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佬

赤佬

赤佬,吳語辭彙,蘇州等地區出現頻率較高。

蘇州話讀作tsheh lau、 無錫話讀作:tshah lau,貶義詞。

“赤佬”原本對明朝軍隊中士兵(兵戶)的稱呼(貶義)。漢語中“赤”指紅色的意思,“佬”一般在南方方言中是指社會地位不高的男性。“赤佬”即穿紅色衣服的男人。明朝屬火德、尚紅色,所以士兵的衣服是都是紅色。明代採用衛所,兵戶半兵半農,打仗時一個軍戶出一個兵,和平時期當農民,並且是世襲的身份不可轉換的。因此當兵這種職業倍受蔑視,被認為社會地位及其低下而且世代沒有前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佬
  • 外文名:tsheh lau
  • 來源:吳地方言中,“赤佬”一詞
  • 貶義詞:赤佬”也可以直接作為
  • 貶義褒用:“小赤佬”似恨而實愛
來源,口語意義,貶義詞,貶義褒用,客家方言,其它用法,

來源

吳地方言中,“赤佬”一詞,其原本含義是指壞人、壞東西。例如,日常生活遭遇不幸、病痛或出門辦事不順利,認為鬼怪作祟,說是碰著“赤佬”;抗戰時期,人民憎惡日本侵略者,常斥其為“東洋赤佬”、“赤佬”,怒氣溢於言表。“赤佬”這個詞,其實來源於我國古代的一種“黥面”制度。封建統治者為防止囚犯和軍中士卒逃跑,在他們的臉上刺成記號或文字,並塗上硃砂。於是,當時對囚犯和士卒便侮辱性地稱為“赤佬”。後來才在吳語中用作貶義詞。
吳語“赤佬”,除貶義外,還派生出感情色彩迥異的兩種用法:一是相當於“傢伙”、“角色”,略帶一點貶味,常用在同事、熟悉的朋友之間開玩笑的場合;二是用法特殊,正語反說,如大人遇到小孩頑皮不聽話或闖了禍時,往往脫口而罵“小赤佬”,這種罵法,似恨而實愛。
舊時窮人死後,家人買不起棺材,往往是赤身用草蓆卷了,草草埋了了事。大雨後,暴屍於野也是常見,在野地里走的人遇到這個屍體,就是“赤佬”。不管是鬼,還是屍體,遇見了總是件不吉利的事情。於是就有了“碰著赤佬了”這句滬語的產生。意思是遇到了倒霉、不順心的人或者事情。

口語意義

貶義詞

1、“赤佬”也可以直接作為罵人的粗話。“洋鬼子”叫“外國赤佬”,“日本鬼子”叫“東洋赤佬”等。
2、“小赤佬”,則是指“乳臭未乾,不值計較”給人拎包跑腿的人。在電視節目裡,黑幫老大後面跟的那幫背大刀的朋友,也叫“小赤佬”。

貶義褒用

小赤佬”可直接做罵人的粗話。以前蘇滬一帶天氣熱的時候,小孩子赤著膊在弄堂里皮,弄得身上齷里齷齪,大人就要罵了:“小赤佬,搭我死轉來。”“小赤佬”,有時候則是貶義褒用。弄堂里的姆媽們在聊天時講“阿拉屋裡廂只小赤佬”,就是帶有很有喜愛的意味。現多用於網路和漫畫中。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賊”的發音近似官話“赤”的發音,客家人稱“賊佬”發音就是“赤佬”,“赤”即指“賊”的意思,而非指顏色,客家話是古漢語的真實原意。

其它用法

由赤佬衍生出去,上海人里講一些有鬼靈精,又蠻促刻的人,叫“赤佬模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