,1943年建成裕大布廠,相繼興建了永明、利群、廣大、盧泰記等布廠,四十年代初辦的僑光布廠規模較大,生產夾紗布,日產布料達二百多還,銷往鄰近各縣及海南、廣西等地。較大的爆竹廠有生棧、光天德、謙倍、永隆等廠家,生產的爆竹,絕大部分銷往國外。

媒體

1938年至1942年,赤坎寸金西(華界)成立的報館有《大光報》、《南路日報》,還有《南商報》、《雷州民國報》等,以廣州灣為主要市場,銷量頗大。

學校

二十年代赤坎法當局創辦法華國小,民辦的廣僑國小。三十年代初,新辦了贊化國小、晨光國小。1938年至1942年,一批教師和各類專業知識分子逃難到廣州灣,赤坎市區新辦了培才國小、維善國小、崇聖國小、慈光國小、進化國小、國本國小、培智國小、大同國小(後改為晴明國小)、韓江國小、遠光國小;四維中學、培才中學、贊化國中、河清中學、赤坎市立中學等。寸金橋西(華界)也新力了勤勤商學院和南強中學。

醫療

赤坎有了公辦醫院,一般西醫多集中於寸金橋西(華界)開業。

宗教

赤坎先後興建佛寺如清涼禪院、福壽山、青雲庵、持名靜庵、慈雲庵,雙青庵等。1940年赤坎教會建成,成為北美浸信會駐廣州灣的傳教中心。

抗日組織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同年8月,赤坎晨光國小校長,共產黨員許乃超發起組織“抗日宣傳工作團”,又創辦了《救亡》、《怒吼》等抗日刊物。1940年於赤坎附近建立豐原地下交通站,護送革命同志轉運抗日物資,傳遞敵我情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