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宋代古牆

贛州城,設定於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由於戰亂和洪水災害曾數次搬遷,最後於南朝梁承聖元年(公元552年)才在章貢兩江之間即現城址固定下來,至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贛州宋代古牆
  • 外文名稱:Ganzhou song dynasty ancient wall
  • 地理位置:章貢兩江之間
  • 全程:6900米左右
介紹,相關文獻,城牆規模,歷史價值,

介紹

五代後梁時,盧光稠占據虔州(今贛州)並統轄虔韶二州(今贛州地區和韶關地區),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需要,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擴建工程。擴建後的贛州城三面臨江,在不靠江的南面開挖了深廣的護城河,直至民國時期,贛州城城區的範圍一直未動。

相關文獻

宋代以前,贛州城的城牆系用黃土構築,自北宋中期以後,由於大余嶺道的開通,贛州城成了中國東南地區的交通樞紐,經濟空前繁榮,加上章貢兩江之水“歲歲壞城”,因而贛州從北宋嘉估年間起,便開始使用磚石構築城牆了。《宋史》記載:“宗翰字周翰,登進士弟......知虔州,城濱章貢兩江,歲為水齧,宗翰伐石為址,冶鐵固之,由是屹然。”此後,歷經南宋、元、明、清、民國共八百餘年,歷代均不斷對城牆進行修繕、加固。根據近年來的孝古調查,現已在贛州古城牆上找到了40 余種不同的銘文磚,其中帶有紀年銘文的就有二十餘種,年代上起北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下迄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且城牆上銘文與地方志中修城的記載相吻合,實際上一份不可多得的古代城市建設史的寶貴資料。

城牆規模

贛州城城牆全長6900米左右,平均高度約5米,厚6.5米,牆垛高1.5米。整個城池建有鎮南、西津、涌金、建春、百勝五座帶有城樓的大城門,沿城牆上建有數十座值更用的警鋪,在南段城牆的中部有五代護城時所建的南門、大南門、西津門、八鏡台等交通要道口,還有鹹豐年間所建的五座炮城。贛州城城池堅固雄偉、是我國古代東南地區的一處軍事重鎮。
贛州古城牆現存3700多米,是江南保存最長的宋代古城牆,沿貢水、章水段3664米,南面拜將台尚存52米,東南面現養濟院處尚存城牆基礎41米。古城牆一般高7米,寬4米多。垛口完好的城牆有2420米。牆上警鋪殘存10個,馬面一個,東北城牆上之八境台是幾經修復的唯一城樓,尚存西門炮城。

歷史價值

贛州古城是我國現存唯一地面和地下保存完好的宋代城牆,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